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體現了這個人的教養!

童年的歡聲笑語,調皮搗蛋中,你幹過多少讓人覺得沒有教養的事情?

其實,在我們小城市,很少有人提及“教養”二字,彷彿大家都很我行我素,最近我也是在一個顧客婚禮上,聽到有個外地禮服師說:這孩子,真沒教養!

作為當地人,早已習慣,婚禮快結束時,一桌子人都拿著袋子開始打包飯菜,打包飲料的行為,而婚禮上,這位外地的禮服師,工作完,帶著疲憊的身體,餓極了的靈魂剛坐下來準備吃飯,有個已經離場的小孩子,半途好像又想到什麼,轉身跑回來,到餐桌前,也沒有經過禮服師的同意,帶走了僅剩半瓶的飲料,在遭到禮服師:這孩子真沒教養!後,還不忘轉身朝她吐吐舌頭,揚長而去!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批評當地小孩子沒教養,不過,這樣對待一個小孩子的態度,我也沒法兒苟同!

何為教養?我似懂非懂,因為從來沒有人教過。而這個孩子,相信也和我一樣。

教養是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為人處世行為準則,是從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個人修養中得到提升,與學歷無關。

是的,家庭教育,我出生在很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睜開眼父母都幹活去了,晚上回來我已經睡了,從來沒有人教過,只是偶爾告訴你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所幸,我的職業是培訓行業,在社會大家庭學會為人處世,禮尚往來!

而,這個孩子,只是一個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也沒有經歷任何的社會歷練,眼裡只有調皮,玩耍,快樂,我們作為大人,不該與孩子計較!

對待弱勢群體的行為態度,展示一個人的教養,也體現一個國家的溫度。

記得一次訪談中,黃渤說到他因為接受了小眾紀錄片《忘不了餐廳》的邀約,就推了熱門綜藝的續約。主持人問他:“為什麼會這樣選擇?”

他說:“因為,這個紀錄片記錄的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弱勢群體,都是有認知障礙的阿爾茨海默症老人,平均年齡超過70歲。他們需要被社會再次記起來,因為他們也是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其實,我的父親,也有認知障礙,一開始總是忘事,!”他輕聲地說。現在已經不認識自己了,甚至他連有沒有兒子都不清楚,每次都會把我認成他的戰友!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所以拍攝這個紀錄片,他也是想更多的瞭解父親的病情,能夠理解父親並幫助父親。黃渤說:“接觸到認知障礙這個病後,才發現裡面需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自己能通過努力幫助父親儘快康復,也希望大家能更多的關注到這個群體,如果你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碰到這樣的老人,請對他/她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一個人是否高貴,不是看社會地位,金錢多少,而是看他品格操守,善待他人。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透漏著他的個人教養,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望我們都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保留自己最初的本心,一心向善,真誠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