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乾隆皇帝对文字特别较真儿,他也无法想到在他眼里有"反清"文字的技术书籍《天工开物》加速了欧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天工开物》由于成书于明崇祯年间,所以书中出现"北虏"、"东北夷"这样的文字,乾隆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反清。从乾隆年到道光后,《天工开物》在中国一直都是禁书。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然后,这样的一本禁书,在明末时便已经传到了世界各地。被国外学者称为"十七世纪中国的工艺百科全书"。

18世纪欧洲开始工业革命,但是农业却跟不上发展,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不足成为了阻碍工业发展的问题。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迅速

那时欧洲的农业生产十分落后,采用人工播种,播种方式十分随意,出苗率很低。而当时的中国,已经开始使用播种机;同时,中国的犁比欧洲的犁更高效更省力。

《天工开物》详细论述了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直接解决了欧洲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农业生产的高效率,使得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业发展中。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落后的农业生产

在《天工开物》传入欧洲之前,欧洲造纸所用原料为破布,18世纪工业革命耗纸量激增,破布供应不足,出现原料危机。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造纸章翻译成法文发表在《科学院院报》上,详细论述了野生树皮纤维、竹类及草类纤维可代替破布造纸,还可用各种原料混合制浆,解决造纸原料危机。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造纸原料为破布

儒莲后又将《天工开物》的养蚕部分、手工业部分翻译成法文,其中养蚕部分成为了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制墨及铜合金部分译文发表在了《化学年鉴》及《科学院院报》,还有由法文转译成英文的《天工开物》银朱部分发表在《孟加拉亚洲学会学报》上。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天工开物》提供了一整套关于养蚕经验

直到20世纪,欧美学者依然在翻译《天工开物》,直到1966年,第一个《天工开物》英文全译本问世,题为《宋应星著,17世纪中国的技术书》。

被乾隆封禁的技术书籍,却加速了欧洲的工农业发展

历史中,我们到底错失了多少发展机会

《天工开物》因为书中有"东北夷"等字样便被清朝抛弃,然而却在世界的西方发了光。

《天工开物》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