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今天學到了一個詞"ghosting"。

這個詞的意思,往長了說是“突然結束與某人的關係,並沒有任何解釋地停止聯繫”,往短了說是“神隱”。

不期而遇。

不辭而別。

嗯,科技果然改變了我們的交往方式。


下週五是我在畢業後第4家公司的Last day。

這周開始陸陸續續地退群,退了幾十個,還有一百多個,那天大概會退群退到手軟吧。

我準備好了那天要換的微信新頭像,要發的朋友圈文案,唯獨沒有準備退群告別文案。

在職場中,坦誠相待和相互理解真的是太難了。即使你對他人有無限情義,最後演變成的局面也只是令人啼笑皆非。

無法說出真正想說的話,也沒有多餘的情緒去表演。

“感謝大家這一年來的關照”

“祝前程似錦,江湖再(不)見”

所以,不需要,也沒必要。


你要接受,曾經和你經常喝奶茶涮火鍋吐槽上司的同事,從離職的那一刻便開始以你自己都察覺不到的速度,慢慢淡出了你的生命。

——這,完美解釋了ghosting的原理。

社交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很多年過去了,發現自己仍然存在明顯的邊緣人特徵。

善於快速和人建立親密關係和快速疏離,然後又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越來越多ghosting的人。


大家覺得合拍就一起聊,覺得不舒服、不對了,或有自己不能說的原因,或對方的某些觀念觸及了他的底線等等,就自動選擇慢慢疏遠。

有時候失望到極點,可能就是,你沒有取關他,他每天發的信息也沒有被屏蔽,但你就是看不到了。

就像《黑鏡》有一集裡表現的,他成了你生活中的鬼影。也可能,對於還想和你聯繫的他來說,你成了他的鬼影。

不會有人還像微博粉絲一樣在下面回覆:“你的三觀無法苟同,我要取關你。”


用心維護一段關係是非常消耗精力的。

成年人的不再聯絡是心照不宣,是無疾而終,是一種冰冷的默契。


社交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這樣的情況,幾乎人人都可能成為,也幾乎人人都遇到過。

就像那首歌——

“當一輛車消失天際,當一個人成了謎,你不知道,他們為何離去,就像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就像有句話——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過8263563人,會打招呼的是39778人,會和3619人熟悉,會和人275親近,但最終,都會失散在人海。”


忘卻,是一件艱難的事情。

從開始到結束,需要很多很多時間,百無聊賴。

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社交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懂得這一點,會輕鬆很多。因為你會明白,有的人和你漸行漸遠,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他已經不需要你了。


社交的本質是各取所需


整理整理心碎,挽救挽救崩潰,日子就繼續下去了……

而那些我們此生都不會與之再有交集的人兒,也希望你,長樂未央,平安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