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行(二)偉哉,井岡山


江西之行(二)偉哉,井岡山


從南昌前往井岡山的路上,我的心情如潮水般湧動著,雖然車窗外南中國壯麗的山水,不時被車內的同事所驚呼,還是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我的心裡一直在想,即將見到的這座為中國革命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山,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又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

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地處湘東-贛西邊界,羅霄山脈中段。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史冊。

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堅持了兩年零四個月,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毛澤東、朱德等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

“快看,到了”,在大家的一片驚呼中,我的眼前出現了一面巨大的、以紅色為基調的、寫有井岡山三字的雕塑,它像一面迎風招展的紅旗,直指藍天。隨行的導遊說:“這是井岡山進山的標誌,從這裡開始,就屬於八百里井崗了”。大家聞此,紛紛下車留念。

車進入井岡,綠色也隨即進入了視野,滿眼的莽莽蒼蒼,滿目的鬱鬱蔥蔥,叫不上名字的各種花草和樹木,透著江南煙雨的靈氣,飄動著生命的鮮活,爬滿了這裡的溝溝坎坎。我忽然想起了曾經學過的課文《井岡翠竹》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從遠處看,鬱郁蒼蒼,重重疊疊,望不到頭。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裡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現在想來,井岡山的綠色裡,竹子應該佔了很大比例。

江西之行(二)偉哉,井岡山


我們到達茨坪後,首先去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陵園始建於1987年,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陵園依山勢而建,坐落在一個山坳裡,遠遠地就可以看到由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在陵園一側,我們購買了花圈,大家站好隊,緩步邁上臺階,臺階分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建成。

紀念堂瞻仰大廳正面六個大字“死難烈士萬歲”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下面的玻璃櫃中存放了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我們按照要求,把花圈輕輕地擺放在大廳,向死難烈士三鞠躬。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掛像。右側陳列室展覽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在廳中有一塊漢白玉的無字碑,是對在井岡山革命鬥爭中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

陵園東側山頭,是井岡山人物雕塑園,園內塑造了19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等人。陵園的最上方,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山”的形狀,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有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碑座是有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浮雕。

江西之行(二)偉哉,井岡山


走出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想到了那塊無字碑,想到了那些在井岡山斗爭中犧牲的無名烈士,他們是生命也許定格在了20歲或30歲,他們當中也許還有不少富家子弟,他們為了一個信仰,犧牲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連一個姓名都沒有留下。有人說,一座山可以穿連歷史,一座山可以跨越未來,這座山就是井岡山,就是井岡山的北山革命烈士陵園。我想說,在歷史和未來的交替中,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那些無名烈士,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井岡山的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