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今天想講的事情讓我氣的瑟瑟發抖,是今早好朋友轉給我看的,發生在韓國的“N號房事件”。


簡單地說,將女孩變成“奴隸”,威脅她們拍淫穢視頻,然後放到網絡聊天室進行販賣。


截至目前,有74名受害人,16名未成年,最小的11歲,將近26萬人觀看了直播。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此刻的我在臥室打開電腦,手還在發抖,不寒而慄,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女兒在客廳上網課傳來的回答聲和歡笑聲。


未成年人性侵頻頻發生,作為父母、作為整個社會,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們的未來呢?


我想寫一點什麼。


1


性教育不要忽視隱私和界限


現在越來越多父母都開始重視性教育了,我之前也寫過不少。這些要做,而且要從小開始,不斷強化。


1、告訴孩子隱私和界限的概念:性教育只是告訴孩子“身體不能讓人碰”,你這是在敷衍啊!

2、讓孩子學會保護身體界限:社會“兇險”,這才是家長幫助孩子“金剛護體”的第一步

3、關於身體安全教育:防性侵的安全教育要從小抓起,願我們孩子的善良都能有鋒芒

4、如何幫助孩子瞭解身體:媽媽你為什麼有乳房,我沒有|和孩子一起聊聊身體吧


但有一點,我想尤其拿出來提醒大家的。


不要因為我們成人的一些“面子”而不自知地讓孩子成為潛在的性侵對象。


我們的孩子(包括我們自己)成長經歷中,總會遇到一些並不是讓我很舒服的成年人的熱情,比如陌生叔叔(父母的朋友)的親吻擁抱。


每個孩子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但常常,我們大人會說,沒事的,讓叔叔抱抱,叔叔是喜歡你的。


有時孩子對我們說,“我不喜歡這個叔叔”,我們經常還會不當一回事,甚至還會教育孩子,要尊重成人。


我們總以為性侵的人都長著一張壞人臉,都是陌生人,其實並不是的,更大比例的性侵就是存在我們身邊的熟人。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所以千萬不要只是盯著理論上的“性教育”和“安全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細微的求助信號。


性教育和安全教育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從小可以尊重孩子建立的界限感,可以不強迫孩子非要去接受讓他們不喜歡、不舒服的舉動。


這些做起來不難,關鍵我們先要從意識層面重視,可以放下所謂的“面子”。完全可以很客氣地和對方,也和孩子說,我們和叔叔握握手,表示友好吧。


這個時候,父母的“撐腰”就是在幫助孩子強化他們的界限感,這一次又一次的撐腰就會變成以後孩子敢於堅定說“不”的力量。


2


不形成身體羞恥感


我之前寫過《想讓孩子自信,從鼓勵臭美開始吧!》,當時就有很多朋友留言,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一些評價。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不三不四、妖精、不學好”,這些評價看似是父母在希望孩子不要把心思放在打扮這件事上,但殊不知,這樣的評價也讓孩子產生了對於追求美、對於自己身體的羞恥感。


性侵大部分並不是一次完成的,很多時候的性侵都是先從前期“冒犯”一步一步開始的。


很多人最初受到冒犯後不敢發聲,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那句“你那麼愛美不學好,是不三不四的女人”,讓她們覺得自己有錯;


或者讓她們覺得,自己發聲就需要承受社會更大的壓力,會被批判為“蕩婦,去勾引他人的”,所以他們選擇了忍。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性侵的人壞但不蠢,他們也會挑選對象。


那些唯唯諾諾,稍微嚇唬幾句就不敢發聲的人,那些本來就自我不接納的人,就很容易成為被他們操縱,成了他們專挑的“軟柿子”。


這一點不僅僅只針對女孩的父母們,男孩被性侵的比例也很高。


而男孩對於美和身體的認知更容易被打壓,特別是很多男孩小時候喜歡摸小雞雞而被吼叫,這些也會讓男孩形成羞恥感。


摸下半身就是自慰嗎?別再用錯誤認知傷害孩子了


讓孩子從小明白自己的任何部分都很美好,自己值得追求美好,他們就能對自我認知形成一個正面印象,對自己的界限很確定,而不是為外界言論所累。


3


讓家擁有治癒的力量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信任》,裡面講的一個14歲女孩與一個戀童癖之間發生性侵之前和之後的一系列故事。


發生事情之後,當女孩慢慢走出陰影后,她的父親卻無法擺脫,他開始查看女孩的聊天記錄,時不時地責罵嘲笑女兒竟然會喜歡一個40多歲的男人。


電影《信任》的劇照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父親的種種行為,不斷地在提醒女孩自己被性侵的經歷。


讓她開始失去信任,失去對自己的自信,開始懷疑自己,“我為什麼這麼傻?我為什麼這麼傻?” ,之後女孩選擇了自殺。


身體的傷害容易痊癒,心靈上的卻很難,更難的是自己最愛的家庭又讓自己經歷了二度心靈侵犯。


這雖然是個極端例子,但想想我們的日常也有這些縮影。


孩子考試失利了,回家後父母的第一句話是,“你怎麼這麼不爭氣,週末讓你複習,看到沒?”;


孩子被人打了,父母第一時間看到就說,“你打回去啊,你怎麼這麼軟弱啊,被打了還不吭聲”。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是的,這些其實是父母“心疼”的另外一種表現,但這些話語在孩子耳裡卻是在傷口上撒鹽。


他們那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父母的一個擁抱,告訴他們“沒關係的,這次沒考好,我們下次努力”;“哎呀,寶寶哪裡疼了,媽媽來吹一下”。


房子被縱火後,是先去抓那個放火的人,還是先去救屋子裡的人?

錯誤傷害已經發生,是先執著於教育指責、憤怒報復,還是先幫助自己和孩子療傷?


這個選擇很容易做,但是我們在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中卻總是失去了靶心。


4


聯合一個村來養育孩子


寫到這裡,我的心情才稍微平復了不少。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好,但也沒有那麼壞。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的還是有很多,與其陷入“害怕”中,不妨想想剛才提到的這些,我們是否做到。


性教育、安全教育到位了嗎?

有沒有認真對待孩子表達的任何“不舒服”?

有沒有從小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身體接納?

有沒有讓家成為治癒的地方?


但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反思,每一次社會事件發生後,我們是主動發聲還是旁觀吃瓜?


電影《聚焦》的劇照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我好朋友曾經揶揄過我,覺得我生了孩子後,變得越來越“心懷天下”了。


我當時就是這麼和她說的,我只是覺得,我們現在每一個人做的事情,就是構成我們孩子所生活的未來。


從這點來看,我只是做了一個很自私的“利人利己”的選擇而已。


“如果養育一個孩子靠的是整個村莊的支持,那毀掉一個孩子整個村莊也脫不了干係”。


不要覺得這是發生在別的國家的事情,不要覺得我們不會遇到這些事情,不要有“這不關我的事”的心態,像希望自己和我們的孩子怎樣被對待那樣去對抗去譴責。


人生一定有暗流和礁石,父母提供孩子的這些力量,才能讓他們有正能量護體。


父母心裡的愛和光,才能照亮他們的前路漫漫。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好,但我們還有時間去改變,把我們的憤怒和抱怨,變成聲音和行動,去塑造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心裡的正義和人性,就能抵抗正在或者將要發生的黑暗。


16 名女童被性侵26萬人圍觀,除了憤怒還能教會孩子什麼


謝謝這個公號,我現在可以利用我的文字把我想說的,傳播給了更多的人。


也許還是很微小,但我想邀請你們一起,因為再微小的聲音,匯聚到一起,就能形成震耳欲聾的效果。


本文轉自:大J小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