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最沒存在感的區域首府或省會是哪裡?

桂林之南


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有的省會或者自治區首府名氣太大,即使你不瞭解這個省或者自治區的其它城市,也會知道它的名字,比如四川的省會成都、陝西的省會西安、青海的省會西寧、新疆的首府烏魯木齊等;有的省或者自治區的城市出現“雙子星”或者“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對於省會或者首府你也不能忽視它的存在,比如山東的省會濟南、江蘇的省會南京、廣東的省會廣州、廣西的首府南寧等。不過,有的省或者自治區本身在國內就缺乏存在感,而它的省會或首府更容易被人們淡忘,我個人認為存在感最低的省會或者自治區首府是江西的省會南昌和寧夏的首府銀川。我沒有地域黑的意思,只是的確這兩座城市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我想從不同的方面寫一下這兩座城市面臨的崛起困難在哪裡。

南昌

南昌,意為“南方昌盛”,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所稱南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北伐時蔣介石曾主張定都南昌,1927年中共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建國之後武昌製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但是,當“南方昌盛”的時候,它卻變的越來越邊緣化,不要說和東南沿海的那些城市比,就算在華中那些省會中,南昌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甚至被不少人遺忘。

南昌自古被譽為“襟三江而帶五湖”之地,位於贛江、撫河下游,鄱陽湖西南岸,境內平原與山丘相間,河網密佈,湖泊眾多,地勢險要。歷史上因為戰略地位重要,水陸交通發達,這裡曾成為江南一大都會。但是,也正是受制於地形,給現代城市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限制。

  1. 南昌境內,西北山丘多,東南湖泊多,地形限制了城市進一步外擴。

  2. 南昌曾因水陸交通而興旺,但是隨著河運的衰落,南昌的交通優勢並不明顯,尤其是鐵路,以前從南昌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都要繞路長沙,直到武漢到九江客運專線落成,鐵路的劣勢才稍有改善。

  3. 南昌距離九江、贛州距離遙遠,不利於一體化協同發展。

  4. 南昌是唯一一個毗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的省會城市,南昌不僅沒有享受三大經濟圈的輻射作用,還因為三大經濟圈的虹吸作用,讓南昌以及江西的資源流失。

當然南昌也不是毫無前途,一方面現代交通的完善,尤其是鐵路的不斷修建,解決了曾經制約南昌發展的頑疾;另一方面國家級贛江新區的批准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對推動以南昌、九江為主的環鄱陽湖城市群的經濟發展,並且加大像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智能終端等先進產業的發展。

銀川

銀川的存在感很低,即使提到黃河、賀蘭山、絲綢之路、西夏王朝、寧夏大學,也很難與銀川聯繫到一起。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3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曾是西夏王朝的國都,有著“塞上江南”的美譽。但是隨著中國的逐漸崛起,這個在歷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城市,卻淡出大眾的視野,甚至被越來越多的人淡忘。

“俯憑駝鈴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銀川位於黃河上游地區,西依賀蘭山,東臨關中,南連甘隴,北接蒙古,正好處於中原文明和西北遊牧文明十字路口。銀川西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東有鄂爾多斯高原,北有烏蘭布和沙漠,除了黃河兩岸的沖積平原外,四周不是山峰就是沙漠,正是這種天險環繞的富饒之地,成為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地。不過,進入到和平時期,銀川固有的戰略地位下降,而且受到地形和區位的限制,阻礙了城市的發展。


  1. 銀川地理位置重要,但是交通不便。四周不僅有大山大河的天然阻隔,還被沙漠環繞,自然很難有向外交流的機會。

  2. 銀川遠離交通主幹線,並非重要交通節點,鐵路運輸不發達,即使位於黃河流域上游,也沒有航運優勢。

  3. 銀川既不沿海,也不靠近邊境,曾經作為東西交流重要陸路通道上的中轉站,但隨著海運的發展以及西夏王朝相對獨立,讓這種優勢殆盡。

  4. 寧夏面積小,人口少,但是這裡水草豐美,種植業發達,完全可以滿足自給自足,所以這裡猶如世外桃源,人們生活比較滿足和安逸,沒有現代化帶來的壓力。

  5. 雖然銀川是一個移民城市,但是現在城市吸引力小,不僅吸引不來外地人才,銀川的本地優質人口的流失也非常嚴重。

寧夏是一個年輕的省份,銀川地理位置重要,隨著在新絲綢之路上扮演重要的節點,整個寧夏可能會再次復興。現在,這裡不僅有著重要的種植業以及國際文化交流,而且也走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發展之路,比如發展旅遊業,發展食品加工業等等,美國米爾肯研究所在2017年的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中,銀川已經被列為二線城市,證明了銀川的飛速發展。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1、西寧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但是卻有很多人對這個城市非常陌生,記得我之前有一次去青海旅遊,告訴大家說我已經到西寧了,很多人卻一頭霧水,問我西寧是哪裡?甚至還有很多人問,青海難道不是一個市嗎?怎麼還會有省會?可以說,西寧作為我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之一,也算是“實至名歸”了。難道是因為青海湖名氣太大,就搶了西寧的風頭嗎?



2、南寧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位於我國的華南地區。跟旁邊廣東省的省會廣州比起來,南寧的“檔次”可謂低了不少,再加上廣西另外兩個大城市桂林和柳州的存在感太強,也就使得南寧的光芒有些暗淡了。我曾經去過南寧幾次,不得不說,南寧現在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相信南寧今後將會成為一個強勢的省會,受到大家的矚目。



3、銀川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而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面積最小的一個省,平時也就沒什麼新聞,大家的關注度比較低,甚至有人說起寧夏,首先想到的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因此也就更不用說它的省會銀川了。再加上大家去銀川旅行的機會也不多,提起銀川,腦袋裡幾乎沒什麼概念,難怪沒什麼存在感了。



4、南昌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跟上面3個邊疆省份的省會不同,南昌這個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省會,照理說應該是有很強存在感才是,畢竟我國的中部和東部都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地區,而相對來說,南昌這座省會城市便顯得相當弱了,經濟差強人意,城市也沒太多特色和亮點,沒什麼存在感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分兩部分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在省內沒有存在感

在省內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是濟南。

一般來說省會城市是一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教育中心。因此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比如成都市,2017年四川省GDP36980億元,而省會成都市GDP就達到了13889億元,佔了全省的1/3還多,相當於排在全省第二至第九城市的總和。龐大的經濟體量,使成都不僅在四川即使在整個西南地區都有巨大的影響力。除了經濟之外,成都還是全省的教育中心。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等全省排位較前的高等院校都位於成都。


(成都)

但是,一省如果除了省會城市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城市或者幾座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甚至超過省會城市,那麼省會城市的影響力將大幅度削弱。比如,山東的濟南、福建的福州、江蘇的南京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山東的省會城市濟南。一說到山東的城市,大家首先會想到風景優美的濱海城市青島和煙臺。但對於濟南,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趵突泉,其至於其他的,就是無感了。


在山東17個下轄市中,青島市以絕對的實力,排名全省第一。排在全省第二的也是一座濱海城市——煙臺,他以微弱優勢力壓省會濟南。2017年,作為省會城市的濟南以7200億元的GDP排在全省第三名,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9.9%。這個比重比南京、杭州、廣州、成都、武漢的比重低得多。

在全國沒有存在感

大陸地區有31個省省級單位,其中有27個省會或首府。在全國沒有存在感的省會有很多,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的省會城市。比如南昌、南寧、銀川、烏魯木齊、貴陽,等等。這些城市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它只是一個地理座標,對他們的生活毫無任何影響。即使作為本省人,他除了是省會城市之外,對他們的經濟、文化影響也不大。這些城市在全國影響不大,或者沒有存在感。主要原因是本省經濟落後,同時省會城市也落後。


(南昌滕王閣)

比如說江西省,2017年其GDP還首次突破兩萬億元,還比不上深圳市的經濟規模。作為省會的南昌,2017年GDP首次達到5000億元。這個經濟規模對於一個省會城市來說並不多,在全國所有城市的排名中,只能排在50名左右,低於很多東部的地級市。


財經知識局


廣西。廣西和廣東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全國的地位相差很大。廣西經濟競爭力不強,當地知名企業不多。廣西的省會是南寧,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南寧的存在感同樣較低,南寧的知名度甚至不如桂林。

有多少南寧人去外地會被問到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問題:南寧是哪裡的啊?誒?你們廣西首府不是桂林D呀?

這樣的尷尬,其他一些省會和首府城市也面臨過。然而即便如此,南寧作為首府,是不是的確就存在感低呢?


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

自2003年起,南寧就成了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啦~

北部灣城市群核心

在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這幾個城市組成的北部灣城市群中,是以南寧為核心促進其幾個城市同城化的。

地鐵建成

2016年6月28日,南寧邁入地鐵時代,成為全國第28個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廣西是全國首個開通地鐵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新建高樓全球第二多

383米、468米、528米……從龍光世紀,到榮和時代廣場,再到天譽東盟塔……南寧的“第一高樓”被不斷刷新。高樓協會曾發佈了一份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新建高樓最多的城市中,南寧排名世界第二。沒錯,南寧位居世界第二名!


第一小吃街


據2014年數據統計,媒體梳理了中國十大小吃街,我南寧中山路就排第一!

中山路大家都熟悉啦,也算“大名鼎鼎”的街了吧?不長的街道里,佈滿了200多家店鋪。從南寧傳統的小吃,芋頭糕、圈筒粉、粉餃、油條、燒烤、田螺、海鮮、酸嘢、水果、涼茶、鮮榨果汁、花生糊、芝麻糊、湯圓、餛吞、牛肉丸、八珍伊麵、老友粉、小炒、亞熱帶特色水果,到武漢的鴨脖子、香港的缽仔糕、北京的炒板栗、雲南的汽鍋雞,應有盡有~

田園美景

南寧橫縣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據中新網2012年報道,數據顯示,橫縣茉莉花種植面積10萬畝,花農30多萬人,年產鮮花8萬噸,茉莉鮮花年銷售收入達7億元;花茶加工企業150家,年加工花茶6萬噸,產值20多億元,茉莉花產量和花茶產量均佔全國總量的80%以上。

……

南寧是一座新城,也是一座老城,南寧的飛速發展,其實離不開各個城市各司其職,互相助力,良性競爭,你追我趕。

也許現在還有一些朋友不知道南寧,但每一個南寧人都在努力向世界,證明這個城市的存在。


南寧指南


最沒存在感的區域首府或省會是哪裡?這個問題我曾研究過,得出的結論是山東省省會濟南市。

首先,作為省會城市,濟南的經濟地位沒有做到第一,甚至連第二都不是,而只能屈居第三,只能屈居青島和煙臺之後。

其次,作為省會城市,其綜合經濟實力佔全省之比重,在內地27個省/自治區中,是最少的一個。省會/首府經濟實力屈居第三,這樣的例子除了濟南還有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幾年前南京也是如此,但近幾年南京已經順利超越了無錫,位居第二。

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其中拉薩2016年統計公報未公佈,沿用2015年數據。單位:億元

從上圖可以看到,濟南的GDP佔山東省比重僅為9.8%,你可以說山東省高手如林,但濟南在省內毫無存在感是不爭的事實。其次是南京,有最牛地級市蘇州在旁邊,南京經濟話語權始終理不直氣不壯。

但看GDP這個數據肯定不能服眾,再來看資金總量和房地產投資這兩個經濟指標。

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其中拉薩2016年統計公報未公佈,沿用2015年數據。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於各城市統計局,其中拉薩2016年統計公報未公佈,沿用2015年數據。單位:億元

通過以上兩個表格可以看到,無論是資金總量還是房地產投資,在省內的佔比,無一例外都是山東省濟南市佔比最低。

當然,你可以說是因為山東省各城市發展相對均衡,這種發展模式沒有什麼不好。但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哪個省會/首府沒有存在感,濟南妥妥的,逃不掉。

能夠證明濟南最沒有存在感的,還有一個關鍵指標:汽車保有量。

從上圖可以看到,山東省達到200萬汽車保有量的城市有三個,分別是青島、臨沂、濰坊,濟南沒有上榜。這就不用再多說了吧。


天天說錢


簡介

我國分為七大地理區: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設七個地區中最沒存在感的省會,並闡明沒有存在感的原因。

東北

東北有三個省會城市哈爾濱長春瀋陽,並且有一個全國有名的城市大連,這四座城市在全國來說都不能算太沒存在感,但相對來說,最沒存在感的就是長春。

哈爾濱市著名的冰城,我國最北部的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之稱。瀋陽是我國東北最大的城市,副省級城市,滿清故都,重工業基地,有共和國長子和東方魯爾之稱。大連是東北的門戶,最大港口城市,我國首艘航母港口,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又稱濱城,北方明珠,浪漫之都。

所以相比之下長春只有一汽,在哈爾濱,瀋陽和大連面前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了。

華北

華北包括內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有省會或首府呼和浩特,石家莊,太原,出名的城市北京,天津,包頭。我認為最沒存在感的省會是呼和浩特。

說起石家莊雖然他不是很有名,但多數人知道他是河北省的省會,天下第一莊。太原市歷史文化名城有龍城之稱,出名度也不太高,但總是高過呼和浩特。包頭可能是內蒙最出名的城市啊,是著名的鋼鐵城市,工業城市。北京這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共和國的首都,我也就不必多說。天津是共和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八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北方經濟的二師兄。

呼和浩特只能是在大哥們面前沒有存在感了。

華東

華東包括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福建,江西,臺灣。省會城市為濟南,南京,合肥,杭州,福州,南昌,臺北。比較出名的有上海,廈門,青島。

濟南雖然在山東省內也是不算最有名的,但是放眼華東無論是從經濟實力還是自己副省級的地位上都要比南昌好,比南昌有名。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副省級城市,長江干流最重要的內河港口城市。合肥在華東地區應該也算是比較存在感低的城市,但是隨著他進入長三角經濟區,以及它的鐵路規劃在近年比較活躍。說起杭州會有那句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會想起杭州的西湖,杭州的阿里巴巴。福州也是在華東比較沒落的城市,但總不至於比南昌還低吧!臺北是我國寶島臺灣的省會,我對寶島很有感情,所以胎位存在感也比較強。上海不用多說,世界第一大港口,中國第一大經濟中心。青島是著名的港口,有東方瑞士之稱。廈門市美麗的旅遊城市,副省級城市。

南昌與華東地區多實力強大,身體強壯的名城相比,存在感確實很低。

華中

華東地區包括河南,湖南,湖北三省。省會分別為鄭州,長沙和武漢。最出名的當然是重鎮武漢,但是鄭州和長沙也不是被比的那麼沒存在。

所以我認為華中三座省會城市當中沒有特別沒有存在感的城市。


華南

華南有南寧,廣州,海口三座省會或首府城市。另外還有著名的香港,深圳,澳門。我認為最沒存在感的就是南寧。

廣州是我國的南大門,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深圳又稱鵬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改革開放的前沿。香港是特別行政區,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澳門是著名的賭城。海口是我國第二大島的省會。

所以我認為南寧存在感最低,不僅比省外華南城市不及,就算是和省內的桂林相比,可能也不足。


西南

西南地區有西藏拉薩,四川成都,雲南昆明,貴州貴陽,直轄市重慶。這是座城市,當中,我認為知名度最低的就是貴陽。

說起巴薩我們就會想起來高原,布達拉宮。成都是非常安逸的,3000年的古城,西南地區經濟中心。昆明四季如春,環境優美,別稱春盛。重慶有朝天門,是山城,是網紅城市,國家中心城市。

當我們提到貴陽的時候,我們還真得想一想,那裡有什麼。


西北

西北地區有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甘肅蘭州,陝西西安,寧夏銀川。我認為這五座城市當中可以評選兩座最沒知名度的城市西寧和銀川。

烏魯木齊齊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對我們來說充滿了異域風情。蘭州黃河路過,著名的工業城市,有名校蘭州大學。西安是我國最有名的古都,西北科教中心。

銀川和西寧在西北顯得很沒落。


張堯自媒體


最沒存在感的區域首府是哪個城市?

我國行政區劃中的省級層次包含有省、直轄市、特區和自治區四種。能夠稱為首府的城市只有自治區存在,首府是和各省份省會城市具有一樣的法定效應。

目前,全國而言只有五個首府城市。最著名的當屬烏魯木齊,最沒存在感的是銀川。

銀川是寧夏區首府,它地處西北腹地,在同類城市經濟排名中處於墊底位置。
寧夏區2017年GDP排在全國倒數第四位,經濟總量與我國百強縣(市)之首的蘇州崑山市相當。

儘管如此,寧夏區首府城市銀川經濟總量佔比全區一半左右,位居我國“一城獨大”城市排行榜第一名。最沒存在感的省會是哪個城市?

說到這個城市,可謂是聞名中外,享譽全球。該市有“泉城”之稱,讀到這裡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是誰了。

答案正是濟南市,它是中國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省會,雖然本市經濟實力位居全國三十強,但是在省內排在第三,被譽為我國最低調的省會城市。

濟南市所在的山東是全國著名的均衡發展大省,作為省會城市,能夠優先支持省內其他城市發展已被列為省會典範。全市經濟總量在山東的佔比只有10%左右,網友戲稱為“全國最不吸血的省會城市。”


看鑑襄陽


哪些城市經濟發達但存在感低?每個人回答都不相同,有說蘇州的,無錫的,還有說泉州的。這些都很恰題,但今天我要說的是石家莊。

不錯,就是這個中國最大的村莊! 石家莊是三國時趙雲(子龍)的老家,人們常常在網絡上調侃它。趙雲的:"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換成現在就是“吾乃石家莊趙子龍也!"使得石家莊萬分尷尬。

曾幾何時想改名字,恐怕也是國內最想改名的大城市了!估算了一下,改名成本在百億以上。這還是十年前的估算,放在當今,恐要翻幾倍了。石家莊於是放棄了,繼續做中國最大的村莊。

河北省在清朝叫直隸,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1928年才改稱河北省。直隸總督府設在保定,1870年以後,由於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所以總督一般是夏天在天津、冬天才回到保定辦公,這樣一直延續到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和天津後才改變。

北洋政府時期,直隸總督在天津辦公。設省後1928年10月省府官員遷到北京辦公,兩年後又遷回天津。1935年,省府又由天津遷到保定,並確立保定為河北省省會。 隨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抗日戰爭的開始、解放戰爭的進行,當時的省政府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小舟,不斷的變換地點,還曾一度流落到陝西。

建國後中央確定省會駐保定,從河北省恢復成立到現在,由於種種原因,省會經過了數次搬遷,最終長駐於石家莊。

石家莊市是河北省省會,但比名氣遠不如當時皇家的行官所在地承德,比經濟不如省內的唐山,比文化底蘊又不如省內的邯鄲,做省會的時間又不如天津和保定。雖然GDP也不算低,但卻是存在感很低的省會。你認為呢?



行雲流水1437995


最沒有存在感的省會或首府城市,首先它自己的經濟實力很弱,政治地位也低,在全國排不到前面;作為省會或首府的時間並不是太長,歷史不夠悠久,文化比較落後,過去沒出過幾個著名人物,拿得出手的牛逼的項目不多,所以在全國的名氣也不夠大;還有就是本省境內有一個甚至一個以上的經濟實力很強、政治地位很高、由於各種原因名氣比它還大的城市,對它造成威脅,掩蓋了它作為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的很多光芒。

從這幾點來分析,我國目前最沒有存在感的城市有五個:福建福州、山東濟南、河北石家莊、安徽合肥、廣西南寧。

福州作為福建省會,但論政治地位,它還是正廳級,而省內另一城市廈門還是副省級,竟然還超過了它,這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論經濟實力,省內另一城市泉州又在它前面,同時廈門也在追趕它。


山東省會濟南倒也是副省級城市,跟青島市平級,可青島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了它,在全國的排名、名氣也是它遠不能比的,再說煙臺、威海等城市也在拼命追趕它,且都實力很強,魅力十足。

石家莊一方面經濟實力、工業生產還不如本省的唐山;另一方面作為省會的歷史不久,河北省原來的省會在保定,就是張家口、承德過去還做過綏遠省、察哈爾省的省會,邯鄲過去還是趙國的國都,如今的四大直轄市之一天津還曾屬於河北,石家莊不過是因為修鐵路,兩條鐵路(京漢路與正太路)交匯而發展起來的,中國大城市裡唯一以“莊”命名的一個,歷史、文化也弱,不但在華北地區,而且在本省境內都是“低地”。



安徽省會合肥,論經濟實力、政治地位目前倒是本省絕對第一,可惜從全國來看它就落在很後面了,在華東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屬於“低地”;且又不是一直為全省政治中心,安慶才是過去的安徽省會,所以文化歷史、知名度也有些影響。
南寧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有些類似合肥,


目前論經濟實力、政治地位雖是自治區第一,但與全國各直轄市、省會與首府、計劃單列市、經濟強市相比就太落後了,名氣也有限;又不是原來的省會,廣西曆史上的政治中心一直是在桂林,所以其文化、內涵、名人、名望方面也大有不如;區內雖說第一,但國際旅遊名城桂林、同樣的旅遊名城與工業中心柳州、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北海……一直在揺撼它的地位,使之光芒減弱了許多。



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城市這些年來也一直在加快發展,飛速進步,減少差距。假以時日,會比誰差呢?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看著吧!


李子遲到了


南寧、拉薩、西寧、銀川都是西部省的省會,南寧位於西南,其他三個城市位於西北,海口則位於華南。客觀的說,這幾個城市所在的省、自治區都是欠發達地區。

以2016年為例,南寧的GDP是3425億元;拉薩的GDP是369.46億元(2015年數據);西寧是1248.17億元;銀川485.7億元(2015年數據);海口是1257.67億元。五市中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的GDP最高。

如果光從經濟發展以及地緣優勢的角度看存在感,南寧無疑最高。存在感第二高的是海南省會海口。第三是青海省會西寧。第四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西藏首府拉薩墊底。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城市的存在感則完全與GDP無關。比如今年2月份評出的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十個城市中,拉薩、銀川、海口榜上有名。其中拉薩還被評為最有安全感的城市。

而從旅遊者的視角看存在感,拉薩、海口無疑是排在前列的。這兩個城市的知名度並不低,甚至被一些旅遊雜誌推薦為一生必去的旅遊目的地之一。西寧、銀川也是眾多驢友嚮往的旅行聖地。

如此看來,討論一個城市的存在感亦或是知名度,要多方面考慮,經濟發展程度固然重要,但絕不是唯一標準,市民的滿意度、交通的方便快捷、優良的生態環境、生活的舒適便利度、居民的人均收入以及房價 、未來可以預期的發展方向以及可持續性、外來旅遊、商務、務工人員的口碑以及知名度都可做參考、評估的指標。

如果硬要評出一個結果,從各方面綜合考慮,個人認為:南寧的存在感最高,排第一;海口第二;拉薩第三;西寧第四;銀川的存在感偏低,排在末位。

插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