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马谡一万胸甲骑兵,可否逆转街亭之战?乃至整个季汉第一次北伐?

王增军0628


如果给马谡一万胸甲骑兵,能不能逆转街亭之战,乃至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胸甲骑兵指装备胸甲、马刀、火器的骑兵,在三国时代,根本不存在。最早出现在欧洲,如果按提问,给马谡一万这新兵种,由于具有突然性,张郃、以至整个魏国,包括司马懿那样的,都没见过。所以,不说守街亭,那直接反攻,打退、打残、甚至杀掉张郃,打进、占据关中,假以时日,以诸葛亮的聪明、善于巧思,大批装备部队后,攻破潼关,以至夺取洛阳,都有可能。



当然,马谡虽然刚愎自用,目中无人,但对当时军队的一般战术,还是懂一些的。一个突然加入的、完全陌生的新兵种,马谡可能也是两眼一抹黑,作为战地最高首长,这很成问题。至少需要两条件 : 一是马谡这一万胸甲兵,具备一定作战能力,听从指挥,遵守纪律。能熟练运用手中武器,发挥新式武器效能。二是最重要的,马谡要懂得胸甲兵战术,合理部署,正确指挥,要是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兵器误伤自己一方,就可能适得其反。要知道,马谡守街亭失败,根本原因不是士兵素质不行,而是马谡部署失当。



还有,在一、两次初战获胜,不算真赢。即就是普通部队,也常有输赢胜败,以至“胜败乃兵家常事”,成了将领们自嘲、推脱的一句名言。所以,以上打进关中,攻克潼关,只是一厢情愿,既然诸葛亮军,能装备这么先进的兵器,同时代的人,比如,魏明帝曹睿、复职启用的司马懿,都不是平庸之辈,魏国人的智商、制造水平,不会差距太多。敌军的优势,看明白后,也会仿制,尽快改变战场的窘迫态势。魏军在败过几阵之后,也会总结,设法弥补短板,不会一直被动挨打。所以,增配胸甲兵,能解决一时,不会就此高枕无忧,以后的斗智斗勇,还需要不懈努力。



涉及军事制胜,因素很多,难以展开尽述 以下只说蜀国最重要的两点 : 一是地形,按照《孙子兵法》,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类型。蜀国的地形,大体属于支形。即“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这种地形虽利于防守,但不利进攻,这是基本国情之一。其致胜要领是,“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诸葛亮数次北伐,大体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最终没有成功,原因很多很复杂。



二是人口,蜀国灭亡时,人口只有九十四万,不及现在一个大的县。在所有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只有有了人,才能谈及军事、经济等其他方面。一万胸甲骑兵,既增战斗力,也需要补给、供养、训练,也就是还增加负担,这些后续必须跟上,否则,再厉害的胸甲兵,也会像当年的藤甲兵一样,昙花一现,难以持久。



说到底,装备只是军事实力的一个方面,打仗作战,需要总体军事实力提高,不能靠单项,如果强行推进,那就是跛脚鸭,一走一颠,前步强迈、后脚拖回,一时嘚瑟,最终受累是必然的。也就是说,经济、人口、战略战术,以及编制编成、后勤补给、军事理论、国家政体、兵员训练、总体素质等等,都需要配套跟进,而这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不是一朝一夕,短期能见效的。


流誉后


1万胸甲骑兵街亭之战结果绝对可以改写,北伐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

如果光说街亭之战的结果,因为张郃的兵力有限,不要说1万胸甲骑兵,就是1万普通的骑兵张郃都未必扛的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为马谡违背部署丢失街亭而不得不仓促撤军,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不过街亭之战虽然重要,实际双方兵力都不会太多。

蜀汉灭国时举国兵力不过10.2万,其中姜维统帅的机动部队不过4、5万人。当然诸葛亮时期蜀汉国力比后期要强一些,军队也多一些。但是此时镇守永安的李严手下有2万兵马,兵力比蜀汉后期强得多。再扣除留守南中、成都、汉中的部队和各地的州郡兵以后,诸葛亮能用来北伐的兵力最多也不过5万人。

而这5万人还需要扣除赵云出箕谷的一路偏师,剩下的才在陇右。即使在陇右的部队也不是全在街亭。诸葛亮出祁山以后虽然天水等郡降服,但是陇西郡、广魏郡都有魏军据守,雍州刺史郭淮也率军占据上邽,加上凉州军由北杀来,蜀军在陇右地区还有很多敌人。所以诸葛亮能用于街亭的部队不会太多。

而魏军此次投入的兵力包括两块,一是原来驻守雍凉的部队,二是曹叡带来的5万援兵。

由于对蜀汉北伐预计不足,此时雍凉驻军并不太多,主要是应对当地的胡人叛乱,顺便警戒蜀汉。这部分部队在陇右和凉州的部队正和蜀军主力交战,而街亭以东,特别是长安一带的魏军则和曹叡带来的5万援兵在一起。

由于赵云率军出箕谷可以威胁长安,因此曹叡命张郃去攻打街亭的同时,命曹真率魏军主力去迎战赵云,自己则留守长安。因此张郃一路是魏军的偏师,同样不会太多。

所以马谡如果多出1万骑兵,那么在兵力上会占据很大优势。即使马谡能力有所不足,张郃也难以对抗。

更重要的是题主给的是胸甲骑兵。所谓胸甲骑兵,是装备了胸甲,以马刀和火器为武器的骑兵。和三国时期的骑兵相比,不仅有了完备的马镫,而且还有超越时代上千年的火枪。其作战威力远远大于当时任何一支骑兵。

而且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仅可以在蜀军中推广马镫,让蜀军骑兵的战斗力上升一个台阶。而且诸葛亮还可能根据火枪推导出火炮的制造技术。这么一来蜀军的攻城技术将得到飞跃发展。

这样魏军野战打不过蜀军的骑兵,守城会被大炮轰成渣,诸葛亮有很大可能击败魏国复兴汉室。


不沉的经远


不能。蜀汉军队真正的精锐早就和关羽一同被东吴灭了,就是真正给了马谡一万胸甲兵,实力也远不是魏军对手。况且马谡败的不是兵力。韩信能背水一战,靠的是赵军后营被袭,这增加了士兵战胜的心。马谡哪里有援军,上去就是等死。魏军把水源一断,军队一围,别说一万,在来一万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对方领军是张郃魏国元老级将领,而马谡并非行武出身,威信与统帅力更比不上。从一开始,马谡决定上山就错了。来的人再多也没用!





呲牙哼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马谡失街亭其过有三:

一说街亭偏僻,魏兵不敢来,孔明多事派他守街亭。

二是不听王平劝阻,非要屯兵山上。

三是指望司马懿不会围山。

此三点导致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该死,其实罪在孔明把他用错了地方。马谡只能当做谋士,不能当做将领,就是给他一万胸甲骑兵,也不会帶来很大的变化,更不用说给北伐带来什么好的结局。





刀笔传神


你这个问题有点理想化。我的答案是,在战争开始多一万兵不多,影响不大。在战争过程中多一万兵 那不得了。战争是双方的博弈,双方的布置都是有针对的紧平衡,不能出现一个局部突然多一万兵的情况。如果出现这个状况,它会破坏这个点的力量对比,进而从一个点的突破导致平衡的偏移,导致另外一方的崩溃。这也是战争中预备队的重要体现。


夜暗声远


给他十万也不行,原因如下

一 性格问题

马谡自以为熟读兵法,但是从来没有实战,跟赵国的赵括一样,之前算是诸葛亮的参谋,提了很多意见,而且结果很好,所以诸葛亮对他委以重任

二 防守策略问题

放着城池不守,确屯兵山上,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蜀军不能攻破张郃的营寨,死伤无数,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小民学历史


马谡能否守住街亭,并不在于他拥有什么样的兵,而在于他的战略思维的是否正确/他教条主义地引经据典,能不打败仗吗?比如说,中国红军人数最多时达到了三十万,可是因为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长征结束时三十万变成了三万余人/


Gjfwxws123


你还不如把38军直接给马谡了呢,胸甲骑兵的火器,纪律性,马具直推东汉全世界都没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