春秋戰國時期國君和秦朝後的皇帝,權力哪個大?區別是什麼?

猴哥狒


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過渡時期,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春秋戰國時期到秦朝既然是過渡時期,那麼制度的改變肯定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統治者權力的加強。

秦朝後的皇帝權力更大

  • 春秋戰國時期君主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君,都會在國內分封城邑給功臣或者貴族。而城邑一旦分封給功臣或者貴族,君主將完全喪失這座城邑的控制權。城邑全由受封者管理。而城邑內的稅收也由受封者負責收。受封者還可以在城邑內,培養私兵,久而久之形成一股可以威脅君主政權的力量。


  • 案例:楚國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受封的貴族已知的有七十多戶,威脅到君主的統治,還造成國家人才的流失。楚國的申公巫臣得罪了楚國的貴族子反和子重,遭到子反和子重的陷害,全族被滅。申公巫臣,早知即將大禍臨頭,僥倖逃出楚國,來到楚國的死敵晉國,受到晉國君主的重視,帶著“聯吳制楚”的計策來到楚國後方的吳國。訓練吳軍學習中原國家的戰爭方式,將戰車,兵陣等熟練運用。申公巫臣的到來,恰巧又碰上當時吳國的君主是百年難得一見的雄主壽夢,

吳國國力直線上升,連續對楚發動攻擊。遭到晉、吳兩面夾擊的楚國心力衰竭,國力直線下降,給之後的“吳軍入郢”埋下伏筆。

貴族除了打壓人才之外,還會謀殺君主。楚悼王重用吳起變法,傷害了貴族的利益,但楚國的國力卻直線上升,南征北戰,抵抗三晉,南征百越,吞陳、蔡兩國。而這種強盛的情況卻持續不了多久。在吳起在外征戰的時候,楚悼王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去世。關於楚悼王的離世,似乎跟楚國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貴族的存在,是楚國擁有遼闊的領土,卻不能強勢崛起的原因之一。

  • 秦一統天下之後的皇帝權力

秦朝一統天下之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度”。高級決策層“三公”分別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管理國家。“三公”雖然是高級決策層,但對於國家大事沒有任何決定權,決定權全部在皇帝手中。秦朝之後的王朝漢朝,劉邦一統天下之後,分封了一批功臣、家人為諸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領土佔全國的二分之一左右,但這種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要求諸侯必須在國內也分封兒子為諸侯,不管是庶子還是嫡長子,都得封。削弱了諸侯的力量,加強中央集權。

漢朝之後的封建社會,一部分的王朝也有類似諸侯的存在,但這些諸侯權力比不上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這些諸侯不能在國內自行分封諸侯,或者任命官員。諸侯國內的稅收也得交由中央政府,諸侯國內的大事也得上報中央,由中央解決。

總結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最後兩個時期。奴隸社會覆滅過渡到秦朝,由於是過渡時期,關於制度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就是重大變化之一。秦朝之後的王朝,皇帝嘗試到了權力帶來的快感,一代比一代的權力慾望強大。到了明朝的時候,王爺開始變成一頭“豬”,吃喝全由政府掏腰包,但不能離開所在的區域半步,否則死。


納諫如流


春秋戰國: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而這種制度有著明顯的弊端,就是各個封國自治權力很大,一旦中央政府勢弱,勢必會導致國家的分裂,列國之間就會混戰不休,公元771年隨著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被遊牧民族攻破,周室周遷洛陽,春秋戰國隨之到來,但天子的權力也由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變成春秋戰國時期的“禮樂征伐自諸侯” 說明周天子已淪為春秋戰國諸侯的附庸。

秦朝:為了防止春秋戰國各國混戰不已的局面發生 秦始皇接納了李斯的建議,改分封制為郡縣制,郡縣制,奠定了皇帝專權,因而秦朝之後是都是中央集權制國家,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

總結 從春秋戰國的分封制到秦朝的封建中央集權制,標誌的我國走向了文化,經濟,軍事,思想以及領土的大一統,秦朝與前朝之異,絕非僅僅是更換了君主的名號 ,而主要在於中國政治制度發生了根本變革,所以相比較,有其不可較性。





景粼玖序


國君和皇帝是兩種不同制度下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武王伐紂,結束了夏商以來部落國家聯盟的時代。西周分封,周天子把天下分成了很多諸侯國,由國君治理。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東周,有一個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叫天子,天子分封的諸侯就叫國君,封土建國。所以這一時期就是中國歷史中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度。天子對天下土地只有名義上的所有權,沒有實質上的治理權,叫做有產權而無治權。而每個諸侯國的國君對自己的封國有治理權,可以世襲,但必須在周天子那得到正式冊封,必須手上得到合法手續才能經營。遇到周天子有難,各封國還得出兵勤王。

秦孝公開始商鞅變法以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分級管理。到秦始皇兼併天下以後,改過去分封諸侯為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設立郡縣,分級管理,任命官員治理天下。後世兩千年來朝代更替但帝國制度一直不變,而且不斷地集權和專制,再加上創立了儒釋道的思想系統,更加集權化。所以秦以後歷代皇帝的權力大,至高無上的。





街道辦事處工作者


秦朝以後的皇帝權力大,自秦朝開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度,皇帝掌握了全國的人民土地、財富的控制、管理權。還控制了行政、軍事、立法、司法、文教等大權。

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君是分封制度,這樣地方諸侯權力較大。因為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少,交通不便利,信息傳遞極不方便,幅員遼闊等原因導致制度上只能讓地方諸侯掌管地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充足,軍事力量強大,所以才在制度上進行了創新。說到底還是經濟基礎是根本,決定了上層建築。


安德魯HNB


你要知道什麼叫始皇帝,朕即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