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有一位英國作家,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統計,其著作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銷量,只有《聖經》和莎士比亞的著作在其之上,而且她還是一個女作家。


你知道她是誰嗎?


她就是寫出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一系列著名偵探小說,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大IP的女作家Agatha Christie,阿加莎·克里斯蒂,國內的粉絲親切地稱呼她 “阿婆”。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但人們記住的恐怕還不僅僅是她筆下的人物和情節,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跟著她的筆觸,似乎開始逐漸瞭解了遙遠的英國和從未謀面的英國人。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BBC的一篇深度專題文章,一起走進“Queen of Crime(偵探小說女王)”構造的想象中的英國。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在19世紀末,從小在家裡學習閱讀、書寫,還曾去法國學過社交禮儀。當然,她最喜歡的還是讀偵探小說。


偵探小說裡面其實有大量的細節都是需要考究的,尤其是有關醫學、物理、化學的知識,包括一些文化、地理等等,需要作家有非常廣博的知識面。


那麼,阿加莎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方面,她曾經在醫院工作過,所以她的作品裡常常出現受害人是被毒藥毒死的情節。


另一方面,由於家境不錯,加上後來嫁給了一個考古學家,所以她經常有機會去各地旅行。


旅行讓她眼界大開,見識到了不同國家的人和習俗,也產生了很多奇思妙想。


當然,阿加莎的偶像是柯南·道爾,但比柯南·道爾更厲害的就是,她的作品銷量還要更好。


截止2003年,她的書在法國一共賣出了4000萬冊,穩居法國圖書銷量第一。作品銷量第二名的作者是法國本土的大文豪左拉,只有2200萬冊。


因此BBC說,Agatha Christie shaped how the world sees Britain.


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了全世界人民心目中英國的形象。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Agatha Christie Shaped How the World Sees Britain”這是 BBC 2018年刊登的一篇有關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深度專題文章的標題。


這篇文章想探討的是,這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在無意之間,究竟構建出了什麼樣的英國印象。


換句話說就是,她的作品當中到底透露出什麼是人們心目中的Englishness,英國味。


這篇文章第一句話就非常有英國式的幽默感。


For many, Agatha Christie is as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as queueing for Pimm’s at Wimbledon.


這句話裡提到了兩個英國文化的精髓:


一個是Queue: 排隊;另一個是Wimbledon: 溫布爾頓,倫敦的一個地區,那裡會舉辦網球賽,也就是傳說中的溫網。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據說,英國人一生中的6個月是屬於排隊的。溫網在英國多有受歡迎?就類似美國人對NBA、超級碗的熱情。


據報道,2019年溫網開幕的第一天,就有5000人在戶外排了長達48小時的隊。


For many, Agatha Christie is as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as queueing for Pimm’s at Wimbledon.


對於很多人來說,阿加莎·克里斯蒂正如英國人在溫網舉辦時排隊等待果酒一樣典型。


通過這句描述,我們能理解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全世界眼中,已經是多麼典型的一個英國符號了。


當然,由於是小說裡呈現出來的,所以某些很浮誇的Englishness(英國味道)我們並不能太認真去對待,就像我們常說的是帶有藝術加工的。但是,也有一些內容非常真實。


比如,阿加莎描寫人物的方式,能讓我們真實地感覺到,英國人的幽默多半來自於自嘲。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在《羅茲島三角》中,她這樣描寫一位英國女士:


和絕大多數英國人不一樣,她居然能夠一見面就立刻和陌生人交談起來,而不是像傳統的英國習俗一樣,讓四天到一個禮拜的時間白白溜走,才採取一些小心翼翼的行動。


在另外一個故事裡,她還嘲諷了英國人的冷漠。


大偵探波洛指出嫌疑人作案的動機,而他的助手,一個非常典型的英國人卻認為這殺人動機也太誇張了。波洛說:


你可能會說,這聽起來也太不英國了。我同意。但哪怕是英國人,恐怕也是會有情感的。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除了幽默的自嘲,階級劃分清晰也是另外一個典型的英國國民性。


克里斯蒂的人物總是在揭露著他們的焦慮,以及他們對於階級關係非常細緻的理解。


比如說,在the Clocks裡面,她就寫到一位僕人把前來調查的警察請到餐廳,因為她很清楚地意識到警察的身份不是上流社會的紳士,所以他們不能進入華麗的客廳。


但他們也不完全是平民階層, 還是需要請進家門,所以只能請入餐廳。


到今天,這種階級意識在英國也不能說完全消失了。


從人們對皇室各種新聞的熱衷,到幾乎每一份英國報紙都有“測試你有幾分上流社會氣質”的小測試,早已進入緊縮年代的英國人依然對於階級保持著相當的敏感度。在當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文學中,顯然是對這種意識保持懷疑的態度。


這種懷疑的態度最強烈的表達,就是阿加莎塑造的兩個經典人物。一個是大偵探波洛,另一個是馬普爾小姐。


波洛是個法語名,叫Poirot,用英語念出來就是Detective Poirot。在故事裡的這些英國人當中,他顯然是個異類。


和其他克里斯蒂作品裡的外國角色一樣,波洛的出現讓英國人的刻板印象顯得尤為鮮明。


有一次,波洛的英國助理對一個表面上無懈可擊的軍官表現出好感,波洛就打趣地說,


毫無疑問,他畢業於你很滿意的一所學校。幸運的是,作為一個外國人,我沒有這些偏見,可以不受阻礙地開展調查。


甚至,在另外一部小說裡,波洛親自承認了,他完全不想變成英國人喜歡的那樣,還故意強化了自己的口音和誇張的個性,這樣英國人就不會把他放在眼裡,反而有利於他開展工作。


而對外國文化的欣賞和這樣顛覆傳統的想法,恐怕也和阿加莎四處旅行的經歷十分相關。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另一個另類但重要的角色,是阿加莎筆下的第二大偵探——馬普爾小姐,Miss Marple。


聽名字,你以為這是個年輕女孩。其實不是,馬普爾小姐其實是個鄉村裡的老太太,脾氣很古怪,非常愛管閒事兒,但是因為終身未嫁,所以還是要叫Miss Marple。


如果說克里斯蒂筆下的英國人因為波洛誇張的外國性格而小看他,那他們同樣也經常忽視馬普爾,因為她的性別和年齡。


而馬普爾也同樣利用了這種異類的身份,深入到了很多大人物並不能觸及的縫隙中探求真相。她似乎總能在打打毛線,喂喂雞,種種花的生活當中破獲一個又一個的無解奇案。


這個獨特的老小姐,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有趣、最生活化的偵探形象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己的小說裡用幽默的方式一邊展露,又一邊質疑了過分禮貌、守舊、階級劃分明確且排外的英國國民性。


但正如這篇BBC文章的最後所說,阿加莎的洞察,恐怕還遠不止是對於英國文化,而是看到了人性許多共通的特點。


也許在任何一個社會中,你都可以腦補出類似的人物和故事存在著。


其實,在所有這些案件和她所展現的文化現象背後,也許阿婆想說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她在小說中所說的:


幾乎沒有人完全是他看上去的樣子。

懸疑只知道東野圭吾嗎?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偵探小說女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