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中,為什麼日本飛機不直接用炸彈攻擊對方航母?

濱海小田


南雲是個憨憨,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四艘航母當時亂作一團忙著換魚雷,只有少量戰鬥機起飛。而且當時一艘利根級上的水偵出了問題,錯過了發現美航的最佳時機,而南雲想的是全部飛機進攻中途島,所以全帶的炸彈沒帶魚雷。然後發現美航的時候,美機已經跟著驅逐艦嵐殺過來了,而這個時候南雲憨憨卻偏偏換魚雷,,四艘航母全部亂成一團,都在拆炸彈換魚雷,因此就成活靶子了。

我感覺南雲這個憨憨如果及時起飛帶炸彈的飛機,即使美軍已經殺過來也不會是四憨全沉的結果,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估計他認為魚雷對水面艦艇攻擊更有效吧。我認為如果他當初不全掛炸彈,而是一半魚雷,一半炸彈也可以啊,畢竟有艦攻和艦爆呢。延誤戰機的話,還是因為偵查不及時,美軍都殺門口了,還在換魚雷,一點都不急。


鷲海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美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中途島海戰中,當南雲忠一聽到美國航母到來的時候,為什麼日本飛機不直接用炸彈攻擊對方航母?為什麼讓已裝載好炸彈的飛機再更換魚雷呢?我們先來縷縷山本五十六對整個中途島戰役的想法和在實際交戰中南雲中一為什麼會出現換彈猶豫這個情況。

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派遣一支艦隊攻擊阿留申群島以分散美國整個艦隊對中途島的注意力,牽制美國海軍的一部分作戰力量。然後派南雲忠一主力艦隊趁機奪取中途島。由於美國破譯了日本高級指揮官之間的信息,這個計劃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漏洞。美國並未理會北方阿留申群島方面的作戰。而是集中所有主力3艘航空母艦及8艘巡洋艦同在中途島方向。

同時,在攻擊中途島時,南雲忠一要擔負兩個作戰任務:1.派出轟炸機支援登陸部隊。2.對付美國增援的航空母艦。還有一個漏洞,雖然日本派出了包括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協助艦艇的還有600餘架飛機的全部作戰力量,但是分散在4個地區,相互之間不能呼應作戰,都是各自為戰。直白一點說就是分散兵力,消弱了自身的實力。

我們再來看看在實際交戰中出現什麼了情況。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開始了對中途島的第一波攻擊。攻擊機群36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36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鬥機開始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出發攻擊中途島。同時,南雲忠一命令偵察機向東,南方向搜索,出現了一個致命的事,也導致後來南雲忠一在猶豫中喪失了機會--築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生故障中途返航(這架飛機本應該正好搜索美國特混艦隊上空)。

在對中途島的第一波攻擊結束以後,率領第一攻擊波的友永丈市大尉向南雲彙報需要對中途島第二波次攻擊。此時受到中途島方向來的美軍飛機第一批次10架(被擊落7架)的攻擊認為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是比較強,決定把原來準備用於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注意比較關鍵的一點,仍然沒有發現美軍艦隊。下令已裝好魚雷的飛機換裝成對地攻擊的炸彈。

過了沒多久南雲接到利根號推遲半小時起飛的一架偵察機發來的電報,距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現10艘美國軍艦(沒說發現有航空母艦)。同時下令暫停更換炸彈。美國第二批轟炸機這時也對南雲艦隊發起攻擊,被航母上升空的戰鬥機攔截了。等了15分鐘接到報告說有美國航空母艦,再次下令飛機送回機庫更換魚雷。此時日本航母上混亂一片,為了節約換彈時間,把魚雷,炸彈都堆放在甲板上。而在此時,對中途島的第一攻擊波飛機也已飛臨上空要求降落補給,由於第二波次的魚雷機還沒有完成換裝魚雷的工作,也沒有戰鬥機護航,決定推遲攻擊美特混艦隊時間,先收回第一攻擊波的飛機,同時等待第二次攻擊波飛機換彈結束再攻擊。而美國航母上的俯衝式轟炸機已飛臨日本艦隊上空對其展開攻擊。

題外資料:

企業號的3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箇中隊分別攻擊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由於率領VS-6中隊的隊長小麥克拉斯基少校是戰鬥機飛行員出身,不熟悉俯衝轟炸的程序——他應該帶領先頭編隊攻擊較遠的那條航母而不是近處的,因此導致幾乎全部轟炸機(30架)集火加賀號,率領VB-6的百思特上尉意識到還有一條航母沒有被攻擊,他極力呼叫才召回了兩架飛機參與轟炸。他們完成了這場戰役中最漂亮的轟炸:三枚1000磅炸彈中,第一枚和第三枚分別近失,而百思特投下的第二枚炸彈砸穿了赤城的飛行甲板並引爆了彈藥,創造了一發炸彈擊沉航母的戰績。隨後趕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VB-3)專門攻擊蒼龍號航空母艦。日軍的3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火光直衝雲霄,短短的5分鐘,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燬了。

搶救失敗的赤城號航空母艦被日軍舞風號、萩風號、野分號和嵐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

無法挽救的飛龍號航空母艦被日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

由此可見,由於南雲忠一的艦隊需要同時擔負兩個方向的任務,交戰時又有情報上的延誤,造成南雲忠一在對中途島的攻擊時間還是美特混艦隊對南雲艦隊攻擊時間上的判斷失誤,從而造成航空母艦上艦載機換彈時的混亂。很多飛機還來不及升空就和航空母艦一起被炸成火海了。那麼也就不難理解日本飛機不直接用炸彈攻擊對方航母了。


納米一微塵


日本二戰時飛機發動機動力嚴重不足,以至於不得不降低飛機的強度和護甲,來保證飛機的速度,機動性,還有航程,帶來的結果就是飛機容易金屬疲勞後空中解體,對駕駛員沒有保護,燃料一打就著,除此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俯衝性能極差。

二戰轟炸機的攻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水平轟炸,一種是俯衝轟炸。水平轟炸機的代表主要是B-17,B-24等大型轟炸機,主要用來轟炸地面固定目標,載彈量大,編隊飛行,一串炸彈下去一炸一大片。而對付運動目標,比如坦克,軍艦之類的目標,水平轟炸機的命中率就非常捉急了,偷襲珍珠港時日本用炸彈,完全是因為船和地面目標都是靜止不動的。而對付這種運動目標,就需要俯衝式轟炸機登場了,二戰俯衝式轟炸機最著名的莫過於咆哮死神JU-87斯圖卡,俯衝式轟炸機利用俯衝時的大角度投彈減少需要預估的提前量,進而提高命中率,利用俯衝時的加速度,提高炸彈命中後的穿透力。

那麼問題來了,大型水平轟炸機基本是不太可能上艦的,杜立特B-17轟炸東京是有去無回的個案,不做考量。而日本飛機俯衝性能普遍較差,這種情況下,日本的解決方案是攻擊機掛魚雷對海作戰,掛炸彈對地作戰,理論上攻擊機掛炸彈也能對海,但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型轟炸機一溜炸彈扔下去的效果和攻擊機幾顆炸彈扔下去的效果,能不能命中不在於你投的準不準,而在於目標接的準不準。而且即使炸到了,炸彈沒有俯衝轟炸機俯衝時提供加速度造成的穿透力,最多也就破壞一些戰艦甲板上層建築,並不會起到什麼決定性作用,而魚雷只要命中幾發,立馬就會讓軍艦進水,好一點的退出戰鬥,差一點就直接沉了。

所以當時日本如果用掛了炸彈的攻擊機去炸美國航母集群,效果也是差強人意,而且美國當時軍艦上的防空火力比日本高了一節,日本攻擊機的損失不會小,然後等炸彈扔完,返航的飛機還要被美國航母艦載機尾隨,到時候返航的飛機燃料不足又無法降落,日本航母上剩餘的飛機還得緊急升空,驅離美國攻擊機,情況就會變得更加被動。





Ballabon


淘金客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原因實在是多方面的,有決策的問題,也有武器自身的問題。

首先看武器本身的問題

題主說的炸彈是指陸用炸彈吧。當時南雲艦隊的第二波99艦爆、97艦攻,都掛著陸用炸彈準備對中途島機場進行補充轟炸的。陸用炸彈,特別是97艦攻的800公斤陸用炸彈,用來攻擊軍艦的效果是不會好的。陸用高爆炸彈彈壁薄、裝藥多,碰炸引信一觸就炸,主要用來殺傷有生力量、破壞工事。而攻擊軍艦的穿甲炸彈要彈壁厚,配延時引信,這樣確保炸彈穿進艦體內才爆炸,效果最好。陸用炸彈一觸就炸,只能傷到軍艦的皮毛。如下圖兩種攻艦炸彈,彈尾有小螺旋槳,用來驅動延時引信。事實上,南雲艦隊在之前的印度洋作戰就試過陸用炸彈攻擊軍艦,之後的瓜島海戰中也用800公斤陸用炸彈攻擊美國“大黃蜂”號,效果都很不好。“大黃蜂”號雖然最終戰沉,但沉沒前捱了2位數的炸彈和魚雷,還被自己人補槍都沒沉,最後被日本俘獲,日本人見拖不走,又補了魚雷,才最終沉沒。陸用炸彈打軍艦效果遠不如穿甲彈、魚雷。

再看決策的原因

從清早友永率隊攻擊中途島開始,以南雲忠一的視角,發生如下這些事:

4點30分,機動部隊108架飛機的機群,友永丈市率隊攻擊中途島。

4點35分-42分,偵察機起飛,“利根”號巡洋艦的“零”式水偵4號機因故拖延。

5點10分,4號機起飛。

7點整,友永丈市攻擊完畢後報告:“建議對中途島發動第二次攻擊。”7點08分,中途島上的6架TBF“復仇者”魚雷機向南雲機動部隊發起進攻

7點10分,南雲艦隊起飛戰鬥機起飛攔截。

7點10分,中途島上的B-26轟炸機也開始攻擊機動部隊

7點15分,南雲接受了友永的建議,發出第一次換彈命令,命令原本掛好了魚雷準備攻擊美艦隊的第二波飛機換上陸用炸彈,準備第二次攻擊中途島。

7點28分,4號偵察機報告:“發現10艘軍艦。”

7點45分,南雲下令:“停止換彈作業。”

7點48分,“蒼龍”號航母報告敵機來襲,中途島上起飛的16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攻擊南雲艦隊,南雲把原本打算用來給第二波護航的日本“零”式戰鬥機也派出去了。注意,這意味第二波就算起飛也沒有戰鬥機護航了。

7點55分,南雲艦隊發現美國潛艇,後被日本護航的驅逐艦驅離。但旗艦上沒有這次接觸的記錄(可能是昏了頭)。

8點09分,4號機:“敵艦隊為5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

8點10分,中途島上的重型轟炸機B-17轟炸南雲艦隊

8點20分,中途島上的老式俯衝轟炸機SBZU-3型,攻擊南雲艦隊

8點25分,友永機群返航,等待降落。

8點30分,4號偵察機報告:“敵軍後方似乎有一艘航空母艦。”

8點30分,二航戰野心勃勃的指揮官山口多聞(他一直看不起南雲,頗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發來信號:“宜立刻派出攻擊部隊。”

8點37分,南雲做出了致命的“二次換彈”決定,這個決定實際並不只是換彈那麼簡單:回收第一波飛機,第二波飛機換上魚雷準備攻擊美國艦隊。

南雲艦隊首先開始清理甲板,讓第一波飛機降落。9點18分最後一架飛機才降落完成。為了回收飛機,日本航母甚至不能隨便更改航向。

9點01分,4號偵察機報告:“敵魚雷機10架正朝你方飛去……”

結論

一、南雲艦隊被島上的攻擊機足足攻擊了5次!把準備用於第二波護航的戰鬥機都用上了才頂住。

二、友永的機群要降落。

三、陸用炸彈攻擊效果不好

所以南雲艦隊做出了決定:讓第一波飛機降落,趁這個時間把第二波飛機換上攻艦用的穿甲炸彈和魚雷,讓戰鬥機加油裝彈。然後齊裝滿員地出發攻擊美國航母。這樣看其實不算錯得太離譜,不過運氣在之前的戰鬥裡耗光了,結果呢……


史海淘金客


整個中途島戰役的作戰經過,說白了就是南雲忠一導演嚴格按照山本編劇寫的劇本拍戲,而美國人卻是一幫無恥的劇透鬼,翹著二郎腿在那裡根據劇情守株待兔,南雲中將猶不自知。既然如此,他在海戰中的一切作戰指令,都是在按部就班有序執行,充分考慮了航母作戰專業和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實際情況,並不需要過多苛責。



首先是飛機的問題

日本海航當時有三種主力機型,也是中途島海戰機動部隊四艘航母上的主要機型,即“零式航戰”、“九七艦攻”和“九九艦轟”,第一種大家都熟悉,是負責空中掩護的零式戰鬥機,不具備對艦攻擊能力。第二種“九七艦攻”(九七式艦載攻擊機)由於設計理念的缺陷,只合適於高空水平轟炸,其機體堅固性一般,承受不住急劇俯衝和拉昇的應力,並不適合玩命式的“俯衝轟炸”。

第三種“九九艦轟”(九九式艦載轟炸機)學習了德國亨克爾的技術,增強了俯衝時的穩定性,也能夠掛載魚雷進行攻擊,是唯一能夠全方位攻擊大型艦隻的戰機。在蒼龍、赤城等四艘艦隊航母上,按照淵田回憶錄所述,每艘航母搭載的飛機標準數量是42架艦戰、42架艦轟、51架艦攻,所以對艦攻擊比較管用的“九九艦轟”數量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極大影響了南雲的排兵佈陣。



然後是炸彈的問題。

“九七艦攻”的選配武器有:800kg炸彈一枚、500kg炸彈一枚、250kg炸彈兩枚、60kg炸彈六枚或者九一式魚雷一枚,注意這是單選項,即上述五種武器只能選一樣掛載。那麼既然去對付美國人的航空母艦,就必須掛裝魚雷,因為250kg以下炸彈甩甩驅逐艦或者巡洋艦還能湊合用,對付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基本就是撓癢癢,很難形成有效殺傷(美軍飛機掛載的是1600磅的大炸彈,一傢伙就能整出效果)。

而“九九艦轟”乾脆只能掛250kg炸彈三枚,掛不了魚雷,並且炸彈與炸彈的品種也不相同,日軍攻擊中途島上的設施,主要使用高爆彈,對地面目標極具殺傷力。但是要對艦攻擊時,需要使用穿甲彈,因為二戰戰艦的裝甲防護是流行性風格,高爆彈很難對艦體造成直接破壞,事倍而功半。所以,南雲的武備更換不僅僅是“蛋與雷”,還包括“蛋與蛋”,而且是必須要換。



看看南雲面臨的狀態。

南雲的第一目標是攻擊中途島上的美軍機場、防空火力和地面實施,以掩護登陸部隊奪島,所以兩種攻擊機型(大約180來架)全部需要掛裝高爆彈起飛,在零戰的掩護下轟炸中途島,都使用250kg炸彈也完全沒有問題。並且根據劇本的說明,美軍航母從珍珠港趕過來,至少要第二天才能到達,所以南雲根本沒有對付水面目標的思想準備。

第一波攻擊部隊返航還沒有全部著艦時,南雲接到了偵察機的報告說發現美軍艦隊,卻並沒有說明是否有航母!所以南雲的中心工作是組織第一波飛機降落,同時要求第二波飛機換裝魚雷,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美軍航母。然而偵察機卻遲遲沒有給來準確消息,第一波鬼子又報告島上的火力很強大,需要繼續攻擊,因為劇本里並沒有美軍航母馬上就來的說明,南雲遂認為是一場虛驚,決心先搞定中途島再說,命令全體換上高爆炸彈,裝完魚雷的也換下來。



美國人來的實在太快了。

二戰時期的航母,艦載機的起飛準備週期是非常之長的,就在鬼子地勤手忙腳亂換蛋的時候,大約45分鐘後偵察機回電:“對吖,艦隊裡面是有航母吖”,南雲絕對當時爆粗口了,這等於地勤的45分鐘白忙活了,因為若想保護自身安全,肯定是要先幹掉美軍航母,那麼高爆彈就沒卵用,必須再換裝魚雷和穿甲彈。

這裡要特別注意,南雲只是知道了美軍航母來了,並不知道美軍是有備而來並且艦載機已經升空撲來,所以他認為有足夠的時間給攻擊機和轟炸機換完武器,同時還要給零戰加油,否則沒有空中掩護的機群過去了也是送死。因此南雲此時下達的命令並無不妥,可就在大小鬼子們緊張忙碌時,第一批美機已經飛臨頭上。



日本海軍怎麼玩都沒戲

這個時候南雲腦袋瓜子基本是嗡嗡的,如果動用掛著高爆彈的部分戰機升空,第一是根本對美艦構不成威脅,是沒有意義的出動;第二是飛行甲板上亂七八糟,正在接收第一波飛機降落的時刻,不可能再組織第二波出擊,會撞車的;第三是零戰已經無油無彈,無法給攻擊機和轟炸機提供掩護,也需要時間,所以南雲能做的只有一邊組織防空火力抵抗,一邊加緊整理甲板和完成換彈,然後成規模夠實力地出擊。

問題是美國人沒給他這個機會,一波又一波的轟炸機到達日艦上空,並且日本艦隊的防空火力實屬一般,雖然幹掉了前幾批的魚雷機和水平轟炸機,仍然無法保證整個艦隊上空不露破綻,最終被幾架俯衝轟炸機衝破防空火力網,投下了致命的炸彈。到這個時候,神仙也救不了日本艦隊了,甲板和機庫裡的油料、彈藥,都成為日本人自焚的小貼士。



關於炸彈的問題,可以用一個例子說明,在後來的瓜島戰役中,日軍的“九九艦轟”曾經用高爆炸彈攻擊一艘美軍驅逐艦,其中一枚炸彈準確地擊中了美艦,但是卻只炸死21名美軍官兵,而對軍艦幾乎沒有什麼損傷。所以蛋與蛋是有區別的,二戰時期的海航攻擊,必須要做到打必有效,因為出動一次太不容易了,南雲的穩妥也是有道理的,他不是豬。

南雲忠一也就是個中規中矩的選手,既無大才也不是特菜,因為這個仗是打不贏的,無非就是怎麼死或者死的好不好看的問題,畢竟戰場上空美軍飛機數量佔據優勢,他們有233 架艦載機和127架中途島上的陸基飛機(總數是350架),而日本人總共只有264架各型艦載機,很難一點破綻不露。更重要的是,美國人知道劇本上寫的什麼,因此佔盡先機,日本人中途島之敗根本不是什麼“黑色五分鐘”造成的,那不過是必然中的一點偶然。


度度狼gg


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對付軍艦最好的武器就是魚雷,魚雷是19世紀末登上歷史舞臺的,一出道就以驚人的威力讓人刮目相看。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魚雷比水面上爆破的武器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是因為,魚雷在水下爆炸,而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而壓縮性只有空氣的1/2500,是傳遞爆炸能量的良好導體,這只是厲害的一個方面,在船體水線下爆炸,可以造成船體破損進水,這也是一顆小小的魚雷能打沉萬噸級船隻的秘密所在。

中途島海戰中,日軍艦隊四艘航母本來是轟炸中途島的,結果日軍密碼被破譯,美軍三艘航母艦隊赴中途島附近迎敵。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美軍航母編隊被日軍偵察機發現,結果日軍南雲中將犯了致命錯誤,命令裝好航空炸彈艦載機迅速換裝魚雷,攻擊大型艦艇最好用的就是魚雷。也就在部分換好起飛部分在換的混亂中,第一批美軍的十四架轟炸機就到了,結果全部被日軍打下,由於日軍航母甲板堆滿了換裝下來的航空炸彈,才讓第二批美軍攻擊機有機可乘,結果日軍三艘航母被擊沉,南雲一看急眼了,命令僅存航母艦載機全部出動攻擊美軍艦隊,美軍約克城號被日軍擊沉,在日軍艦載機攻擊完返航,結果美軍飛機尾隨而來,擊沉了日軍第四艘航母。





老連長15


南雲此時主要想的還是怎麼去擊沉美航母。雖然可能已經想到把飛機放出去的一半原因是為了避險。

然後他盤了盤現在的情況:

九九艦爆此時掛載的炸彈跟美帝俯衝轟炸機幹倒日艦的航彈有本質區別,它的炸彈是對陸攻擊的“爆彈”,靠碎片的,打到戰艦上也就把木頭甲板掀起來,殺掉一些倒黴沒防護的水兵。

而第一波戰鬥機群剛剛返回,還要降落加油掛蛋。意味著先讓攻擊機群起飛的話,友永中隊都得掉海里,攻擊機要在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去攻擊美航母。而就在不到1小時前,1波沒有護航的美攻擊機隊剛剛被擊落。這是南雲腦子裡自己機隊的下場。

於是無論從攻擊角度還是避險角度,他覺得此時起飛都不是最好的主意。

而意識到艦隊正處於巨大危險中的山口多聞,已經氣的暴跳如雷,他要求立即投入攻擊。但是南雲已經要開始接收友永丈市中隊了,根本沒有回覆。

之後的兩小時,因為美機陸續的攻擊,護航戰鬥機的加油掛蛋作業一直沒有進展。攻擊時間一推再推,最終盼來了麥克拉斯基少校和貝斯特上尉。

即便是事後諸葛亮,我也未必能出出比南雲更好的主意。


瞎搞學教授


在中途島戰役中為什麼南雲忠一不直接下令讓飛機立刻起飛,即便掛著炸彈也要在第一時間攻擊敵方航空母艦。其實不僅是一般人會有這種疑惑,即便就連日本人自己也都經常在拿這件事吐槽,認為當時南雲忠一太過優柔寡斷,如果讓這批掛載炸彈的飛機直接去攻擊美海軍航空母艦,而不是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的話,中途島海戰根本就不會失敗。

其實多年以來南雲忠一都是當之無愧的背鍋俠,正是因為它太瞭解日本海軍自身的能力,所以才會過分的謹慎。首先南雲忠一甚至美國航母的甲板有多硬,掛在著轟炸機場的高爆炸彈根本就無法擊穿航母甲板。可如果把這批高爆炸彈給消耗光的話,那麼位於中途島陸地機場的美軍飛機將會成批成批的起飛對日本艦隊實施轟炸。

其次當時是魚雷機掛載的炸彈,日本航母上的魚雷機跟俯衝轟炸機不同,基本上飛的是又平又慢。畢竟這批攻擊機就是用來進行貼著海平面投放魚雷的,可要是讓它們拉昇來投放炸彈的話,以這批魚雷機糟糕的機動能力,恐怕還沒等投彈就會被美海軍航母的防空火力給機會。

最後就是信息不對稱,送到南雲忠一面前的情報顯示美海軍航母編隊距離自己還很遠,而且還沒有發現日本航母編隊的具體為止,而與美航母艦隊相比位於中途島的陸地機場在更加具有危險性,也正是因為如此南雲忠一才會命令一個批次的飛機再次改換魚雷。可誰承想當時的美國航母編隊已經發現了日本航母編隊,緊接著還沒等南雲忠一做出反應就給日本航母編隊發出了致命一擊。


九品侍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基本就是這幾點:

第一,對艦和對地炸彈不同。

轟炸地面目標和轟炸軍艦有著很大的不同。

對於陸地轟炸的炸藥,日本叫做陸用爆彈。

這種炸彈的特點是裝藥量大,一般採用瞬發引信,就是碰了就炸,類似於今天的高爆炸彈,破壞力很強。

這是因為陸地建築物不可能用鋼鐵修建,這種高爆炸彈就足夠了。

但攻擊軍艦的炸彈分為兩種,一種就是陸用爆彈。但是,陸用爆彈這種碰了就炸,不能穿甲,對於航母就只能在甲板上炸出洞,殺傷甲板上的人員,炸燬艦載機而已。

誠然,這可以對航母造成一定傷害,然後都是輕傷,回到港口可以瞬間修理完畢。

比如珊瑚海海戰,約克城號就被炸傷,然而回到港口迅速修理完畢,參加了中途島海戰。

所以,各國艦載轟炸機主要使用對艦專用炸彈。這種炸彈具有一定的穿甲能力,而且採用延遲引信。

這樣一來,炸彈可以穿透航母甲板後爆炸,可以炸燬航母內部設施,導致重傷。

後來中途島海戰,日軍每艘航母吃了二三枚炸彈就全完蛋,原因就是如此。

當然,日軍其實也有這種對艦專用炸彈,但因穿甲能力不足,穿不透美國航母厚重的甲板,同陸用爆彈沒有太大區別。

話雖如此,日本艦載機去攻擊敵人航母,是必須攜帶對艦專用炸彈的,所以必須換裝。


第二,必須換裝魚雷。

在當年對艦轟擊最有效的還是魚雷。

在中途島海戰的時候,其實美日的炸彈都只有200多公斤,只是後來美軍強行掛載了500多公斤的炸彈。

而200多公斤的炸彈,對於航母這麼大的目標,不容易造成致命傷。

事實上,中途島日軍對於約克城號航母,連續攻擊了兩輪,也不過是重傷而已。其中第一次攻擊後,約克城號甚至沒有冒煙。

相反,魚雷則具有致命的能力。普通航母哪怕被一枚魚雷擊中,也會是重傷。

1941年11月13日英國“皇家方舟”號被德國潛艇U-81發射一枚魚雷命中,結果就沉沒。就這一枚魚雷而已!

所以,當年的對艦攻擊一定是魚雷機配合轟炸機,缺一不可。

所以,即便不需要換裝炸彈,魚雷也是用換裝的。


薩沙


這個問題要解釋,可以寫出一本書來,不過老李嘗試著解釋一下先。

美國艦隊主要有兩種轟炸機,魚雷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這兩種轟炸機都是針對艦船射擊的,一種是裝載穿甲彈,一種是魚雷。

而日軍艦隊,乾脆說南雲艦隊吧,有兩種轟炸機。一種是俯衝轟炸機,另外一種是兩用飛機,可以裝魚雷對艦攻擊,也可以裝上高爆炸彈轟炸陸地上的設施。

一般來說,不應該唯武器論,特別是一個南雲這種級別的將領是不會犯這種錯的。

其實失敗還來自於更高層面的失利,那是山本五十六和尼米茨之間的高層交鋒了。即,山本五十六準備派遣南雲忠一偷襲中途島,尼米茨得到了情報,派遣斯普魯恩斯伏擊南雲。

南雲更為艱難一些,他的目標是擊垮中途島上的敵人。如果發現敵人艦隊,也同時擊毀敵人的艦隊。他的敵人可能是中途島上面的飛機群,也有可能是敵人的艦載機。

所以,他僅僅是起飛了部分飛機去轟炸中途島。剩下的配備著魚雷和穿甲炸彈,準備對付有可能出現的美國艦隊。他起草了一份《情況估計》,上面有三種可能,一是可能美軍並未發現這支偷襲的南雲艦隊。一種是美軍中途島的飛機發現這支艦隊。一種是美軍艦隊援馳而來,會被南雲艦隊各個擊破。

南雲唯一沒有做的預測就是,被伏擊了。這是一個小錯誤,可以從戰場上的戰術解決的,問題不大,因為他的艦隊,實實在在比斯普魯恩斯和弗萊徹的艦隊要強大太多了。

南雲的第一波轟炸機和戰鬥機遇到了龐大的中途島起飛的機群,日軍的戰鬥機割草一般掃平了美軍中途島上起飛的戰鬥機和轟炸機,並且把剩下的美國飛機驅逐得遠遠的。日軍轟炸機開始肆無忌憚地轟炸美軍在中途島的設備,彈藥庫,營房,油料庫。

只是,劃重點一,這些美國飛機不像是在珍珠港那樣,是被炸燬在機場和飛機庫的,他們起飛了,剩下的逃逸或者說被日軍艦載機驅逐遠去了而已。

南雲和山口都明白,這些逃走的美國飛機,遲早要下去加油的,這時必須做第二次打擊。可是分佈在甲板上的準備攻擊美艦隊的飛機,裝的都是魚雷和穿甲彈,這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

正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幾架B-26型中型轟炸機,襲擊了南雲艦隊,當然,沒有成功,全部被擊落了,這向南雲和他的參謀們說明了,這種不能在航母上起飛的轟炸機當然來自於中途島。那麼,中途島並未喪失戰力,有必要再次打擊。

所以,這時候,南雲安排九七式轟炸機換裝燃燒彈和高爆彈。很可惜,這是一個很費事的工作,就是我們說的“當官的一個屁,當兵的忙斷氣”的工作。要說,南雲的艙麵人員還是很優秀的,他們出色的開展工作中,也不知道有沒有罵:“八嘎。”

又是在這個時候,南雲的偵察機傳來消息:“東方兩百英里光景的地方發現十條“顯然屬於敵方”的艦隻,正背對南雲和環礁,朝東南方行駛。”

背對著中途島和南雲艦隊跑的艦隊?還隔著兩百英里,那就沒事了,你就是想來,短時間也來不了了,等我南雲搞死中途島,慢慢追殺你。可能,我們是這樣想的。

南雲和山口比我們要專業一些,朝東南方行駛,那是逆風行駛呀,那時候的的艦載機起飛,比現在要艱難,別說電磁彈射,連蒸汽彈射都沒有,艦載機逆風起飛,生存率大增啊。

南雲下命令,各個航母,剩下的九七式魚雷不要卸下,等等消息。

這時候,中途島的兩批轟炸機襲擊南雲艦隊,一批是低空轟炸機,一批是高空的轟炸機,沒有給南雲艦隊造成任何損失。

一支軍隊的實力來自於兩大支撐,一是軍隊的戰鬥力,另外一個是指揮官的心境。這兩次轟炸對艦隊戰力並無影響,影響的是指揮官。

南雲覺得,對他艦隊造成威脅的是中途島上的飛機,所以他下令全部九七換上對陸地攻擊的炸彈。

亂紛紛換裝的時候,他的偵察機帶來一個消息:“敵艦隊,有一艘航母。”

這是南雲的艱難處境,而一代海軍上將中的上將,斯普魯恩斯,沒有這麼多猶豫和分歧,他用所有的力量壓倒參謀人員,那些其實是海爾賽的參謀人員。他在很遠距離就下令:“起飛出擊!”這個命令,很殘酷,也造成巨大損失,這是在航程外命令轟炸機出擊。事實上,飛出去的飛機因為沒有油迫降的,比被日軍擊落的要多。因為太遠,轟炸機沒能等待護航機,被擊落的時候只能哭泣......

再說南雲這一邊,山口少將急切的排電報給南雲,要求投入攻擊機群。在戰鬥過程中,向上級發送命令的,除了魯莽,還有對勝利的期望,他完全放棄了前程。

南雲做出截然相反的決定,收回所有飛機,那些中途島返航的,沒有油料的飛機,準備做一次修整,對美國艦隊做一次協同進攻。

獻祭一般的三支美國魚雷機中隊,被南雲的防禦力量摧毀,可是南雲艦隊也在被飽和攻擊下的美國俯衝轟炸機炸殘廢了。

山口少將自沉。

弱的一方,伏擊,獻祭一般的戰鬥,取得了勝利,我不想也不用去描寫,文獻大把有的看。我就解釋這個問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