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餐血糖持续相对高位,比一次吃饱血糖峰值绝对高位危害大吗?

手机用户20265311202


少吃多餐血糖也升能到比较高的位置,那说明餐前的血糖就比较高,吃一点就升到了超标的范围。在这种餐前血糖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一次吃的比较多比较饱,血糖就会升到更高,所以这两种假设都是不够好的情况,都是糖尿病病友不希望面对的。而且后一种情况更会造成血糖波动大,血糖波动大比血糖持续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危害还要大。


所以,最关键的是要让餐前血糖就不要太高,这样餐后即使因为进餐的原因,血糖升上来了也不至于超标或者超很多。在少食多餐的情况下,血糖就更不应该超标很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咱们餐前血糖比较高了,又不能饿着不吃饭,怎么让吃完饭血糖不至于升得更高呢?这时候吃什么就很重要了,这一餐的结构就要有更多的蔬菜,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粗粮、蛋白质类的食物,这样混合在一起,这一餐血糖升高的速度就会慢,升高的幅度也会变小,也能吃得很饱。餐后配合运动,血糖就更好了。


很多人以为少食多餐好,但少食多餐其实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你的消化系统总是处在不断地被调动起来分泌消化液的状态,胰腺也不断地被调动起来释放胰岛素,这对于身体的消化系统来说是一个持续的缺乏休息的不停的挑战。


有研究也发现,我在去年2月份的回答里也说了,有斋月这个习俗的人,他们在斋月的时候每天只吃一顿非常饱的饭,甚至这一餐的热量超过以前吃三顿饭的时候全天的总热量,但是他们的血糖反而更好,还有其他研究也证实了类似的结果,所以少食多餐现在已经不提倡了,我们正常一天吃2~3餐就非常好了。


只要能把握住食物的结构,基本上血糖会保持相对的稳定,不至于因为吃饭而有太大的波动,如果血糖有太大的波动的话,那很可能是没吃对东西,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吃了太多的精米精面或者容易升血糖的白粥,或者是饮食太单一了,缺乏蛋白质类的食物,缺乏粗粮,缺乏蔬菜,这些都是可以调整的,而调整之后,你就会发现血糖立竿见影地好起来了。


徐徐讲糖


少食多餐血糖持续相对高位,比一次吃饱血糖峰值绝对高位危害大吗?并不是这样的,相对来说,少食多餐要比一次性进食量过大安全很多,少食多餐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和营养吸收,推荐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采取少食多餐,即将正常的一日三餐变为5~6餐,两餐之间和睡前加餐,加餐的量是三餐中少吃预留出来的。

一次性吃过量的坏处和少食多餐的好处

1、一次性吃太多食物,会导致餐后升糖负荷过大。一次性吃太多,餐后血糖浓度和血糖峰值都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并且为了调节血糖就需要胰岛分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降糖,增加胰岛负担,对胰岛损害较大。

少食多餐的话,血糖波动幅度相对较小,胰岛负荷较轻。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控糖重在保持全天血糖相对稳定,减小血糖差值(血糖峰值和低值的差)。而不是为了某个时间点的漂亮数值,只追求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低值,而忽略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水平,无异于自我欺骗和自我造假,毫无意义的控糖。

2、一次性进食过量,容易导致肥胖或加重肥胖程度,更不利于控糖。

少食多餐有利于控制体重。

3、一次性进食过多,不利于营养吸收利用,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和能量损失,比如血糖利用差,大部分糖物质随着排尿流逝,人体始终处于饥饿疲弱状态。

少食多餐的话,就能提高食物营养的吸收利用,也能避免两餐之间间隔太长时间而过于饥饿,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低血糖风险。

少食多餐尤其适合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另外,是否采取少食多餐也取决于患者餐前血糖情况。只要不发生低血糖,一日三餐也是可以的,但不要每一餐都吃得过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