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差距过大,未来U23超龄球员将何去何从?

在95、96年甲A头几年一直到03-05年,中国几乎每个地方队都有18岁上下即可靠自身实力踢主力的球员,孙继海不说了,阎嵩亚冠半决赛梅开二度的时候也就18、19,健力宝回国几乎个个是大腿。这是得益于中国当年的非职业体系青训。教练为了一个编制,训练小球员尽心尽力,当年张引怎么练辽小虎的,程显飞怎么练大连这帮小年轻的。后来职业化了,教练不再是铁饭碗的编制了。而俱乐部说实话普遍也不怎么重视青训,毕竟谁知道能干几年呢?青训教练普遍待遇差,没保障,所以就要收黑钱了。这下能踢出来的,家里都是不差钱的了。一般家庭谁送孩子去踢球,所以就造成了U23竟然要靠政策才能踢上球,当年国奥队的那个在俱乐部不是大腿。

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差距过大,未来U23超龄球员将何去何从?

u23政策也好,限制外援政策也好,根本目的就一个,为了五年之后的2022年世界杯练兵。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中超中甲两级联赛存在的意义就是培养出来一批到2011年世界杯预选赛时,正好在24-28岁之间当打之年的本土球员来冲击世界杯。培养球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联赛培养,再就是走出去到欧洲联赛成长,但是这几年因为中超过热,对年轻球员来说,与其在欧洲二三级联赛打替补,一年几万欧元年薪,还不如签约回中超,立马年薪百万。既然走出去的战略已经失效了,引进来反而导致挤压了本土前锋的成长空间,那就把中超打回原形吧。

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差距过大,未来U23超龄球员将何去何从?

绿城确实敢用新人,可用新人的结果就是现在在中甲也泯然众人。青不青训是一方面,训出来怎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总之整个足球环境能提供的和我们想要的国家队、俱乐部成绩的差距还是太过巨大。天才不是年龄小就叫天才,有实力才叫天才。三浦知良踢到45岁是因为他有实力继续踢比赛,不是他45岁老到没人敢防他。现在好了,年纪轻就可以去一线队,如果没稳定出场,如果没人传帮带,如果涨不了球,年龄大了又该如何。

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差距过大,未来U23超龄球员将何去何从?

我觉得u23政策跟脚踏实地的搞青训体系不矛盾,二者可以并存。u23是个催化剂,是个信号灯,但是绝不是救命稻草。我没觉得这个政策就能拯救中国足球,但是也绝对不是主流舆论评价的这样一无是处,开历史的倒车。假如一个23球员在政策后涨价100w。在中国的国情下,如果没这个政策,这100w哪怕是进领导的腰包它也不会用在青训系统建设上。

国家队和俱乐部成绩差距过大,未来U23超龄球员将何去何从?

有了新政呢,圈再黑暗,效率再低也会有一部分流转进青云建设。目所能及的手段是国家政策的引导,鼓励,比如23这种说干立刻就能干的(很多政策实施需要多个部委配合,体制内各种利益博弈),从上到下逐级产生印象的。U23不应该要求上几人,而应该要求场上始终要有一名U23,不然就会出现上场三分钟就换下来,纯是糊弄,没有锻炼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