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情堪比楊乃武,清朝時期驚動雍正的麻城冤案

清朝湖北曾發生過一樁冤案,因官吏舞弊,案情一波三折,當事人含冤受曲,家破人亡,歷時數年後,最終得以重見天日,讓人為之扼腕。

袁枚在《小倉山房文集》曾有過詳細記載:湖北麻城的塗如松聘鄰鄉楊氏為妻。婚後,兩人感情不和,楊氏時常藉故回孃家,一住就是很久,如松對此很是不喜。後來,如松母親患病,楊氏卻依舊要回孃家住,二人因此口生齷蹉,楊氏受了如松一頓拳腳,便趁夜逃走,後來再無音信。楊氏的弟弟楊五榮起初懷疑是塗如松殺死了姐姐,就到如松家九口塘去查問打聽。九口塘當地有個叫趙當兒的無賴。他見楊五榮來打聽,便順口誆騙五榮說:“我也聽聞過有殺妻之說。”這話本來是戲弄五榮的,可五榮聽了後,卻愈加確信,當即拉了趙當兒作證,去縣裡控告如松殺害楊氏。麻城知縣湯應求因五榮口說無憑,只是風聞,便沒有定案。

冤情堪比楊乃武,清朝時期驚動雍正的麻城冤案

趙當兒的父親聽說兒子去給人作證,馬上到縣裡舉告其子,趙翁道:“我那兒子原是個無賴,平日盡是胡說八道,望老爺不要聽信他的胡言,讓如松無辜定罪。”後來,湯知縣又查出教唆五榮前來誣告的人是當地生員楊同範,此人一貫橫行鄉鄰,民怨尤憤。湯知縣遂上書革除了楊同範生員的身份,發出文書查訪楊氏行蹤。

其實這楊氏本就生性風流,她原是本鄉王祖兒家的童養媳,王祖兒早逝,她又與祖兒的侄子馮大有了姦情。後來嫁給如松後,還和馮大舊情不斷。這次藉故躲避如松毆打,她連夜逃到馮大家,隱匿了一個多月,平日裡深居簡出,眾人莫知。後來馮大母親擔心因楊氏受累,便要向官府揭發實情。馮大害怕,就告訴了五榮,五榮見其姐無恙,躲在馮家,害怕姦情敗露,辱沒家風,無計可施。

此事恰被楊同範聽說了,這楊同範早就聽說楊氏頗有姿色,便心生歹意,胡出主意道:“我是生員,不如把她藏在我家,誰敢來查?"於是,楊氏就此藏進楊同範宅裡,為此專門修了一道夾壁,平日裡有外人前來,楊氏就躲進夾壁。楊同範為了和楊氏長相廝守,便讓五榮去衙門控告如松殺妻。這便是前面一幕的由來,幸虧湯知縣明斷案理,駁回五榮的訴狀,還將幕後主犯楊同範一併揪出,革了功名。

一年後,附近出了一具殘屍,楊同範聽說後,興奮異常,拊掌大笑道:“大事可成了。”於是,他便去讓五榮冒認是楊氏的屍體。隨後,又用金錢賄賂了官府仵作李榮,叫他假報是女屍。可李榮不允。兩天後,湯知縣前去驗屍,見屍體已腐爛,無法辨認,就收殮埋葬了。驗屍時,楊同範及五榮領了無賴旁觀,見湯知縣未將殘屍判做楊氏,當場鬨鬧,驚動了總督邁柱,於是邁柱責令廣濟縣令高仁杰重審此案。

這高仁杰只是試用縣令(俗稱大挑知縣),早就覬覦湯應求的實缺職位,加上他的仵作薛某,受了楊同範的賄賂,竟謊報殘屍為女屍,且詐稱肋部曾受重傷。楊同範原本記恨湯知縣革了他功名,由是攀誣如松殺了妻子,誣陷湯知縣受賄及縣衙書辦李獻宗知情作弊、仵作李榮妄報不實。高仁杰據此上報總督邁柱,邁柱上奏章彈劾湯知縣舞弊,將案件一併委交高仁杰審理。

高仁杰於是嚴刑拷打如松、湯知縣等人,要其服罪。直打得皮開肉綻,白骨外露,無奈如松等人不肯認罪。高仁杰大為惱火,讓人把鐵鏈子烤紅,強迫他們跪在上面。頓時,肉煙衝起,焦灼有聲。最後,如松等人受不住酷刑,只得屈服供認,期間李榮還死於棍棒之下。

因那具殘屍腐敗日久,頭髮脫落,也沒有腳指骨,更沒有如松等人供認的血裙褲,高仁杰便逼迫如松去找這些東西。如松已被萬念俱灰,只好胡亂指認搪塞。先挖開一座墳,裡面僅有幾十片爛木頭;再掘開一座墓,連棺木都沒有;最後終於挖掘到一個穿弓鞋的屍體,官吏以為萬事齊備,再仔細一看,死人的頭上卻是蒼蒼白髮,只得扔掉。當時為了拼湊物證,麻城縣裡無主的墳墓,被挖開成百上千,物證始終無法一一齊備。高仁杰又下令倍加拷打如松等人。

如松的母親許氏眼見兒子已然遍身傷痕,日夜哭號,想求死而不得,悲憤萬分,就剪下自己的頭髮,檢出其中花白的紮成一束;文書李獻宗的妻子用刀割臂,用血染了一條裙子,又用斧頭劈開她已死兒子的棺材,取出兒子的腳指骨,把這些東西湊在一起,埋在沙灘上,然後領衙役去挖,物證終於周全。

高仁杰將案件公文上報到州府,黃州知府蔣嘉年眼見這些證據不實,又召來別縣的驗屍人重驗,都說:“這是男人的腳指頭。”

蔣知府將文書駁回,高仁杰大驚,慌稱有人偷換了屍骨,請求再審。不久,山洪暴發,把屍體全都沖走,不能再驗。總督邁柱就此結案,以如松殺妻,官吏受贓罪判處死刑,奏請朝廷批准。

麻城百姓都知道湯知縣、如松等人冤枉,大家議論紛紛,義憤填膺。只是苦於找不到楊氏,無法申冤,只好等待朝廷秋決,如松、湯知縣等刑場奪命。

一天,楊同範鄰里有位老太太清早起來,見早已死去的李榮血肉模糊,直奔楊同范家,奪門而入。正驚疑不定時,忽見楊同范家婢女跑來對她說:“我家主母難產,非您幫忙不行,請您快去看看!”老太太—聽,心疑方才看到的李榮身影與此有關,便一同到了楊府。

其時,楊同範的妻子正由幾個婆子助產,胎兒遲遲下不來,產婦連連呼痛,慌不擇口,喊道:“三姑,快來救救我!

躲在後面的楊氏聽到喊聲,便從夾壁中跑了出來,一見這老太太也在,想避開但已來不及了。於是就跪在老太太面前,請她別走漏風聲。這時,楊同範也走進屋來,塞給老太太十兩銀子,並向她搖手示意,請她不要聲張。

老太太回到家裡,對兒子說:“想不到還真有鬼神顯靈,看來天意要讓這冤案昭雪!”遂讓兒子拿了銀子到縣衙去揭發。當時縣令是陳鼎,他早聽說這是件冤案。當見到老太太兒子來揭發後,立即去見巡撫吳應棻。吳應棻讓他把這事報告經辦案件的總督,總督邁柱聽了陳鼎的稟報後,暗自抱怨楊同範等愚蠢透頂,辦事漏洞百出,可在陳鼎面前,也只能讓先把楊氏拘押起來審問。陳鼎知道得趕快拘押楊氏,洩漏出去,或許她會被殺了滅口。這樣一來,那冤案還是不能昭雪。於是,他便假託搜査蓄養的娼妓名義,帶人進了楊家。陳鼎下令拆除楊家的夾壁,果然在那裡找到了楊氏。麻城數萬百姓聽說找到楊氏了,都湧到公堂,拍手叫好。陳鼎讓人把塗如松帶來,叫他辯認妻子。楊氏沒想到丈夫因己而被拷打得沒了人樣,堂上羞泣道:“也罷,怪我害了你!”

冤情堪比楊乃武,清朝時期驚動雍正的麻城冤案

堂下百姓見此情形也都心有同感。楊同範、楊五榮等自是無話可說,只是磕頭求饒。此時為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再過十天,按例皇帝就將秋決,下達處死如松等人的旨意了。吳應菜不敢怠慢,急忙把楊氏已經到案,如松、湯知縣被誣陷一事上報朝廷,請緩期定案。

楊同範還不死心,他揣測當時主使原判的總督邁柱應當還想維持原判,就引誘唆使楊氏寫訴狀稱“自己本是娼妓,不是如松的妻子”。而他自己則自首犯了窩娼罪,甘願受懲罰。邁柱見了楊氏的狀子果然大為高興,急忙以此上奏皇上,請求為此原判。雍正帝見此案反覆不定,督撫異論,就乾脆把吳應棻、邁柱二人調任他處,另派戶部尚書史貽直任湖廣總督,核查此案。

史貽直把這案子委交兩省官員會審,結果果然與陳鼎所說情況一樣。於是,開釋瞭如松等人,又讓湯應求官復原職,法辦處決了楊同範、楊五榮、楊氏等人。一場冤案就此才得以昭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