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诸葛亮是累死的,真是蜀国无人了吗?

余夕阳


诸葛孔明是怎么死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同样的记载,他是病死在五丈原滴。据坊间传闻,他死于消化道溃疡或者脑出血类别的疾病。说他年轻时喜欢乘着小船四处求名师访好友到处浪,风餐渴饮晓行夜宿,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定时,很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出毛病。另一原因,他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什么都是一把抓加上张苞关兴还有赵云一个个离他而去,他伤心过度几近崩溃。北伐好几次都是无功而返,自尊心很强的他总感觉丢不起那人,尤其是最后联吴抗曹刚有了个起色,被老曹给搅黄了,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精神崩溃,身体垮掉,两腿一伸找先主刘备述职去了!




熊大的人生时光机


历史记载诸葛亮生于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三国时期蜀汉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玄德》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可以说当时东汉末年,最杰出谋士军师之一。

那么说,诸葛亮真的是累死了吗?为国家呕心沥血,,可以看出,诸葛亮虽尽忠职守,精忠报国,大小事亲力亲为,但就是因为如此的操劳过度,导尽了心力衰竭. 。终劳成疾而病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诸葛亮为人臣典范,为后世者学习之楷模。

那么,蜀国真的无人了吗?没有人才吗?其实不是,只是没有像像五虎将那样在战争中经验丰富的大将。诸葛亮死后也向刘禅推荐了,后生可畏将军,有那些呢?众所周知有一句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形容的是蜀汉政权自五虎上将死后,良将匮乏。它真实的意思是蜀汉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只能将年迈的老将廖化搬出来,其实并不是,他们分别是“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在演义中张嶷可能是大家最为陌生的一位,但是在正史中记载,张嶷是小五虎之首,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并未灭亡,而是艰难支撑了30年之久。政治军事人才有蒋琬、费祎、姜维、董允,是蜀汉政权支撑30年的中流砥柱。诸葛亮生前对刘禅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他不幸辞世后,谁来代替他的位置呢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这里是“琬”,指的就是蒋琬。

那么,蜀国是怎么灭亡的嘞?蜀后主刘婵宠信宦官黄浩,群臣人人只求自保。

根本原因在于,蜀国地处偏远,人口不足,战争潜力不够,再加上蜀国人才后期凋零,政治腐败无能,失败是必然的。





打工阿贵


诸葛亮算得上是治世的能臣,但绝对算不上乱世的枭雄。他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真是累死的,不是蜀国无人,而是他舍不得放权。

刘备死之前诸葛亮相当于一个谋士,诸葛亮思考的事无巨细是对的。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独揽,已经是蜀国的实际控制人。作为一个领导者,这个时候诸葛亮在事无巨细就不合时宜了,他所应该注重的就两件事:一个是完全掌握好人事权,一个是协调好和后主刘禅的关系

我们对比一下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时的情景,就能对比出诸葛亮的用人是失败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20余年,虽说是完全放权,但大事还需要秦孝公点头同意。如此君臣相合,商鞅变法20年,大秦国一跃而成为天下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我们再看看诸葛亮的北伐,都亲自领兵。而蜀国具有文武全才,能带兵的大将魏延,黄忠,赵云等,皆弃之不用。不是上述三人没有才能,而是诸葛亮不相信他们在军事上能够胜得了自己。魏延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因为谨慎而拒绝了,最后还设计逼死了魏延。

有人才而不能用,所以诸葛亮就不得不事必躬亲。以至于到后期,被罚20军棍以上的刑罚都要诸葛亮亲自决定,这实际上是诸葛亮的一大悲哀。

没有协调好和自己顶头上司刘禅的关系。

诸葛亮既然决定不取代刘禅,那就应该和刘禅搞好关系。5路大军进攻蜀国的时候,诸葛亮非要等刘禅去他相府请他,他才说出解决办法;出师表中一口一个报答先帝,一口一个,陛下应该怎么怎么做,我们承认诸葛亮的内心是好的。可他忘了自个的身份。与刘禅关系的恶化,导致了后期诸葛亮被黄浩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害。

综上作为军师诸葛亮是成功的,但作为丞相诸葛亮是失败的。


少校柳下惠


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如果关羽张飞尚存,而刘备不在,可以想象蜀汉会变成啥样,荆州归关羽掌控,益州归张飞,阿斗如何自处?

诸葛亮谨小慎微,用现代观点来说,除了他自己,谁都不符合他的标准,所以蜀汉多能吏,少干才,他指定的接班人从身体到能力都一个不如一个,蜀汉如果没有姜维九伐中原以攻代守,早就完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更不具备君主的王霸气质,所以蜀汉在夷陵之战之后,就注定无法恢复中原,北伐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可贵的是,诸葛亮明知北伐不可为,依然尽力而为,这种不屈不挠不偏安的精神,永垂不朽!


下一秒天使911


诸葛亮虽然非常有才能,但他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备的,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打20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都要亲自盯的,有时候他甚至自己亲自上去打,这样的管理方法,诸葛亮肯定是要累死的 诸葛亮解释这种行为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因为先帝对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心里的托付重任,就不允许我自己出半点差错。

其实是因为诸葛亮太小心谨慎了,所以他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情,因为他唯恐别人做不好,他不相信别人,不能放手让别人去做,手下的人就得不到锻炼和施展,自然很难出人才,因为就算是有人才。你不给他机会,他也会被埋没的,所以不是诸葛亮无人可用,无大将可用,而是诸葛亮不放手让他们去做,总是亲力亲为,累死是避免不了的。





天堂视界


事必躬親,食不及升。嘔心瀝血,以盡人臣之禮。


田長旺



夏庆任135135


人一般是不可能累死的,除非强迫进行长期超负荷,又饥又饿情况下,累只是加重疾病的一个原因,三国时期人均寿命肯定没有诸葛长,诸葛亮也算活到天年了。本人并否认诸葛丞相为国尽忠,呕心沥血的功绩,但无穷夸大则有失偏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