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乾隆皇帝對文字特別較真兒,他也無法想到在他眼裡有"反清"文字的技術書籍《天工開物》加速了歐洲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天工開物》由於成書於明崇禎年間,所以書中出現"北虜"、"東北夷"這樣的文字,乾隆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反清。從乾隆年到道光後,《天工開物》在中國一直都是禁書。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然後,這樣的一本禁書,在明末時便已經傳到了世界各地。被國外學者稱為"十七世紀中國的工藝百科全書"。

18世紀歐洲開始工業革命,但是農業卻跟不上發展,工業的發展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人口激增,糧食供應不足成為了阻礙工業發展的問題。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城市化進程迅速

那時歐洲的農業生產十分落後,採用人工播種,播種方式十分隨意,出苗率很低。而當時的中國,已經開始使用播種機;同時,中國的犁比歐洲的犁更高效更省力。

《天工開物》詳細論述了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直接解決了歐洲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農業生產的高效率,使得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工業發展中。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歐洲落後的農業生產

在《天工開物》傳入歐洲之前,歐洲造紙所用原料為破布,18世紀工業革命耗紙量激增,破布供應不足,出現原料危機。漢學家儒蓮將《天工開物》造紙章翻譯成法文發表在《科學院院報》上,詳細論述了野生樹皮纖維、竹類及草類纖維可代替破布造紙,還可用各種原料混合製漿,解決造紙原料危機。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歐洲造紙原料為破布

儒蓮後又將《天工開物》的養蠶部分、手工業部分翻譯成法文,其中養蠶部分成為了達爾文《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論證人工選擇和人工變異的例證。制墨及銅合金部分譯文發表在了《化學年鑑》及《科學院院報》,還有由法文轉譯成英文的《天工開物》銀硃部分發表在《孟加拉亞洲學會學報》上。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天工開物》提供了一整套關於養蠶經驗

直到20世紀,歐美學者依然在翻譯《天工開物》,直到1966年,第一個《天工開物》英文全譯本問世,題為《宋應星著,17世紀中國的技術書》。

被乾隆封禁的技術書籍,卻加速了歐洲的工農業發展

歷史中,我們到底錯失了多少發展機會

《天工開物》因為書中有"東北夷"等字樣便被清朝拋棄,然而卻在世界的西方發了光。

《天工開物》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