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深度探讨是诸葛亮救了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放过诸葛亮?

友家影探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空城计并不见于正史,应该是小说虚构的。为什么大家对此津津乐道呢?

首先,这个情节符合大家基于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对二人的认知: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司马懿多疑,奉对手为神人,同时抬高自己。

如果非要就此小说情节深挖一下的话,确实颇有趣味。此时的魏国占据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力远远在蜀国之上;同时蜀魏两国一旦形成胶着状态,东吴不见得会帮蜀国,关羽的例子在那里摆着呢,诸葛亮举国远征,后方空虚。也就是说,用战略上讲诸葛亮伐魏可能成功性基本没有。

司马懿这边的魏国内斗严重,颇受忌惮和猜疑,自身难保。可以说司马懿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灭掉蜀国。如果灭掉了蜀国,那么司马懿立的是不赏之功,没法赏你,那就离死不远了。

总之,由于以上原因魏蜀两家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状态,没有达到关羽水淹七军,甚至没有夷陵之战那样的规模。相对于每次都不了了之,安排空城计这样的戏,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这样算是同时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台阶。


中原一条虫


都有吧,两位大才之人,互相成就,诸葛亮大开城门,在城上弹琴,司马懿追至城下,望了望诸葛亮,聪明极顶的人,有些交流是不需要靠语言的。诸葛亮这么做,就是把生死交给了司马懿,就开司马懿怎么领会,做什么样的决定了。司马懿不放过诸葛亮,两个都得死。放过诸葛亮这一次,下一次被困的可能就是司马懿了,权衡再三,还是先活下来,到下次再说,毕竟船到桥头必有路吗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诸葛亮的空城计,当然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迫使司马懿退兵的。

有的人说是司马懿故意放跑诸葛亮的,因为这样子的话可以不造成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局面。我认为此观点有失偏颇。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面都说过,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特点,诸葛亮平生不弄险,所以说司马懿看到一个空城之上,诸葛亮还能悠然的在那弹琴,肯定心里面非常的疑虑,在那种紧迫的局面下,是不容司马懿想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的,他肯定会觉得有埋伏,这是其一。

其二,倘若司马懿放走诸葛亮,它其实也有很大的危险成分在里面,因为以诸葛亮的才干,以蜀国的精兵良将,万一之后诸葛亮回头东山再起,把司马懿给灭了怎么办?要知道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比比皆是,司马懿不会不知道这一点。

另外,司马懿如果是有意放走诸葛亮的话,那么曹丕会不会觉得司马懿这个人也不过如此,总是屡屡打败仗,捉不住诸葛亮,曹丕会不会临阵换将?会不会将他弃之不用呢?这也是有可能的呀。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是司马懿被诸葛亮给骗住了。



稳健获利


空城计这里,司马懿掌握着对诸葛亮的生杀大权,此时若杀了诸葛亮,蜀国自然就不是魏国的对手了,魏国留着司马懿就是个祸害。加之曹操告诉曹丕:司马懿是天下奇才,你必须用他,不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永远要防着他。曹丕死前同样告诉了曹睿。司马懿在魏国当中多次被罢免,不得掌兵,他自己早已意识到,自己到现在还能活着,因为整个魏国中只有自己是诸葛亮的对手,到不得已的时候魏帝才会用自己。表面上司马懿放过了诸葛亮,实则是自救。

我们在做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时,要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否则的话会得不偿失。


晓孟看剧


中学历史老师来答一波!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个中高手,其中两人也有过多次对决。说到三国中诸葛亮最经典的计谋,应该就数空城计了吧。

当时街亭失守,司马懿带领大军来攻,诸葛亮虽无兵御敌,但大开城门,并在城楼上优雅的谈起了琴,而司马懿怀疑有诈,于是退兵,此回合也以诸葛亮的胜利而结束。空城计是诸葛亮的代表作,后人也评价“诸葛多智而近妖”,意思就是聪明的不像人了。那么真的是司马懿太过于谨慎而中了诸葛亮的计吗?真实的原因又是什么?司马懿撤军和诸葛亮的琴声有关系吗?

当时的背景是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北伐防线全部瓦解,甚至都有全军覆灭的可能。诸葛亮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如果不保全大部队安全撤退,很可能以后会一蹶不振,所以诸葛不惜亲身犯险。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那是危如累卵,只要魏军一个冲锋,很可能就被全部攻破。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敢使用空城计,并不是因为诸葛亮猜到司马懿足够的谨慎或者愚蠢,而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足够的聪明,毕竟两个人斗了那么多年,对方的实力都心知肚明。当时司马懿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来追击诸葛亮仅剩的一点残军,准备一举歼灭。但是司马懿到了西城时,看到的不是守兵,而是诸葛亮在楼上优雅的弹琴,琴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看不出突然的慌张,城门也是大开,只有几个老兵在扫地,城中灰尘四起。如果司马懿选择攻城,结果自然是大胜,诸葛亮绝对被活捉。

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司马懿太过谨慎而选择离开。但是这个说法仔细一想完全站不住脚,因为西城才多大点地方啊,就算有埋伏,但在实力悬殊太大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战局。并且司马懿完全可以派一小部分人前去探个究竟,然后在派大部分部队进攻。其实司马懿考虑的早已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做人的问题。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并不是他太笨了,而是他太聪明了。

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抓或死了,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曹操对司马懿是很纠结的,可谓又爱又怕,爱因为才华,怕也是因为司马懿才华太高,威胁自己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兵权。到了曹睿上台后,更是将司马懿关到大牢里。如果不是曹氏家族打不过诸葛亮,恐怕司马懿会死在大牢里。所以司马懿自己知道,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诸葛亮的琴声也一再提醒司马懿,你杀了我,也等于杀了自己。

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局观有多么的强,司马懿考虑事情非常的长远,根本不会在乎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且有时候人要学会装糊涂,不可事事都太聪明,太张扬。所以曹家人斗不过司马懿,而司马懿则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


徐小米123


从心里上司马懿输了,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就是惊弓之鸟。


用户78180623142


首先声明正史诸葛亮没有用过空城计的,其次司马懿是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如果当时冲进去杀了诸葛亮接下来肯定要交出来“大都督”的军权,没有军权的司马懿所有的愿望都不能实现,甚至随时都可能有性命之忧,既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放过诸葛亮,放过诸葛亮就是成就了他自己。


红眼猫影视剪辑


用黑暗森林法则就能解释

猜疑链的形成

1,司马懿不能判断城内是否有兵

2,司马懿不能判断诸葛亮城内的兵有多少

3,司马懿不能判断诸葛亮把主兵力派去哪里

4,司马懿不能判断诸葛亮认为司马懿是否能猜中诸葛亮心思

5,司马懿不能判断诸葛亮是否会对自己大本营发动奇袭

6,司马懿不能判断自己是否中计

任何一条猜疑链产生,司马懿就必败


Em观影


是司马懿放了诸葛亮 同样也救了自己


用户1514632340972


诸葛亮的空城计,深度探究应该是诸葛亮救了司马懿。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空城计并不是盲目弄险,他是对三国形势及曹魏朝野情形和人事斗争精准分析后出的次计,他相信司马懿能看得懂并会接过这个抛过来的球。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是主动而为,他赌定司马懿一定会自救。其二,司马懿因家族势力庞大及自己才学超群,被曹氏三代戒备提防。曹操死前特别告诉曹丕要小心司马懿,曹丕继位后,虽以师傅之礼待之,但一直不给他实权。无奈满朝文武无人能阻挡诸葛亮北伐,曹丕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司马懿因诸葛亮的北伐价值突显,司马家族也随之转危为安。他决不会傻到除掉能最大彰显其存在价值的诸葛亮。当他带领十多万大军来到这座空城前马上明白自己处于一个危险时刻,并迅速展开自救,假装中计命令大军后撤。其三,诸葛亮明白次计骗不了司马懿,能不能实施关键是司马懿能不能明白并马上自救;司马懿假装中计,主要是为了救自己,但客观后果是也放了诸葛亮。如果没有空城计,诸葛亮弃城而逃,他和几千老弱残兵一定会被司马懿的兵马生擒,司马懿那时候想放诸葛亮都不可能。曹魏的威胁消除了,随后司马懿会被解除军权,等待司马懿和他家族定是灭顶之灾。所以说空城计救了司马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