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鉤沉|大家一起入宮做嬪妃,為啥結局截然相反

光緒十四年(1888年)農曆十月初五,太監拿著聖旨站在一個大戶人家的房中,房中兩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女孩伏地傾聽。原來,朝廷懿旨已冊封她倆為光緒皇帝的瑾嬪、珍嬪。那年,瑾嬪15歲,珍嬪13歲,她們的命運如同一葉孤舟,開始了飄搖而短暫的一生。

兩姐妹雖同時詔選宮中,可待遇卻大不相同。珍嬪生性乖巧且善解人意,日侍皇帝左右的她與光緒共食飲同玩樂。瑾嬪在宮中並未如妹妹一般得到皇帝的寵幸,可受到冷落的她卻並不以為意。


歷史鉤沉|大家一起入宮做嬪妃,為啥結局截然相反

珍嬪不僅頗得光緒的歡心,她還“通書史,解吟詠繪事”,能在列強侵華,國勢日衰之際,支持皇上推行新政。即便光緒在政治上受壓抑、行動上遭監視的情況下,依然將珍嬪當成知己。然而,她的言行卻讓另一個女人產生了極度的不滿,那就是慈禧。

慈禧太后對珍嬪的認識和態度,是一個從喜歡到忌妒、厭惡、憎恨的轉變過程,最後竟然對她下了毒手。珍嬪喜歡攝影,常豔裝露容,任憑內監拍攝。慈禧則以“宮嬪不應所為”加以斥責。她戲著男裝,慈禧更認為是放蕩不羈,大逆不道。至於珍嬪支持光緒變法維新,自然又遭到慈禧的忌恨。後來她涉嫌買官的案子直接給了慈禧治她罪的口實,所以慈禧在囚光緒於南海瀛臺的同時,也將珍嬪軟禁於故宮鍾粹宮北三所,她的末日來臨。

歷史鉤沉|大家一起入宮做嬪妃,為啥結局截然相反

有關珍嬪之死,《宮女談往錄》有著詳細的描述。到了頤和軒,老太后已經端坐在那裡。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最後,慈禧的親信太監崔玉貴和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嬪推到了貞順門內的井裡。

從表面上看,慈禧懲處珍嬪是為了維護大清的祖制家法,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是“後黨”對“帝黨”的一次反撲和打擊,是皇權鬥爭中的插曲。“帝黨”遭到這次打擊後,元氣大傷。過了將近一年,慈禧才恢復了珍、瑾二人的稱號和地位。原因據說是慈禧在出逃期間,屢作惡夢,夢見珍嬪目眥欲裂地前來索命,使她備受驚嚇,於是希望以此撫慰亡靈,莫再來打擾。


歷史鉤沉|大家一起入宮做嬪妃,為啥結局截然相反

瑾嬪的性格卻和妹妹截然相反,作為家裡的長女,她不僅能委曲求全,更是個有心計的女子。據溥儀回憶,隆裕皇太后死後,晉升為妃的瑾嬪就成為紫禁城內倖存的四妃之首。瑾妃很專權,儼然成了皇太后,她效法慈禧,讓溥儀叫她皇額娘,還經常管教溥儀。為此,溥儀在一些人的慫恿下公開與瑾妃吵了一架,使瑾妃很下不來臺。為了出這口氣,瑾妃把溥儀的奶奶、母親召進宮,對二人施加壓力。

溥儀的母親個性極強,從未受過別人的訓斥。這次窩了一肚子火,回到家吞了鴉片自殺了。瑾妃吃驚不小,深怕溥儀追究此事,於是也改變了對溥儀的態度,兩人關係有了明顯的緩和。1924年10月20日,瑾妃病死,終年51歲,溥儀諡之為恪順皇貴妃。1925年10月29日葬入崇陵妃園寢東寶券內。自此珍妃、瑾妃二人在看似華麗的宮中走完了悲涼的一生。按理說她們死後可以安寧了,可她們的墓地卻引起了盜墓賊的注意。


歷史鉤沉|大家一起入宮做嬪妃,為啥結局截然相反

清西陵附近有個村子叫華北村,村裡有個漢子叫鄂士臣,此人膽大手黑,只要是發財的事什麼都敢幹。鄂士臣找到老相識關友仁密謀,鼓動他拉支隊伍,稱霸一方,決定先盜皇陵籌錢。二人找來了幾個盜墓的老手,決定夜盜珍妃墓,然後抓鬮分贓。

後來,鄂士臣還是被抓住砍頭了,但他至死都說自己盜的是珍妃墓,但史學家對於珍妃墓被盜則持有不意見,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認為,當初群匪所盜的其實是珍妃的姐姐瑾妃的墓,珍妃墓只是空背被盜之名。時光流逝,“夜盜珍妃墓”已是陳年往事了,至於被盜究竟是誰的墓,現代科技也給出了答案。經過專業的儀器檢測,在瑾妃的墓旁發現了盜洞痕跡,不過這似乎已經不重要了。如今,人們觀覽崇妃園寢,迎著芳草馨香,穿過古松濃陰,會看到修復後的珍、瑾妃墳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