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他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

他曾坐上梁山泊第二任一把手的位置。

他就是“托塔天王”晁盖。

但是,在他管理梁山泊的过程中,他只能称作一个糟糕的领导者。
作为一个领导,晁盖到底犯下哪些错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晁盖是东溪村的保正,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

只要有人前来投奔,不管是谁,晁盖都会让他留在庄上小住。

如果他要离去,晁盖又会给他一笔盘缠,让他在路上使用。

晁盖“义薄云天”的名声,在当地广为流传。

有一天,赤发鬼刘唐前来投奔晁盖。

晁盖之前并不认识刘唐,但为了帮刘唐解围,他认刘唐作外甥。

刘唐告诉晁盖一个消息:

北京大名府的知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等物,准备送到东京给他老丈人蔡太师庆祝生辰,运送队伍会从这里经过。

晁盖听后,义愤填膺地说:

“此等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于是,晁盖发起了夺取生辰纲的计划。

作为发起人,晁盖本该拿出大致的行动计划:


怎么夺?需要组建什么样的团队?

但,对于这些问题,他并没有深入思考。

身为领导者的晁盖,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勇仁有余,但谋略不足。

好在晁盖的队伍里,有吴用做军师。

“智取生辰纲”的具体计谋,全是“智多星”吴用出的。

从组建团队开始,吴用前去说服阮家三兄弟加入。

接着,吴用想出一计。

晁盖等七人假扮成卖枣的商人,“白日鼠”白胜假扮卖白酒的小贩。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他们用加了蒙汗药的白酒,把运送生辰纲的官兵都放倒了。

就这样,晁盖等人夺得了生辰纲。

可是,计划还是失败了。

因为白胜被抓,他供出了晁盖等人,官兵马上追了上来。

宋江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刻驾马来到东溪村,让晁盖赶紧逃跑。

就在这时,晁盖慌了神。

原来,早在计划抢夺生辰纲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好退路。

情急之下,他向吴用发出了一连串的追问。

第一个问题是:

“我们事在危急,却是怎样解救?”

吴用回答: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晁盖又问:

“刚才宋押司也让我们走为上计,可我们逃到哪里去好呢?”


吴用说:

“我已经想好了,如今我们收拾一下,一起逃跑,直奔石碣村三阮家里去。”


晁盖仍然担心:

“三阮兄弟是个打渔人家,如何能安顿我们这么多人?”


面对晁盖的顾虑,吴用也急了,他说了一个解决办法:

“兄长,你好不精细。
石碣村那里,和梁山泊离得近。
如今梁山泊山寨里如此兴旺,他们不怕官军捕盗。
若是官兵追赶得紧,我们便一发入了伙!”


晁盖还是不放心,他说道:

“这个办法正合我意。只恐怕他们不肯收留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吴用回答道:

“我们有的是金银,送献些与他,便入了伙。”


晁盖的心里,总算有了底。

虽然大家有了退路,但早在发起抢夺生辰纲之初,晁盖就该做好这些计划。

晁盖的惊慌失措,显示出他领导力的明显不足。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和追兵厮杀一番后,晁盖一行人来到了朱贵的酒店。

朱贵原是梁山四寨主,他也是梁山的开山元老。

经朱贵引荐,晁盖等人上了梁山。

此时,梁山泊的一把手还是王伦。

王伦,是个妒贤嫉能的人。


曾经,他拒绝了林冲的投奔,如今,他又用“寨上粮少房稀”的借口,拒绝晁盖等人。

吴用利用林冲对王伦的不满,让林冲杀了王伦。

就这样,晁盖坐上了梁山泊一把手的位置。

他广纳天下豪杰的格局,是他最大的竞争优势。

在他的带领下,梁山泊的风气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可作为领导者,晁盖又犯下第二个错,就是失掉人心。

在宋江来到梁山之后,一切格局都变了。

晁盖想到,宋江在智取生辰纲之后,私下告诉自己提前出逃的消息,有救命之恩。

于是,他要把一把手的位置让给宋江。

晁盖说:

“当初如果不是贤弟救得我七人性命,哪会有今天?


你是山寨的恩主,你不坐寨主的位置,谁坐?”


虽然宋江拒绝了,但是,回看晁盖的话,一把手的位置哪里是说给就能给的呢?

最后,宋江成为寨中的二把手,他对大家说:

“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宋江的一番话,意思是,原来头领的功劳都不算数了,现在只分新旧。

这下,问题就出现了。

晁盖个人的谦让并没有问题,但作为领导者,面对宋江的改革提议,晁盖选择默认。

结果就是,先前跟着晁盖打下天下的林冲、刘唐等人,地位没升,反而和新来的花荣、李逵等人地位差不多。

在这里,晁盖就失了下属的心。

《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投奔梁山。

说到他们前来投奔的理由:


同行的时迁,偷了祝家店的报晓鸡被捉,石秀烧了祝家的店屋。

祝家三子坚决不放时迁,杨雄和石秀只能寻求晁盖的帮助。

面对杨雄和石秀的求助,晁盖的反应是这样的:

因为时迁偷鸡,晁盖认为他抹黑了梁山好汉的形象。

晁盖非常生气,并且下令要杀死杨雄和石秀。

他们本是为了投靠梁山而来,可现在,晁盖不仅不欢迎他俩,还要杀人性命。

况且,本来就不是杨雄和石秀让山寨受到侮辱,为什么要让他俩背上罪名?

最后,还是宋江出面,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宋江先帮他们说情,又带兵三打祝家庄,取得胜利。

两位新加入好汉的心,自然而然就被宋江俘获了。

而作为一把手的晁盖,不仅失去了两名新生力量,自己的气度也大打折扣。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作为领导者,晁盖犯下的第三个错,就是没能将大局把握在自己手中。

他每次要率兵下山征讨时,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的言语劝拦。

《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欺辱,怄气病倒。

柴进听到这个消息,带着李逵赶往高唐州看望叔叔。

可不久后,叔叔柴皇城病死。

柴进为叔叔主持丧事时,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锡又带人来捣乱,却被李逵打死。

高廉完全无视柴进皇族后裔的身份,将他严加拷问后关进监狱。

听到柴进有难,晁盖准备亲自走一遭去高唐州营救。

可就在这时,宋江说:

“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
我和柴大官人旧来有恩,情愿替哥哥下山。”


还有一次,孔亮的叔父孔宾和哥哥孔明都在青州城被捉了。

孔亮来到梁山泊搬救兵。

面对孔亮的求助,晁盖出于仗义决定出兵营救。

就在这时,宋江又开口劝阻:

“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


说完,便招人和他一同前往青州,聚义厅又是一片响应。

不出兵打仗,只守寨有什么后果呢?

一是少了与弟兄并肩作战的机会,二是无法让下属感受到自己的领导力。

一次、两次、三次……晁盖一再忍让。

直到自己一把手的位置被一步步被架空,大局的控制权也落入他人手里。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才不配位,必有灾殃;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晁盖一直在寻找出征的机会。

他听闻曾家五虎在曾头市要扫荡梁山清水泊,不由火冒三丈,决定亲自出征。

这一次,他没有听闻宋江的劝阻,直接点了二十个头领,带领三军人马前去曾头市。

但,他根本不具备领导全军的能力。

首先,作为将领,应沉得住气,才能稳住军心。

可是听到曾涂的叫骂,晁盖立马挺枪出马,让两军不得不陷入混战。

其次,他不听林冲提醒,轻信和尚的话,中了埋伏。

最后,晁盖落得的下场是,被毒箭射中面颊身亡。

弥留之际,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便是:

“贤弟保重,谁捉住那个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所谓梁山泊主,不让有能力领导梁山的人来做,偏偏要让为自己报仇的人来做。

直到死去,晁盖没能明白,一个合格的一把手,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回顾晁盖的一生,他勇仁有余,但权谋不足。

他败给了自己,败在了无知。

这是,他作为一个糟糕的领导者,留给世人最大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