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導語

相信很多父母都習慣了對孩子嘮嘮叨叨,合適的嘮叨是沒問題的,但是像鄰居家這種過度的嘮叨就不是愛了,而是一種傷害,這屬於一種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現象,只要表現出叛逆、逆反等行為,這是因為當事人受到的刺激過多、壓力過大、或者時間過長,忍受不了而產生的。

馬克吐溫有一個經典的案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天他在教堂聽牧師演講,剛開始他就被牧師打動了,打算大方的捐款;可是幾十分鐘過去了,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一分錢都沒有捐還生氣的走了。可見這個牧師沒有把握住他心裡的承受度,激發了他的逆反心理,是非常得不償失的。我們中國也有一個成語能完美的形容這種效應,就是“過猶不及”。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可見這個牧師沒有把握住他心裡的承受度,激發了他的逆反心理,是非常得不償失的。我們中國也有一個成語能完美的形容這種效應,就是“過猶不及”。

案例分析

近幾天睡覺老是被鄰居家吵醒,仔細聽是鄰居家阿姨和孩子吵架的聲音。鄰居阿姨是一個家庭主婦,沒有工作全身心都投入到老公孩子身上,而她老公工作又非常忙,所以阿姨的大部分情緒就發洩到了他們的兒子身上。

她的兒子16歲正是叛逆期,根本聽不進去阿姨的話,阿姨還總是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看她兒子處處不順眼,嫌孩子好吃懶做玩遊戲,嫌孩子穿的衣服難看不遮寒,孩子還時不時離家出走,家庭關係非常糟糕。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一. 嘮叨的壞處

1 激發孩子的叛逆心理。每個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還不成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家長的嘮叨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這時候他們的逆反心理就會被激發出來,試圖和家長對著幹。

如果家長這時候再不懂得控制,局面就會更加糟糕,親子關係和家庭環境都會受影響。

2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的嘮叨大部分都是對孩子的否定,看不慣孩子吃飯要嘮叨,成績不好要嘮叨,跟朋友們玩耍也要嘮叨.......孩子的種種行為都被家長一一否定,這樣下去肯定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會慢慢地變得自卑、怯懦不相信自己,嚴重的話甚至會成為孩子的性格缺陷,影響孩子的一生。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3 扼殺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孩子長期生活在嘮叨的環境中,一旦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就會變得沒有主見,不相信自己,一遇到事情就想要逃避,必須讓家長出面解決,這就扼殺了孩子的獨立性。

這樣的孩子更別提責任感了,他們根本不敢面對任何結果,不敢承擔任何責任,這對孩子的傷害絕對是一生的。

4 影響家庭幸福感。一個家庭中如果充斥著無孔不入的嘮叨,孩子會變得越來越逆反,家長會變得越來越暴躁,家中時不時就會有教訓和爭吵,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會出現裂痕,這樣的家庭肯定不會是幸福的,而不幸福的家庭註定是走不遠的。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二、父母如何避免嘮叨

1 控制情緒。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已經習慣了命令的語氣,習慣了嘮叨的交流方式。

當孩子在生活或學習的時候做出令父母不滿的行為,父母就會以嘮叨和教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有時候自己也知道不應該但就是忍不住,所以父母更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滿的時候多想一想孩子的優點,生氣的時候試著轉移注意力,漸漸地養成溫和的性格。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2 給孩子空間。盧梭說過:“要尊重孩子,不要急於對他做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父母要想避免自己變成“嘮叨型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試著給孩子空間,讓孩子自由發揮,不要試圖掌握孩子的全部,這樣既會讓孩子輕鬆很多,也會讓自己不那麼勞累,還有利於營造輕鬆歡快的生活氛圍,提高家庭幸福感。

3跟孩子做朋友。其實跟孩子做朋友是一個非常巧妙且有效的方法,家長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會讓孩子感覺彼此的關係更加親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理解和聽信家長,避免因嘮叨造成的尷尬局面,更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和家庭幸福。

超限效應:你越嘮叨孩子越叛逆,過度嘮叨不是愛

總結

孩子的教育之道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希望所有家長們把“杜絕嘮叨教育”這一課學習好,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育兒問題找寶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