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引言:古代京城砍人都是推出午门,拉到菜市口斩首,皇城那么多门,午门是哪个门?北京城那么大,为啥一定要选择菜市口砍头呢?

01午门

“午门”在元代之前是没有的,直到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以后才出现的。

朱元璋修建宫殿时,把皇城的南门命名为“午门”,这是“午门”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朱棣后来迁都北京,一切仿照南京皇宫的建制。

不过把皇城的正门,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门称为“午门”,从此直到清代,始终未变。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

午门一共有五个门洞。

正中间的门是皇帝专用、东门是文武百官出入、西门皇宫贵族出入。

最外面的两个小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接受战俘的时候也会开启。

估计执行砍头的犯人,走的就是最外面的两个小门。

02菜市口

现在的菜市口属于北京的三环内。

清朝时期的菜市口就属于城外了,那里是一个繁华而又热闹以卖菜为主的集市。

菜市口一天到晚都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是清朝时期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菜市口是当时非常热闹的地方之一

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呢?

《礼记·王制》所说的“刑人于巿,与众弃之。”

因为万物皆有灵性,而杀人又是一件不吉祥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将这种不吉祥,通过热闹的人气把它压下去。

03菜市口作为刑场的理由

不过除了这点还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第一,罪犯执行砍头一定要达到警示的作用,人越多警示作用就越好。

而且菜市口大部分是普通百姓的活动场合,通过砍头能更好的让他们维护皇权。

而且当时的百姓似乎更加热衷于观看砍头。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百姓对于观看砍人非常的热衷

每当犯人带到刑场的时候,菜市口就会被围堵的水泄不通。

清政府会大声的宣告,犯人具体做了哪些坏事,犯了哪条法律。

这样可以更好的警示平民百姓。

被斩首的犯人头颅,还要在菜市口悬挂很长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更多老百姓知道。

当时的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菜市口执行的砍头。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戊戌六君子

不过清政府也有人性的一面,值得一提,因为砍头都会选择在午时三刻问斩。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午时三刻则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人精神都是最为萧索的时候,这个时候处决犯人,对于犯人来说痛苦相对要少一点。

清朝砍头为何在菜市口,看完才知道,为何他们叫做满清愚民,可恨

午时三刻可以减少犯人的痛苦

不过清朝时期的老百姓,几乎都被清政府愚弄成冷血自私的文盲。

他们根本不在乎被砍头的人到底犯了什么罪,面对犯人有时候他们表现的比政府要更加的愤慨。

因为他们只顾及自己的生计,其余一切不关心。

只要他们有口饭吃,不管清政府做什么决定都会义无反顾的拥护。

其次这种公开的砍头,会满足老百姓的嗜血欲望。

尤其长期被政府压抑,当看到鲜血喷涌的时候,会极大的宣泄老百姓被压抑的嗜血本性。

所以说热闹的菜市口是最好的选择,既能达到清政府的震慑作用,又能满足百姓的嗜血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