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对诗人关劲潮一组抗疫诗歌的赏析

对诗人关劲潮一组抗疫诗歌的赏析

作者/谷慧勇

关劲潮老师是我尊敬的一位老作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当时还是一个懵懂的文学青年,在他所主编的《作家摇篮》上发表过几首小诗,由于他的肯定,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关劲潮老师是我市为数不多的、较早(也可能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知名作家。他是一个靠作品说话的人。在改革开放初期,诗歌热不断升温的那样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在全国诗歌界就占有一定位置。在河南、在豫北,他无疑是一个领军人物,正因为有他,那个时候,鹤壁的文学不仅有高原,而且也有高峰。他正是那个站在高峰上,扛旗的人。

关劲潮老师著作等身。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诗歌近千首,散文近500篇,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长篇纪实文学15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河南新文学大系》《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中国当代散文精粹》等多种选集,有多篇作品入选高中、初中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名录和小传被收进《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诗人大辞典》等辞书。

由于工作关系,关劲潮老师退休以后的创作情况,我知之不多。也可能是他不习惯运用新媒体,这几年很少见到他在公众号和网上发表作品。给人的印象,他好像搁笔了。

令人欣喜和感兴趣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老作家,在“以诗抗疫”的号召下,不仅披挂出征,而且还拿出了不小的战绩。在3月5日的鹤之声公众号上,一下子发表了他13首最新创作的“抗疫”诗歌。数量之多,分量之重,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真可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可敬可贺。

这13首诗作的题目分别是《神速出征》《最可爱的人》《拥抱》《“方舟”里的广场舞》《女儿的天堂路》《仁心的眼睛》《致敬吹哨的人》《那张脸上写着坚强》《天使的微笑》《大年夜》《病毒的命运》《蹚“地雷阵”的院士》《钟南山的逆行》。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关劲潮老师的作品,以歌颂前线出征勇士为主,是比较正统的抒情诗、朗诵体。

但是,关劲潮老师的诗歌,又有他的不同。第一,他不是把新闻拿来,分分行就罢了。有它内在的艺术架构和精神内核;第二,在抒情的过程中,控制在“度”的范围内,没有出现“失控”的情况;第三,语言运用娴熟老道,几乎找不到生涩的臆造和颠三倒四的病句。

在这些容易“写大”的诗歌中,又有很多“小的切口”和细节的刻画,所以,读他的诗歌,你不会觉得空而乏味。如《拥抱》写一对并肩战斗,但咫尺之间却不能相见的夫妻、《女儿的天堂路》写一对母女的生死对话,让人读了无不动容。

关劲潮老师是一个擅长写人物的高手。在这一组诗中,大多数他都是从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身上,通过一张脸

一个微笑,找到创作的灵感,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找到普遍的意义,而铺排成一首又一首汪洋恣肆的佳构。如《致吹哨的人》《那张脸上写着坚强》《天使的微笑》等。

关劲潮老师的这组诗,给予了逆行者最大的关注和关爱。他不惜重墨,用较多的篇幅对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进行了发自内心的颂扬。如在《那张脸上写着坚强》中,他写道:“白皙的脸/被口罩勒得肿胀变了形/却丝毫未改变坚韧不屈的模样”。在《蹚“地雷阵”的院士》中他写道:“中国不乏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此时你心里想的/只有武汉的安危/和江城受难的人民”。在《钟南山的逆行》中他写道:“你逆行的脚印,总能/从严冬通向春天/从迷雾弥漫通向一片光明/从漆黑的夜晚/通向黎明的钟声……”,热情歌颂了他们忠诚、坚强、勇敢的优秀品质。

关劲潮老师的诗歌,想象力丰富,思路十分开阔,有的篇幅短小但不单薄,有的篇幅庞大但不拉杂,无论从层次上,还是内容的安排上,都可谓独具匠心。

从目前鹤之声微信平台发表的近六百首抗疫诗歌来看,我市的诗歌创作水平总体还是不低的。比较突出的是抒情诗、朗诵诗和古体诗(含格律诗词)。前卫诗、探索诗稍弱。以关劲潮老师为代表的一批老同志宝刀不老,他们创作中的认真态度和作品呈现出的思想厚度尤其需要年轻一代学习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