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公元前82年,羅馬獨裁官蘇拉和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達成協議,結束了“第二次米特拉達梯戰爭”。然而,米特拉達梯六世的野心和對羅馬的仇恨並沒有因此而退去,他像獅子一樣時刻注視著西方的大敵,準備隨時一躍而出將對方徹底撕碎。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米特拉達梯六世

他的等待並沒有持續多久,羅馬內部的動盪讓他看到了機會。這個時候,羅馬的統治危機四伏,奇裡乞亞海盜縱橫地中海,時刻威脅著羅馬的經濟命脈;“塞多留戰爭”席捲西班牙和北非,牽扯了羅馬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米特拉達梯六世相信,利用這些危機,自己一定能夠完成推翻羅馬邪惡統治的歷史使命。

公元前74年,米特拉達梯六世覬覦已久的鄰國比提尼亞國內發生鉅變,老國王在臨時前將自己的王國遺贈給了羅馬,這讓米特拉達梯六世有了很好的戰爭藉口。同時,羅馬派出名將龐培率軍出征西班牙,國內空虛,又給了米特拉達梯六世很好的戰爭機會。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奇裡乞亞海盜的猖獗為米特拉達梯六世發動戰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公元前73年,米特拉達梯六世率領重新組建的本都軍隊,悍然撕毀了與羅馬的和平協議,入侵已經是羅馬行省的比提尼亞。由於西班牙的戰事,羅馬元老院對此反應很遲鈍,米特拉達梯六世得以迅速攻佔比提尼亞以及小亞細亞的部分羅馬領土。

為了應對本都的咄咄攻勢,羅馬元老院派遣當年的執政官盧庫魯斯和科塔率軍出征,併為他們緊急徵召了30000名步兵和2500名騎兵。兩名執政官決定由盧庫魯斯率軍從陸上發起進攻,科塔則從海上攻擊本都艦隊。由於消息走漏,米特拉達梯六世迅速襲擊了科塔的駐地,消滅了3000名羅馬士兵,焚燬了64艘羅馬軍艦,統帥科塔也被包圍在小亞細亞西部的尼科米底亞。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第三次米特拉達梯戰爭前的地中海世界,深綠色為羅馬,橙色為本都,淺藍色為亞美尼亞,粉色為博斯普魯斯王國

待盧庫魯斯率軍解除尼科米底亞的圍困後,科塔被賦予了佔領愛琴海港口赫拉克利亞的任務,以解除盧庫魯斯東征的後顧之憂。然而科塔用了兩年時間才攻克這個濱海小鎮,隨後被召回羅馬,最終他因貪汙軍餉而被元老院除名。

科塔在軍事指揮上的表現只能用草包來形容,然而與他同為軍隊統帥的盧庫魯斯卻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領軍隊一路東進,猶如下山猛虎般勢如破竹的打得本都軍隊節節敗退。在塞濟克斯之戰中,盧庫魯斯打敗了號稱擁有30萬大軍的米特拉達梯六世,只剩下20000名本都士兵得以逃回國內。而米特拉達梯六世寄以厚望的本都海軍也被盧庫魯斯一戰摧毀。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一代名將盧庫魯斯

公元前72年,盧庫魯斯率軍突入本都境內,米特拉達梯六世動員了國內最後的力量,在卡拉比集結了40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等待與盧庫魯斯決一死戰。由於羅馬軍隊的補給線拉的太長,米特拉達梯六世決定派出騎兵切斷他們的糧道。然而盧庫魯斯早已預料到這點,他讓精銳軍團保護運輸部隊,並將前來劫糧的本都騎兵打得大敗。隨後米特拉達梯六世向羅馬營地發起進攻,卻被盧庫魯斯利用狹窄的地形進行防守反擊,消滅了一半的本都軍隊。見勢不妙的米特拉達梯六世決定撤退,但一連串的失敗讓本都軍隊因恐慌而暴動,盧庫魯斯看準時機發動進攻,一舉消滅了本都最後的軍事力量。

卡拉比戰役結束後,本都全境被羅馬軍隊佔領,米特拉達梯六世被迫流亡亞美尼亞。盧庫魯斯向亞美尼亞派出使者,要求引渡米特拉達梯六世,卻遭到亞美尼亞的拒絕。公元前69年,盧庫魯斯率軍從小亞細亞的卡帕多西亞出發,對亞美尼亞發起了進攻。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羅馬軍團發起進攻

在如狼似虎的羅馬軍團面前,亞美尼亞軍隊不堪一擊,甚至產生了5:100000的戰損比(這個戰損比被認為是不真實的)。盧庫魯斯很快攻佔了亞美尼亞首都,甚至來到了裡海岸邊,這是羅馬軍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裡海。由於補給線過長、亞美尼亞嚴酷的山地氣候以及米特拉達梯六世僱傭軍隊向本都發起進攻等多方面因素,盧庫魯斯決定向敘利亞撤退。

盧庫魯斯治軍嚴苛,這讓他麾下的部分士兵非常不滿。由於盧庫魯斯在東方的一系列政策觸犯了部分元老院貴族的利益,他們利用士兵的不滿展開了一場奪權陰謀。最終,盧庫魯斯的東方指揮權被剝奪,龐培成為了羅馬在東方軍隊的最高統帥。

歷史冷知識丨羅馬軍團最遠曾到達過位於中亞的裡海之濱

元老院陰謀剝奪了盧庫魯斯的指揮權

趁著羅馬內部此次大震盪,米特拉達梯六世趁機奪回了本都王國。公元前66年,新任統帥龐培再次打敗米特拉達梯六世,並尾隨他進入亞美尼亞。在強大的羅馬軍隊面前,亞美尼亞宣佈不再支持米特拉達梯六世並與羅馬簽訂同盟協議。隨後米特拉達梯六世逃往黑海北岸的博斯普魯斯王國,企圖積蓄力量東山再起。然而,多年的戰爭讓他的支持者們深感疲憊,最終,米特拉達梯六世的兒子發動叛亂,絕望的米特拉達梯六世讓自己的隨從用劍刺死了自己。

米特拉達梯六世的死,標誌著綿延20多年的羅馬與本都之間關於地中海東部地區霸權的爭奪最終以羅馬獲勝而告終。這場戰爭讓曾經強盛一時的本都王國和塞琉古王朝飛灰湮滅,無數東地中海小國成為羅馬行省,羅馬帝國的東部疆界基本形成。而隨著亞美尼亞成為羅馬的同盟國,這個與帕提亞帝國糾纏頗深的高加索小國將成為羅馬與帕提亞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新的火藥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