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情堪比杨乃武,清朝时期惊动雍正的麻城冤案

清朝湖北曾发生过一桩冤案,因官吏舞弊,案情一波三折,当事人含冤受曲,家破人亡,历时数年后,最终得以重见天日,让人为之扼腕。

袁枚在《小仓山房文集》曾有过详细记载:湖北麻城的涂如松聘邻乡杨氏为妻。婚后,两人感情不和,杨氏时常借故回娘家,一住就是很久,如松对此很是不喜。后来,如松母亲患病,杨氏却依旧要回娘家住,二人因此口生龌蹉,杨氏受了如松一顿拳脚,便趁夜逃走,后来再无音信。杨氏的弟弟杨五荣起初怀疑是涂如松杀死了姐姐,就到如松家九口塘去查问打听。九口塘当地有个叫赵当儿的无赖。他见杨五荣来打听,便顺口诓骗五荣说:“我也听闻过有杀妻之说。”这话本来是戏弄五荣的,可五荣听了后,却愈加确信,当即拉了赵当儿作证,去县里控告如松杀害杨氏。麻城知县汤应求因五荣口说无凭,只是风闻,便没有定案。

冤情堪比杨乃武,清朝时期惊动雍正的麻城冤案

赵当儿的父亲听说儿子去给人作证,马上到县里举告其子,赵翁道:“我那儿子原是个无赖,平日尽是胡说八道,望老爷不要听信他的胡言,让如松无辜定罪。”后来,汤知县又查出教唆五荣前来诬告的人是当地生员杨同范,此人一贯横行乡邻,民怨尤愤。汤知县遂上书革除了杨同范生员的身份,发出文书查访杨氏行踪。

其实这杨氏本就生性风流,她原是本乡王祖儿家的童养媳,王祖儿早逝,她又与祖儿的侄子冯大有了奸情。后来嫁给如松后,还和冯大旧情不断。这次借故躲避如松殴打,她连夜逃到冯大家,隐匿了一个多月,平日里深居简出,众人莫知。后来冯大母亲担心因杨氏受累,便要向官府揭发实情。冯大害怕,就告诉了五荣,五荣见其姐无恙,躲在冯家,害怕奸情败露,辱没家风,无计可施。

此事恰被杨同范听说了,这杨同范早就听说杨氏颇有姿色,便心生歹意,胡出主意道:“我是生员,不如把她藏在我家,谁敢来查?"于是,杨氏就此藏进杨同范宅里,为此专门修了一道夹壁,平日里有外人前来,杨氏就躲进夹壁。杨同范为了和杨氏长相厮守,便让五荣去衙门控告如松杀妻。这便是前面一幕的由来,幸亏汤知县明断案理,驳回五荣的诉状,还将幕后主犯杨同范一并揪出,革了功名。

一年后,附近出了一具残尸,杨同范听说后,兴奋异常,拊掌大笑道:“大事可成了。”于是,他便去让五荣冒认是杨氏的尸体。随后,又用金钱贿赂了官府仵作李荣,叫他假报是女尸。可李荣不允。两天后,汤知县前去验尸,见尸体已腐烂,无法辨认,就收殓埋葬了。验尸时,杨同范及五荣领了无赖旁观,见汤知县未将残尸判做杨氏,当场哄闹,惊动了总督迈柱,于是迈柱责令广济县令高仁杰重审此案。

这高仁杰只是试用县令(俗称大挑知县),早就觊觎汤应求的实缺职位,加上他的仵作薛某,受了杨同范的賄赂,竟谎报残尸为女尸,且诈称肋部曾受重伤。杨同范原本记恨汤知县革了他功名,由是攀诬如松杀了妻子,诬陷汤知县受贿及县衙书办李献宗知情作弊、仵作李荣妄报不实。高仁杰据此上报总督迈柱,迈柱上奏章弹劾汤知县舞弊,将案件一并委交高仁杰审理。

高仁杰于是严刑拷打如松、汤知县等人,要其服罪。直打得皮开肉绽,白骨外露,无奈如松等人不肯认罪。高仁杰大为恼火,让人把铁链子烤红,强迫他们跪在上面。顿时,肉烟冲起,焦灼有声。最后,如松等人受不住酷刑,只得屈服供认,期间李荣还死于棍棒之下。

因那具残尸腐败日久,头发脱落,也没有脚指骨,更没有如松等人供认的血裙裤,高仁杰便逼迫如松去找这些东西。如松已被万念俱灰,只好胡乱指认搪塞。先挖开一座坟,里面仅有几十片烂木头;再掘开一座墓,连棺木都没有;最后终于挖掘到一个穿弓鞋的尸体,官吏以为万事齐备,再仔细一看,死人的头上却是苍苍白发,只得扔掉。当时为了拼凑物证,麻城县里无主的坟墓,被挖开成百上千,物证始终无法一一齐备。高仁杰又下令倍加拷打如松等人。

如松的母亲许氏眼见儿子已然遍身伤痕,日夜哭号,想求死而不得,悲愤万分,就剪下自己的头发,检出其中花白的扎成一束;文书李献宗的妻子用刀割臂,用血染了一条裙子,又用斧头劈开她已死儿子的棺材,取出儿子的脚指骨,把这些东西凑在一起,埋在沙滩上,然后领衙役去挖,物证终于周全。

高仁杰将案件公文上报到州府,黄州知府蒋嘉年眼见这些证据不实,又召来别县的验尸人重验,都说:“这是男人的脚指头。”

蒋知府将文书驳回,高仁杰大惊,慌称有人偷换了尸骨,请求再审。不久,山洪暴发,把尸体全都冲走,不能再验。总督迈柱就此结案,以如松杀妻,官吏受赃罪判处死刑,奏请朝廷批准。

麻城百姓都知道汤知县、如松等人冤枉,大家议论紛紛,义愤填膺。只是苦于找不到杨氏,无法申冤,只好等待朝廷秋决,如松、汤知县等刑场夺命。

一天,杨同范邻里有位老太太清早起来,见早已死去的李荣血肉模糊,直奔杨同范家,夺门而入。正惊疑不定时,忽见杨同范家婢女跑来对她说:“我家主母难产,非您帮忙不行,请您快去看看!”老太太—听,心疑方才看到的李荣身影与此有关,便一同到了杨府。

其时,杨同范的妻子正由几个婆子助产,胎儿迟迟下不来,产妇连连呼痛,慌不择口,喊道:“三姑,快来救救我!

躲在后面的杨氏听到喊声,便从夹壁中跑了出来,一见这老太太也在,想避开但已来不及了。于是就跪在老太太面前,请她别走漏风声。这时,杨同范也走进屋来,塞给老太太十两银子,并向她摇手示意,请她不要声张。

老太太回到家里,对儿子说:“想不到还真有鬼神显灵,看来天意要让这冤案昭雪!”遂让儿子拿了银子到县衙去揭发。当时县令是陈鼎,他早听说这是件冤案。当见到老太太儿子来揭发后,立即去见巡抚吴应棻。吴应棻让他把这事报告经办案件的总督,总督迈柱听了陈鼎的禀报后,暗自抱怨杨同范等愚蠢透顶,办事漏洞百出,可在陈鼎面前,也只能让先把杨氏拘押起来审问。陈鼎知道得赶快拘押杨氏,泄漏出去,或许她会被杀了灭口。这样一来,那冤案还是不能昭雪。于是,他便假托搜査蓄养的娼妓名义,带人进了杨家。陈鼎下令拆除杨家的夹壁,果然在那里找到了杨氏。麻城数万百姓听说找到杨氏了,都涌到公堂,拍手叫好。陈鼎让人把涂如松带来,叫他辩认妻子。杨氏没想到丈夫因己而被拷打得没了人样,堂上羞泣道:“也罢,怪我害了你!”

冤情堪比杨乃武,清朝时期惊动雍正的麻城冤案

堂下百姓见此情形也都心有同感。杨同范、杨五荣等自是无话可说,只是磕头求饶。此时为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再过十天,按例皇帝就将秋决,下达处死如松等人的旨意了。吴应菜不敢怠慢,急忙把杨氏已经到案,如松、汤知县被诬陷一事上报朝廷,请缓期定案。

杨同范还不死心,他揣测当时主使原判的总督迈柱应当还想维持原判,就引诱唆使杨氏写诉状称“自己本是娼妓,不是如松的妻子”。而他自己则自首犯了窝娼罪,甘愿受惩罚。迈柱见了杨氏的状子果然大为高兴,急忙以此上奏皇上,请求为此原判。雍正帝见此案反复不定,督抚异论,就干脆把吴应棻、迈柱二人调任他处,另派户部尚书史贻直任湖广总督,核查此案。

史贻直把这案子委交两省官员会审,结果果然与陈鼎所说情况一样。于是,开释了如松等人,又让汤应求官复原职,法办处决了杨同范、杨五荣、杨氏等人。一场冤案就此才得以昭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