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诗评 中诗报同题诗精选《时光之水》三首点评 陈虚炎


【原创】  诗评 中诗报同题诗精选《时光之水》三首点评  陈虚炎

中诗报同题诗《时光之水》精选点评

51.时光之水

文/风(浙江)

映入眼帘的律动

刺探了雨后的青荇

阳光,摇曳在

柳丝缠绵的风影里

时光悄无声息

一排排浪涌几度淹没了河床

片绿随风流逝

几经洗淡了水鸟的影子

那些被溶解的诗句

一次次汇入眼睑

想象的鱼鳍呑噬了时光

行走的岸,越陷越深

陈虚炎浅评:缠绵优美的诗歌,极适合朗诵。整体而言,诗意饱满,犹如一首微型的散文诗。诗人对文字处理特别好的是,比如律动,摇曳,洗淡,溶解,吞噬,行走等动词,将“时间”流逝的动态性生动表现出来,从而成功将抽象的时光,营造成具象的水之意象。好像让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真的体验到“时光之水”的存在。

2018.12.25

2.时光之水

岁月在手指缝隙中流走

它上了哪儿,走遍了大江南北

我问高山雪莲

她素面朝天,笑而不语

我来到了江南水乡

问江边浣溪纱的少女

她纤细的玉手

指向一江漴漴碧水东逝

我在公园的长椅上

相遇一对老夫老妻

老人们摸着银发白须

自豪地说时间全在这里

一双可爱的天使,跑过来

露出几颗刚出的牙齿

呀呀学语,奶奶,我又长了一颗牙齿

我抬头看见一只小鸟

在枝头哺乳自己的小宝宝,我远眺

看见一群金鱼在湖里荡漾着清波

水悠悠,情悠悠

陈虚炎浅评:找到时间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为创造时间的意象架设了桥梁。该诗成功之处在于,意象是清晰可见的。很多人以为,诗歌是抽象的,甚至是非逻辑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诗歌真是非逻辑的,我们是看不懂或者理解不了的。正因为诗歌是比较的艺术,比较什么,便是情思与意象间的关联,找到他们的共通点,这便是逻辑。诗歌的逻辑并不是指a必须等于b,而是通过其联系点(共通点),从而论证a可以近似等于b或者看做b。如此一来,便造成情感与意象之间转化的可能性。相对于空泛,言之无物的诗歌,我更偏爱这类经过观察和思考,找出意象关联的有“逻辑”的诗。

2018.12.25

38.时光之水

年少光阴容易过

我们都沐浴于时光之河

静看岁月婆娑

在河里打几个滚

唱几首歌

成家立业苦掺着乐

看看红日渐西落

西落的过程很漫长

再也看不见碧浪清波

晚霞照着一弯静水

让你有的时间感受蹉跎

依然豪情万丈

手不应心徒唤奈何

求老天让我重来一次吧

我要用时光之水 浇开繁花朵朵

陈虚炎浅评:相比于上一首甘肃作者的同题诗,这首明显思路偏混乱。诗意表达是可天马行空,但总得说来还是有序的,诗与文是共通而可相互借鉴的。然而,有序还是混乱,考察得就是诗人思路是否清晰而缜密。从古人诗词可见,诗歌用词都需万般“推敲”,目的就是追求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而现代诗虽然冠以自由之名,却绝非享有绝对的自由。这首诗诗意是有,但相邻语言间的联系过于薄弱,段落之间也没明显分层,完全“沆瀣一气”,让人无从分辨主次,轻重,厚薄,深浅。切记把抒情题材的诗歌写得跳跃感太强,犹如蜻蜓点水,鱼鹭掠江,那溅起的点点水花,漾开的圈圈涟漪,忽大忽小,毫无规律,如此能造成多少美感,又能表现多少意境呢?想象一首乐曲如果没了主旋律,东一弦,西一琴,还能演奏出感染人的音乐吗?

2018.12.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