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太子刘据之悲剧,汉武帝真的是被蒙蔽了吗?

用户61404424


汉武帝晚年,因征和元年的“巫蛊事件”事件,造成太子刘据自杀的悲剧,这个悲剧不仅是汉武帝受到蒙蔽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凸显了皇权是皇帝之权,皇权之神圣不受侵犯,哪怕是皇太子也不行!

一、汉武帝不仅是一个皇帝,还是一个父亲。

汉武帝16岁登基,一直到29岁时,皇后卫子夫生了刘据,这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可以说汉武帝非常的高兴,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本来就非常喜欢卫子夫,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在之后的几年里,对匈奴作战中屡立大功,所以在刘据7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对刘据的喜欢和疼爱无以复加,这种喜欢和疼爱一直持续到刘据的弱冠之年,20岁的刘据到了弱冠之年,要搬到太子的宫殿去,并在太子的宫殿处设立了博望苑,在博望苑可以聚集太子的门客,私养门客就是培植私人力量,对皇帝来说是很忌讳的,没办法汉武帝就是这么喜欢刘据,这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母子,一家三口最欢乐和谐的时期。

太子行弱冠之礼是双刃剑,好处是代表着他已成人,可以处理一些朝廷的日常事务,坏处就是太子20了,卫子夫也在慢慢老去,青春不在意味着失宠,同时刘据的性格比较仁厚、本分,汉武帝慢慢发现太子“不类已”,了解汉高祖刘邦的都知道,他也有个“不类已”的太子——吕后的儿子刘盈,一度想谁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所以说“不类已”的消息传出来,加上卫子夫的慢慢失宠,他们三个人的关系也慢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汉武帝由好向坏的变化,是汉武帝由信任到怀疑的变化,汉武帝由父亲转换为皇帝的变化,——一个极为可怕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随着汉武帝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让皇后和太子都感动害怕!

二、汉武帝不仅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皇帝。

二十岁的刘据,就是49岁的汉武帝,已执政32年的汉武帝,通过对匈作战的不断胜利,通过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求贤诏”广纳人才,------文治武功可谓是意气风发,志得意满的汉武帝,自然对中规中矩、性格宽和的刘据有些不满意——是未来汉帝国的接班人,怎么能是这个样子呢?

父子情深自是你侬我侬,君臣淡漠甚至嫌隙,却是危机四伏,随着卫皇后失宠,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一个一个受宠生子,卫皇后和太子自然越来越边缘化,平时连见汉武帝也不容易了,这让母子两个更加不安,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召见卫青,说我铁腕理政、长年征战都是为了后世的太平江山,但有秦之前鉴,太子刘据敦重好静,必安天下,让他母子安心,这让卫皇后、太子和卫青感到更惶恐不安,可见一家人的嫌隙,已经公开化了。

当了多年太子的刘据,越来越觉得汉武帝对他来说,作为父亲越来越冷淡,作为皇帝却越来越威严,距离感越来越强,废不废太子暂且不说,父子君臣不能及时沟通,就是最大的危险。

征和元年,巫蛊事件爆发:

时任丞相公孙贺因儿子公孙敬声贪污军费下狱,公孙贺提出以捉拿朝廷缉捕多年,却总抓不到的江洋大盗朱安世为交换,赎儿子的罪过,汉武帝答应了,很快朱安世被抓,但是朱安世在狱中告发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经过调查属实,并查出了公孙贺老婆“巫蛊”,“巫蛊”就是在小木人或草人或布人身上写下人名咒语埋入地下,以诅咒对应的人或病或死,晚年的汉武帝身体有诸多不适,怀疑有人诅咒他,所以特别痛恨“巫蛊”,所以公孙贺被处以族刑,并牵连到汉武帝和卫皇后的两个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及卫青的儿子卫伉,一并处死。

由于太子早年因为在皇帝专用驰道上驾车,被江充告发,汉武帝对他铁面无私倒是大加赞赏,江充却认为他深深得罪了太子,太子登基后一定会杀他,而汉武帝对巫蛊的态度,让其宠臣江充看到了扳到太子的机会,所以对汉武帝说,您的身体只所以经常生病,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巫蛊”,应该彻底搜查此事,皇上才会恢复健康,汉武帝同意了江充了奏请。

此后江充在全国范围内挖挖挖,抓抓抓,杀了几万人,最后矛头指向皇宫和太子宫,太子宫被江充挖的连张床都放不下,并挖出很多的小木人和造反的书信,此时的汉武帝在几十公里外的甘泉宫,江充又限制了太子行动,情急之下,太子派人杀了江充和其同党按道候韩说,另外两个同党太监苏文、御史章赣逃跑,太子向卫皇后商量该怎么办,卫皇后见事已至此,于是下令打开了皇宫的武器库,调兵搜查江充同党,但是当了十几年太子的刘据,却没有什么兵力可调,长安城附近有两大精锐主力部队北军和胡人骑兵,调集北军,北军主官任安接到太子手令闭门不出,调集胡兵的时候,汉武帝的命令也到了,当然不听太子的,所以太子刘据把长安城里的囚犯放出来,加上因太子诛杀犯了长安城众怒的江充,而激动万分的部分老百姓,开始四处搜查江充党羽。

太监苏文、御史章赣逃跑后,向汉武帝告发太子谋反,武帝先后接到两人的报告并不相信,又派一个太监却探明实情,不料这个太监也和太子有怨,转了一圈回来复命太子反了,之后在长安的丞相刘屈氂也报告太子反了,汉武帝这时候皇帝身份全部恢复,紧急调兵、火力全开,刘据当然不是对手很快被打败,带着两个儿子逃了,汉武帝在全国通辑太子,并收了卫皇后的绶带和印信,等于废了卫皇后。

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在一个老百姓家避难,一段时间之后,从小锦衣玉食的太子,受不了生活太艰苦了,就派人找一个好朋友家时去借钱,这个人被官府抓到,顺藤摸瓜找到了太子的藏身地,太子无奈自缢而死。

“巫蛊”事件演变到这个地步,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汉武帝是受到了蒙蔽,但是蒙蔽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刚愎自用的他本人,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诅咒有没有用,心里没数吗?确认太子是否真的反了,不知道派个可靠的人去吗?太子已然兵败,自己也有悔意,却不想法找到太子查明实情,最后逼的太子自杀,这不是作为皇帝的失败,作为父亲的悲剧吗?

汉武帝固然有错,太子刘据也处理失当,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感觉到太子除了史书记载的性格平和宽厚之外,一点政治谋略都没有,江充已被杀,不赶快去甘泉宫请罪,还打开武器库存,聚集武装力量,意欲何为?赵武灵王齐桓公都是一代雄主,最后怎么死的,你的父皇难道不害怕吗?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事件导致太子自杀固然是个悲剧,但造成这个悲剧的不光是汉武帝被蒙蔽,面对突发事件太子政治上幼稚不知权变,也注定了他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父子君臣沟通不畅所致,而说到缺乏沟通,我们又现代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清醒1225


1.说说武帝的接班人。

武帝的接班人最后是刘弗陵,刘弗陵的母亲是钩弋夫人,武帝见钩弋夫人时有传奇色彩,因为,钩弋夫人自出生到豆蔻年华,只有武帝能掰开她紧握玉钩的纤纤玉手。

太始三年,刘弗陵出生时,据说已经在他母亲腹中怀了14个月,这和上古尧帝一样,武帝龙颜大悦,特地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这也有点奇怪。

刘据去世的时候,刘弗陵虚岁才四岁,在武帝未立储的几年里,刘弗陵逐渐"壮大多知",让武帝联想起自己少年之时,他认为只有此子值得期待。

后元二年(前87年)春,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同时,为避免外戚干政,赐死了钩弋夫人,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 殆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安排好后事,四天后武帝驾崩。

2.说说卫氏外戚集团的覆灭。

卫太子刘据之悲剧缘起于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蛊是一种巫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自己所怨恨的人,被诅咒者就有灾难降临。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年迈的汉武帝住在建章宫,一天,他恍惚间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他怀疑此人使坏,便命人捕捉,可并没有抓住这个人。汉武帝大怒,将门候处死。又征调骑兵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还下令在全长安城搜捕长达十一天,此后,巫蛊事件才开始出现。

当时的丞相是公孙贺,他的的夫人是卫君孺,这个卫君孺是卫子夫皇后的姐姐。当时,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身为太仆,却不遵法纪,擅自动用北军军费达一千九百万钱,事泄后被捕下狱。



恰逢汉武帝正诏令各地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爱子心切,向汉武帝申请让他负责追捕朱安世为儿子赎罪,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后来,公孙贺果然将朱安世逮捕了。

这个朱安世还真不一般,身被束缚身陷囹圄却从容淡定,他笑着说:"丞相将要祸及全族了!"。他从狱中上书朝廷,揭发说:

"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他得知陛下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诅咒陛下,口出恶言。"。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被逮捕下狱,经调查罪名属实,父子二人都死于狱中,并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卫氏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汉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刘屈牦为丞相,封其为澎侯。



这个 过程,好多细节让人怀疑。

1。朱安世是重犯,至高无上的汉武帝动用全国警察力量,费尽周章都不能抓捕他,而公孙贺一接案子就手到擒来,不奇怪吗?

2。身 为朝廷重犯,朱安世已经被捕下狱了,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把公孙贺父子犯罪的事上达天听的呢?

3。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得知皇帝将要前往甘泉宫,便让巫师在陛下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偶人。如此隐秘的事这个朱安世是怎么知道的呢?


3.说说奸佞江充 的胡作非为。

这时,在京师长安聚集了很多方士和各类神巫,有些女巫潜入宫中,教宫中美人巫蛊之术。在每间屋里都埋上木隅进行祭祀。久而久之,因相互妒忌而发生争吵,最后就捏造事实,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汉武帝大怒,将被告发的人处死,后宫妃嫔、宫女和大臣被杀了数百人。

后宫的是国家的重地,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而旁门左道的女巫能够潜入,这不蹊跷吗?哪个人有胆量批准她们进入后宫呢?

武帝从此变得疑心重重,有一次,他白天打屯,依稀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自己,此后,他感到身体每况愈下。


而心术不正的江充自以为与太子刘据有隙,担忧汉武帝去世后被刘据诛杀,便对汉武帝说,他的病是有人行巫蛊之术造成的。汉武帝便派江充为使者,负责调查巫蛊案。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夜间祷祝他人性命和自称能见到鬼魂的人,还事先在一些地方洒上血污,然后让被捕之人承认这些血污之地就是他们以邪术害人之处,并施酷刑强迫他们认罪。这样,百姓们人人自危,相互诬指对方用巫蛊害人;官吏就势参劾别人大逆不道。

于是乎,全国各地先后有数万死于江充调查巫蛊之祸这件事上。


4.说说太子刘据的被冤的经过。

江充终于指使胡人巫师檀何言称:"宫中有蛊气,不将这蛊气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会好。",汉武帝就派江充进入宫中,江充进入皇宫闹得鸡犬不宁,以致太子和皇后连放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江充扬言:"在太子宫中找出的木头人最多,还有写在丝帛上的文字,内容大逆不道,应当奏闻陛下。"。

刘据非常害怕,想去面见父亲说明情况,却被江充所阻。

迫不得已,秋七月壬午(初九),刘据依少傅石德等的建议,派门客冒充皇帝使者,杀死了韩说。刘据亲自监杀江充,太子亲自监斩江充并骂道:"你这赵国的奴才,先前扰害你们国王父子,还嫌不够,如今又来扰害我们父子!"又将江充手下的胡人巫师烧死在上林苑中。


5,说说巫蛊之祸的实质。

这里也有疑点,江充劣迹斑斑,先前扰害赵国国王父子的关系,汉武帝不可能不知道。而太子的门客不小心占用了皇帝御用的国道这一事,是武帝亲自处理的。他明知太子与江充有仇,为什么还派江充负责搜索后宫呢?我由此怀疑武帝是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

巫蛊之祸的实质就是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捏造事实诬陷太子,太子怕有秦公子扶苏之祸才起兵诛杀了江充等人的,后遭武帝派刘屈牦带兵镇压了下去,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不能自证清白而相继自杀。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为太子刘据申冤,武帝终于清醒过来。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又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巫蛊之祸才算彻底平息。



6.说说巫蛊之祸的结果。

巫蛊之祸和汉武帝"悔悟"后的追责,报复,导致大量当时大汉诸多政治上层精英人物都死于非命,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巫蛊之乱发生于国家首都,前前后后将近四十万人收到牵连,一时人人自危,汉武帝个人的威信都受到很大挑战。戾太子刘据的自杀让汉武帝多年培养的接班人计划落空,刘氏接班人大量受牵连,朝中大臣也多受诛连,导致后来的霍光专权。

巫蛊之祸后两年,汉武帝下达轮台罪己诏,开始反思并调整其执政策略,减少军事行动而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富民"。



综上撰述,我认为卫太子刘据之悲剧,汉武帝没有被蒙蔽,恰恰相反,他才是始作俑者!他的目的是清除卫氏外戚在朝廷中的势力,为刘弗陵接班铺垫平坦的道路。


希望星晨58298869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母亲是皇后卫子夫,所以称之为“卫太子”,但是他的另一个名字——“戾太子”似乎更有名。“戾”,是刘据死后的谥号。对于里“戾”的解释,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有罪,有人说是犯了过失,可能还有不听话、古怪、倒霉的的意思。总之,刘据是个悲剧人物。

要说“巫蛊之祸”中,汉武帝是被蒙蔽了,却也有道理,在这期间,他一直在养病,而太子无法见到他,所以也很容易听信谗言,但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如果汉武帝立场坚定的话,就不会发生这场悲剧了,汉武帝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从这段描述中,汉武帝对太子是满意的,但其晚年的所作所为将这一切彻底打破,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他所犯的错主要有两个:

1、宠幸奸佞

这个奸佞就是酷吏江充,历史上很多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都会任用一些酷吏来达到恐吓群臣的目的,除了汉武帝就是女皇武则天了,不过武则天在用完这些酷吏后,直接解决掉了他们,因为她知道,这些人只能在达到目的后舍去,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是不需要他们的。但是汉武帝却恰好相反。汉武帝晚年多病,且多疑,总是认为有人诅咒他。江充曾经在用严刑峻法威震京师,这让汉武帝十分欣赏。于是便有了彻查“巫蛊”的事情。这件事成了江充打击异己的导火索,因为曾经得罪太子,并且行事风格不被太子所容,江充便开始将火烧向太子,这成了一切的开始。

2、敏感多疑

老年的汉武帝,从未如此多疑过。当然,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与太子之间复杂的情感所造成的,从家庭伦理来说,他们是父子的关系,从国家角度来说,他们是现任与继任的关系,皇帝一方面需要太子成长,另一方面不希望太子过早夺权,这就造成了彼此之间敏感的关系。汉武帝一直久病未愈,身在甘泉宫养病,而太子在长安,彼此之间信息不通,而江充已经对太子动手,无奈之下,太子被迫假传圣旨捕斩江充,发兵攻占长安各要害部门。汉武帝则认为太子有意谋反、抢班夺权,令丞相发兵逮捕太子,于是便有了长安大战,最后太子兵败自杀(他自己也有点脆弱)。

虽然在第二年,事实查清,但爱子已死,这令老年的汉武帝无比悲痛,修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 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而“巫蛊之祸”所造成的损失之大,更是令汉武帝难以接受的:数万人被杀、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父子、武帝亲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皇后的侄儿长平侯卫㐾等显贵人物,而最后连皇后和太子也先后死去。而后来的巫蛊之火又烧到了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身上,直接造成李广利投降匈奴,汉军全军覆没。汉武帝要为自己的昏庸负责。

望思台 胡曾(唐)  

太子衔冤去不回,临高徒筑望思台。  

至今汉武销魂处,犹有悲风木上来。


黑水布衣


最是无情帝王家。我想,两千年前的西汉太子刘据在自刎身亡前心中所想的一定是这句话。如果上天在给他一次机会,他宁愿不生于皇族,而只愿做一个平民百姓。因为皇室,没有亲情!

故事还要从刘据的父亲——汉武帝刘彻一个奇怪的梦说起。晚年的汉武帝一天夜里能到有许多木偶用小木槌敲打他的头,醒来之后,武帝病倒了。他认定,是京城有人施行了邪恶的巫蛊之术诅咒他,作为帝王,他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于是,西汉最恐怖的一段时期——巫蛊之祸开始了。



很快,汉武帝培养的爪牙绣衣御史们出动了,长安城里流言四起,一时间,无数朝廷勋贵皆因家中查没到木偶而被杀,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丞相刘屈髦,大将军公孙贺等都成为冤死的亡魂。京城里人人自危。

不久,这股灾祸烧到了太子府和皇后那里。绣衣御史江充向武帝举报太子和皇后卫子夫在府中埋有木偶,施行巫蛊之术。此时的汉武帝已经杀红了眼,他的内心只有心寒。自己最爱的女人和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儿子也对自己如此行径,但汉武帝还没有太糊涂,命令江充将太子带到宫中问话。



太子刘据的灾祸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蓄谋已久的一场阴谋。这个阴谋的幕后黑手就是武帝的绣衣御史——江充。彼时,江充为了得到武帝的宠幸,曾小题大作,指责太子的马车在御道行驶(汉代有制度,御道只允许天子的马车行走),太子是储君,原本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江充却得理不饶人,给汉武帝一个铁面无私的形象,从此深得武帝信任,而太子刘据却因为这事对江充怨恨颇深。眼看着武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江充害怕太子即位自己小命不保,于是先发制人,不可谓不毒啊!

可事情并没有像江充想的那样进行,武帝的命令让江充很难办,一旦太子面君,真相大白,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江充狗急跳墙,假传圣旨拘拿太子刘据。刘据急忙与太子傅商议对策,最后决定反戈一击,先拿下江充,再向武帝请罪。



那边江充凭着假的圣旨大摇大摆的带人进了太子府,才发现自己中了太子的计谋,面对这个卑鄙的小人,太子刘据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可随江充一起进来的随从却侥幸逃生,回到宫中向武帝报告太子谋反。武帝依然将信将疑,于是派内侍去太子府一看究竟,可内侍怕死不敢入内,只在太子府门外转了两圈,回来报告太子果然谋反。

三人成虎,武帝愤怒了。于是对军队下令平叛。太子的那点府兵哪里敌得过武帝的御林军,太子刘据兵败长安。走投无路之下于长安城外拔剑自刎,皇后卫子夫听闻太子自杀,亦悬梁自尽。武帝晚年的一个误会,最终酿成了他妻死子亡的惨剧。可悲!可叹!可惜!

今我等后人看此情景,可用八个字形容——“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假如汉武帝了解儿子的话,他断不会仅仅听信江充和内侍的一番言语就确定儿子谋反。假如太子了解自己的父亲的话,也不会贸然起兵,直接抓住江充与父亲对质,真相自然大白。



所以,对于我们的家庭,面对问题,一定要与亲人多沟通,多交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小学生有话说:武帝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城历史小学生


汉武帝刘彻,千古一帝,他的政治智慧无人能及,令后人望其项背。卫太子刘据之悲剧,既是汉武帝的悲剧,也是整个西汉的悲剧。

如果刘据没死,也许西汉会有一个不同的走向,刘彻喜欢打仗,扩张领土,晚年的穷兵黩武更是令国力逐渐衰弱,而当时的太子刘据为人宽厚,不主张年年征战,繁重的赋税以及严刑酷吏,他希望的是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这导致这对父子间有了嫌隙。

卫太子刘据遭遇的悲剧,武帝真的是被蒙蔽了吗?这个不能武断的说是被还是没被蒙蔽,《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些史学书里都有记载,但跟武帝一个时期的《史记》却寥寥数笔记载的很少,而离西汉最远的《资治通鉴》反而记载的比较详细,因为离得远,也能更客观的评价那段历史。

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但不是每位皇帝都能称之为政治家,而刘彻是当之无愧,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武帝晚年发生的针对太子刘据的巫蛊之祸,与其说是武帝被蒙蔽了,不如说是武帝为了自己的皇权,不得不让这么一件事烧到了太子刘据母子身上。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以色侍人,色衰而爱驰

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生的是倾国倾城,年轻貌美,此时的卫子夫已经人到中年,虽然生了个儿子被封为皇后,儿子刘据也在7岁时被立为太子,刘据母子在后宫的地位那是无人能及,但地位归地位,宠爱归宠爱,武帝这时最喜欢的就是李夫人,李夫人也生了个儿子刘髆。

李夫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自己为什么受汉武帝的宠爱,还不是因为自己的容貌,所以在她生病要死的期间,武帝要来探望她,她用被子蒙着脸,说自己病容难看,不宜见人,希望在她死后,武帝能多多照应她得家人和儿子。

李夫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在武帝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她最美好的样子,武帝十分怀恋他,在她死后,对她的家人甚是关照,哥哥李广利虽没卫青之能,却坐上了卫青的位置,自己生前虽不是皇后死后却以皇后的礼仪安葬,儿子也得武帝喜爱。

这就给了李广利感觉,刘髆是可以取代刘据成为武帝的继承人的。



迷信鬼神巫蛊的汉武帝

汉武帝年轻时就比较信巫蛊鬼神之说,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就是因为巫蛊之事被废除皇后之位。宠妃李夫人死后,更是找来方士和巫师给李夫人招魂,以解相思之苦。

有人就投其所好,武帝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江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得到武帝的信任,就是因为他知道武帝重酷吏,所以他就投其所好,并不是他有多爱国,想治理好国家,而是为了自己得到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在武帝晚年时,因为一件事江充跟太子刘据有了冲突,而此时武帝身体不好,有一天梦到有好多小木人都来打她,惊醒之后,脑子里始终忘不了。江充一看武帝这样年老有病,怕以后刘据继位对自己不利,所有就跟武帝说,他这病跟巫蛊有关,有人诅咒他。

武帝就派江充等人彻查此事,江充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没有直接查刘据,而是从民间开始查,查了一大批人用巫蛊术,把他们都抓了,然后跟一个巫师串通说后宫里可能有人搞这事,先从不受宠的妃嫔那查,最后查到太子皇后那。本来就是江充他们有意为之,当然一定会查出事。



刘据被逼起兵

这本来就是诬陷,太子当然不会承认,想去找武帝澄清事实,无奈,他见不到武帝,被人挡着,当然这就是有心之人所为,武帝生平最恨巫蛊之术,又跟儿子说不上话,所以他另可信其有。

刘据见不到武帝,不能说明情况,只能杀了江充,这下事情惹大了,有个小太监跑去跟武帝汇报说太子要造反,杀了查案的江充,武帝派去查看情况的官员根本都没见到刘据,回来就跟武帝汇报,说太子要杀我,亏的我激灵跑回来了。

这时武帝不问缘由,本来父子之间就有隔阂,武帝晚年时,刘据母子又不怎么能见到武帝,谁跟武帝搬弄太子的是非,虽然武帝没对太子做什么,但这些是非都记在武帝的心里,是非越来越多,武帝对太子越来越不信任,武帝害怕自己的位置被太子夺取,于是乎让丞相刘屈氂派兵平乱。

太子兵败,被刘屈氂追杀,只能含冤自尽而亡。



综上诉述,刘据的死,要说汉武帝完全被蒙蔽了,并不恰当,有人已经觊觎太子之位,卫青又死了,所以他们就从中搞出了这么一档子的事,就是看准了武帝跟太子之间的嫌疑,利用了武帝最怕的东西,让武帝失去了判断的能力,说到底还是皇权的斗争。

即便是亲儿子,尤其是要继位的亲儿子,武帝更不能放过,武帝是有些蒙蔽了,但他完全可以亲耳听听儿子的解释,但他没有给儿子这个机会,是不是也说明,他希望利用这次事件彻底消灭卫氏一族,即便是老婆和儿子也没有皇权来的重要。

我是【史料未及尔】,欢迎留言,讨论,一起探讨历史人物,事件。

史料未及尔


我认为「是」

秦汉通史,我来解析西汉历史。

汉武帝一朝,后世评价其过失有两点,其一是穷兵黩武,其二是巫蛊之乱。因为穷兵黩武,汉武帝晚年下诏自省,而因为巫蛊之乱,汉武大帝痛失爱子刘据。

巫蛊之乱与“戾太子”之死相辅相成,由于巫蛊之乱而“戾太子”刘据命丧黄泉,而太子的死又造就了此次政乱的历史地位。阴谋论家让为刘据之死是武帝之权谋,但根据正史中的记载和分析来看,这个结论根本就没有立足点。

“戾太子”刘据的死,同一奸佞之臣难逃干系:江充。

此人一开始便与太子不和,同时给了武帝以“不畏权贵”和“刚直”的印象,从而被武帝赏识并得到重用。如果要分析刘据之死,那么武帝与罪魁祸首江充的关系不得不提。

武帝素来欣赏“刚直”之人,为了把控朝居打压官僚集团,武帝起用了一批底层人为官。这些被武帝欣赏的人要么能力出众,要么不畏权贵,由此可见武帝的用人特点,而江充便神奇的做到了这一点。先是告发赵王谋反,因其是赵国人,武帝欣赏他“不畏权贵”,招入朝廷。随后,江充与驰道抓住了太子刘据的把柄,不顾太子求情硬是上报给了武帝,武帝再次欣赏江充“刚直不阿”,将其留在了身边,而结怨太子事,后世称之为“驰道结隙”。

显然,晚年的武帝已然把这位江充看错了心腹,而江充与太子之间却结下了嫌隙,也为之后的祸事埋下了祸根。

汉武帝晚年多病,朝中政事交由太子刘据和朝臣共同处理,非大事武帝不会干预。这里边就有一个信任问题,武帝经过三十多年培养,刘据已经有治国理正的能力,而且刘据相对于武帝宽德仁厚,武帝十分信任他。

但武帝病养甘泉宫,使得一切现状悄然发生了变化,江充见武帝病重,而太子深受信任,其将来登基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开始借武帝生病之际,展开行动诬陷太子,巫蛊之事被其利用。江充向武帝进言,说武帝病重是因为有人以巫蛊诅咒。迷信是汉武帝的致命点,江充完美把握。加上武帝对其的信任,江充之势一时无两。

江充勾结御史、内侍以及宫卫,将甘泉宫操持了起来,断绝了来员拜谒,而武帝早已交付政事修养,没有派人出去。江充以巫蛊事大肆诬陷,杀人一万多,进而调查到太子头上。

再看太子,眼见自己被诬陷,同太子太傅商议之后,居然得出结论要起兵,原因是没有武帝任何消息(因为被江充封锁),这正中江充下怀。太子起兵之后,武帝并没有雷霆之怒,培养了太子三十几年,武帝很了解刘据,说刘据是没看见自己,害怕了才自卫。于是派人去向刘据说明情况,结果所派之人也出了纰漏,那人害怕太子真是造反杀了自己,于是半路回去报武帝说太子要杀他。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怎么能杀皇帝使臣,你莫不是真要造反,武帝立即调动各地军队平叛,刘据外逃,最终因捕而死。

通过这一连串的事情不难看出,卫太子即“戾太子”刘据之死,一方面是皇帝的用人不当,另一方面是刘据的决策失误。从整件事来看,武帝确实是被蒙蔽了,之后的大规模清洗行动和对太子的思念,也都顺理成章。


王朝通史l


卫太子刘据之悲剧!汉武帝是真的被蒙蔽了!

咱们慢慢梳理,先分析人物,再分析事件,再下结论!

人物:汉武帝,刘据,江充(小人)

导火线:巫蛊之祸

刘据:公元前128年-公元前91年!活了37岁,7岁被立为太子,当了整整30年的太子!但是和汉武帝不同的是,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汉武帝:

①对太子的态度:信任太子

汉武帝晚年常年外出游幸天下,每每出宫便将诸事交付给刘据,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有所裁决,待武帝回宫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事向他报告,汉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

②精神因素:精神错乱

有一次,在白天小睡,梦见有好几千木头人手持棍棒想要袭击他,霍然惊醒,从此感到身体不舒服,精神恍惚,记忆力大减。

太子和江充的恩怨:

①一次,太子进宫谒见皇后,过了很久时间,才从宫中出来。黄门苏文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宫女。”于是汉武帝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二百人。后来太子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苏文怀恨。

②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经常暗中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

巫蛊之祸:

①武帝游幸甘泉宫之时生病,江充看到武帝年事已高,而自己行事狠辣与太子刘据的仁德相背,加之先前已与刘据和卫氏有嫌隙,害怕武帝去世之后被刘据诛杀,便欲先一步构陷刘据。

②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于是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

太子被杀经过:

汉武帝给予江充查办巫蛊之乱的权利,江充因为之前的恩怨,于是最后向太子下手,并且挖出了木偶!(肯定是暗中早就埋藏好了)

刘据没想到自己的宫中会挖出人偶,心中惊惧,而此时武帝却在甘泉离宫中养病,不通音信,刘据无法向武帝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招来少傅石德询问对策。

刘据派遣宾客扮成使者矫诏抓捕江充,后来协助江充办理此案的御史章赣逃出,去往甘泉行宫见武帝!

已犯下矫诏之罪的刘据因不知武帝是否在世,便决定起兵。

逃走的人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很不像话。汉武帝说道:“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又愤恨江充等人,所以发生这样的变故。因而派使臣召太子前来。使者却因胆怯未敢入城,对武帝谎称太子造反要杀自己。武帝大怒,由是深信太子已反。

结果:太子哪里是汉武帝的对手,兵败逃亡,后被发现,自杀而亡!

后来知道真相后,汉武帝除了杀了那些小人,还建了思子宫以寄哀思。

从汉武帝对建造思子宫就可以看出他对刘据的思念,而且他又对太子那么信任!太子又是他最疼爱的儿子!当时肯定是被蒙蔽了,因为他也知道太子起兵了!但是不知道缘由!并且当时都谣传太子造反,所以被蒙蔽了!


历史一课


与其说是被蒙蔽,不如说是给太子刘据的最后一次考验。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言道:"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败。"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对内锐革进取,对外横扫匈奴,锻造了汉人脊梁,铸造了汉朝雄风。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雄烈霸绝一生,人生的绝大部分都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各色人精、妖孽都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他们的心性高绝,对天下是俯瞰的。

晚年的汉武帝一方面谋求延生长寿之法,另一方面也为后事做准备。在体现他迷信的动作背后,是他冷静与决绝的布局。

汉武帝有6个儿子,刘据是嫡长子。太子刘据生于公元前128年,当时刘彻二十九岁。长大后的太子刘据在汉武帝孤高的目光中战战兢兢的行使着参政议政的太子职权,而汉武帝也以一个标准的帝王继承者来对他进行培养。但是,由于汉武帝刘彻以自身的标准为衡量,刘据并不是很合他的意,并不是他心目中的合格继任者。再加上,汉武帝自身的权力掌控欲,天生与继任者的权力相冲,而刘据的表现又不入他的眼。所以,注定了刘据在太子位上的煎熬交迫。

太子刘据在监理国家时的表现并不差,应该是一位有为的守成之君。但他的悲剧就在于,他的父亲太优秀,太强势,也太过长寿了。坐了长达几十年的太子之位,经受住了数不清的考量,最后却在“巫蛊之祸”中迈不出最后一步,徒留遗憾。

从“戾太子”被迫起兵,却只是去攻伐丞相府,抓江充,而不是直接去面对面战刘彻,可以得到刘彻始终看不上刘据的缘由了。

汉武帝晚年挑起了“皇位之争”的线头,然后各方势力围绕太子刘据展开了明争暗斗,太子身处漩涡,却处置失当,酿成了“巫蛊之祸”,以致失败自杀。他的自杀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儿子用死来对父亲所做的报复,这是长期被压迫,被教导的一种应激反应。

他的死也确实触动了汉武帝,生命最后几年的汉武帝也确实很凄凉,他以冷冽残酷的手段终结了“巫蛊之祸”,清肃了乱局,平复了动荡;还建立了“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到了最后,他还是发现了诸多儿子中,儿子刘据才是最适合的继任者,只是他的要求太高了。


汉宣帝刘询继位后,为祖父刘据追加谥号曰"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戾"字,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刘据的悲剧。


田边过客


太子,是古代最危险的职业....

看看唐肃宗、明光宗,都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才上位,之前一直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光宗就是上位后开始放纵马上就挂了....

肃宗好一点,还过了几年的皇帝瘾。

其他的被杀被废的太子,不要太多了……



石水微澜


巫蛊之祸:到底是谁的错?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他一生之中有无数的功绩使其彪炳史册,令后世的万代子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然而,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晚年却犯了一个几乎导致大汉帝国覆亡的致命错误。



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牵连者上至皇后太子、下至普通平民,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仔细的查阅史史料,弄清楚这段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会发现,巫蛊之祸刚开始的时候似乎和太子刘据没有什么太大的干系。其实,按照汉武帝的本意,这件事本身就与太子没有什么关系。仔细的梳理一下这场政治事件的受害者,我个人隐隐的发现,这场扑朔迷离的政治事件也许是汉武帝有意设下的一个阴谋——铲除皇后以及卫氏家族的庞大势力。

通过后来的历史发展,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知晓,以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为基石的卫氏家族在这一场动乱中九族俱灭。可是出乎汉武帝意料的是,这件事竟然牵扯到了自己的太子,更让汉武帝想不到的是,太子刘据竟然真的以为这场所谓的“巫蛊之祸”就是针对他自己,竟然在仓促之间起兵反抗,未遂而自杀!这当真使汉武帝始料未及。


其实怀着善良的心意揣测一下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君主的真正意图,他只不过是想着自己这位太子太过懦弱,汉武帝害怕自己死了之后,卫氏家族尾大不掉,太子刘据继位之后,碍于自己母亲的颜面不好处理。为了防止太子刘据重蹈汉惠帝刘盈的覆辙,他毅然决然的秘密决定,要开展一场除掉卫氏家族的大活动。可是卫青对于大汉帝国功高至伟,如果不找一个特殊的理由,怎么能够彻底的将其家族势力除去呢?

笔者个人认为: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绝不会让江充小人所蒙蔽,然而,汉武帝万万没有想到太子刘据对自己恐惧到如此地步,明明是为了让他以后更好地坐在皇位上,可是他却在恐惧之下造反,并且还没有成功最终自杀了。我想,当时汉武帝可真是欲哭无泪,追悔莫及了。

其实,巫蛊之祸要达成的目的,与汉武帝除此钩戈夫人是别无二致的,都是为了不让刘姓江山的大权旁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