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有一位英国作家,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统计,其著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量,只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著作在其之上,而且她还是一个女作家。


你知道她是谁吗?


她就是写出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一系列著名侦探小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IP的女作家Agatha Christie,阿加莎·克里斯蒂,国内的粉丝亲切地称呼她 “阿婆”。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但人们记住的恐怕还不仅仅是她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跟着她的笔触,似乎开始逐渐了解了遥远的英国和从未谋面的英国人。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BBC的一篇深度专题文章,一起走进“Queen of Crime(侦探小说女王)”构造的想象中的英国。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在19世纪末,从小在家里学习阅读、书写,还曾去法国学过社交礼仪。当然,她最喜欢的还是读侦探小说。


侦探小说里面其实有大量的细节都是需要考究的,尤其是有关医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包括一些文化、地理等等,需要作家有非常广博的知识面。


那么,阿加莎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方面,她曾经在医院工作过,所以她的作品里常常出现受害人是被毒药毒死的情节。


另一方面,由于家境不错,加上后来嫁给了一个考古学家,所以她经常有机会去各地旅行。


旅行让她眼界大开,见识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习俗,也产生了很多奇思妙想。


当然,阿加莎的偶像是柯南·道尔,但比柯南·道尔更厉害的就是,她的作品销量还要更好。


截止2003年,她的书在法国一共卖出了4000万册,稳居法国图书销量第一。作品销量第二名的作者是法国本土的大文豪左拉,只有2200万册。


因此BBC说,Agatha Christie shaped how the world sees Britain.


阿加莎·克里斯蒂塑造了全世界人民心目中英国的形象。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Agatha Christie Shaped How the World Sees Britain”这是 BBC 2018年刊登的一篇有关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深度专题文章的标题。


这篇文章想探讨的是,这位了不起的女作家在无意之间,究竟构建出了什么样的英国印象。


换句话说就是,她的作品当中到底透露出什么是人们心目中的Englishness,英国味。


这篇文章第一句话就非常有英国式的幽默感。


For many, Agatha Christie is as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as queueing for Pimm’s at Wimbledon.


这句话里提到了两个英国文化的精髓:


一个是Queue: 排队;另一个是Wimbledon: 温布尔顿,伦敦的一个地区,那里会举办网球赛,也就是传说中的温网。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据说,英国人一生中的6个月是属于排队的。温网在英国多有受欢迎?就类似美国人对NBA、超级碗的热情。


据报道,2019年温网开幕的第一天,就有5000人在户外排了长达48小时的队。


For many, Agatha Christie is as quintessentially English as queueing for Pimm’s at Wimbledon.


对于很多人来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正如英国人在温网举办时排队等待果酒一样典型。


通过这句描述,我们能理解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全世界眼中,已经是多么典型的一个英国符号了。


当然,由于是小说里呈现出来的,所以某些很浮夸的Englishness(英国味道)我们并不能太认真去对待,就像我们常说的是带有艺术加工的。但是,也有一些内容非常真实。


比如,阿加莎描写人物的方式,能让我们真实地感觉到,英国人的幽默多半来自于自嘲。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在《罗兹岛三角》中,她这样描写一位英国女士:


和绝大多数英国人不一样,她居然能够一见面就立刻和陌生人交谈起来,而不是像传统的英国习俗一样,让四天到一个礼拜的时间白白溜走,才采取一些小心翼翼的行动。


在另外一个故事里,她还嘲讽了英国人的冷漠。


大侦探波洛指出嫌疑人作案的动机,而他的助手,一个非常典型的英国人却认为这杀人动机也太夸张了。波洛说:


你可能会说,这听起来也太不英国了。我同意。但哪怕是英国人,恐怕也是会有情感的。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除了幽默的自嘲,阶级划分清晰也是另外一个典型的英国国民性。


克里斯蒂的人物总是在揭露着他们的焦虑,以及他们对于阶级关系非常细致的理解。


比如说,在the Clocks里面,她就写到一位仆人把前来调查的警察请到餐厅,因为她很清楚地意识到警察的身份不是上流社会的绅士,所以他们不能进入华丽的客厅。


但他们也不完全是平民阶层, 还是需要请进家门,所以只能请入餐厅。


到今天,这种阶级意识在英国也不能说完全消失了。


从人们对皇室各种新闻的热衷,到几乎每一份英国报纸都有“测试你有几分上流社会气质”的小测试,早已进入紧缩年代的英国人依然对于阶级保持着相当的敏感度。在当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文学中,显然是对这种意识保持怀疑的态度。


这种怀疑的态度最强烈的表达,就是阿加莎塑造的两个经典人物。一个是大侦探波洛,另一个是马普尔小姐。


波洛是个法语名,叫Poirot,用英语念出来就是Detective Poirot。在故事里的这些英国人当中,他显然是个异类。


和其他克里斯蒂作品里的外国角色一样,波洛的出现让英国人的刻板印象显得尤为鲜明。


有一次,波洛的英国助理对一个表面上无懈可击的军官表现出好感,波洛就打趣地说,


毫无疑问,他毕业于你很满意的一所学校。幸运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没有这些偏见,可以不受阻碍地开展调查。


甚至,在另外一部小说里,波洛亲自承认了,他完全不想变成英国人喜欢的那样,还故意强化了自己的口音和夸张的个性,这样英国人就不会把他放在眼里,反而有利于他开展工作。


而对外国文化的欣赏和这样颠覆传统的想法,恐怕也和阿加莎四处旅行的经历十分相关。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另一个另类但重要的角色,是阿加莎笔下的第二大侦探——马普尔小姐,Miss Marple。


听名字,你以为这是个年轻女孩。其实不是,马普尔小姐其实是个乡村里的老太太,脾气很古怪,非常爱管闲事儿,但是因为终身未嫁,所以还是要叫Miss Marple。


如果说克里斯蒂笔下的英国人因为波洛夸张的外国性格而小看他,那他们同样也经常忽视马普尔,因为她的性别和年龄。


而马普尔也同样利用了这种异类的身份,深入到了很多大人物并不能触及的缝隙中探求真相。她似乎总能在打打毛线,喂喂鸡,种种花的生活当中破获一个又一个的无解奇案。


这个独特的老小姐,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有趣、最生活化的侦探形象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自己的小说里用幽默的方式一边展露,又一边质疑了过分礼貌、守旧、阶级划分明确且排外的英国国民性。


但正如这篇BBC文章的最后所说,阿加莎的洞察,恐怕还远不止是对于英国文化,而是看到了人性许多共通的特点。


也许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你都可以脑补出类似的人物和故事存在着。


其实,在所有这些案件和她所展现的文化现象背后,也许阿婆想说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她在小说中所说的:


几乎没有人完全是他看上去的样子。

悬疑只知道东野圭吾吗?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侦探小说女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