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對詩人關勁潮一組抗疫詩歌的賞析

對詩人關勁潮一組抗疫詩歌的賞析

作者/谷慧勇

關勁潮老師是我尊敬的一位老作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當時還是一個懵懂的文學青年,在他所主編的《作家搖籃》上發表過幾首小詩,由於他的肯定,我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關勁潮老師是我市為數不多的、較早(也可能是最早)一批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知名作家。他是一個靠作品說話的人。在改革開放初期,詩歌熱不斷升溫的那樣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裡,他在全國詩歌界就佔有一定位置。在河南、在豫北,他無疑是一個領軍人物,正因為有他,那個時候,鶴壁的文學不僅有高原,而且也有高峰。他正是那個站在高峰上,扛旗的人。

關勁潮老師著作等身。在國內多家報刊發表詩歌近千首,散文近500篇,已出版詩集、散文集、長篇紀實文學15部,作品多次獲獎,並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河南新文學大系》《中國當代大學生詩選》《中國當代散文精粹》等多種選集,有多篇作品入選高中、初中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名錄和小傳被收進《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詩人大辭典》等辭書。

由於工作關係,關勁潮老師退休以後的創作情況,我知之不多。也可能是他不習慣運用新媒體,這幾年很少見到他在公眾號和網上發表作品。給人的印象,他好像擱筆了。

令人欣喜和感興趣的是,就是這樣一位老作家,在“以詩抗疫”的號召下,不僅披掛出征,而且還拿出了不小的戰績。在3月5日的鶴之聲公眾號上,一下子發表了他13首最新創作的“抗疫”詩歌。數量之多,分量之重,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真可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可敬可賀。

這13首詩作的題目分別是《神速出征》《最可愛的人》《擁抱》《“方舟”裡的廣場舞》《女兒的天堂路》《仁心的眼睛》《致敬吹哨的人》《那張臉上寫著堅強》《天使的微笑》《大年夜》《病毒的命運》《蹚“地雷陣”的院士》《鍾南山的逆行》。從題目上可以看出,關勁潮老師的作品,以歌頌前線出征勇士為主,是比較正統的抒情詩、朗誦體。

但是,關勁潮老師的詩歌,又有他的不同。第一,他不是把新聞拿來,分分行就罷了。有它內在的藝術架構和精神內核;第二,在抒情的過程中,控制在“度”的範圍內,沒有出現“失控”的情況;第三,語言運用嫻熟老道,幾乎找不到生澀的臆造和顛三倒四的病句。

在這些容易“寫大”的詩歌中,又有很多“小的切口”和細節的刻畫,所以,讀他的詩歌,你不會覺得空而乏味。如《擁抱》寫一對並肩戰鬥,但咫尺之間卻不能相見的夫妻、《女兒的天堂路》寫一對母女的生死對話,讓人讀了無不動容。

關勁潮老師是一個擅長寫人物的高手。在這一組詩中,大多數他都是從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身上,通過一張臉

一個微笑,找到創作的靈感,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找到普遍的意義,而鋪排成一首又一首汪洋恣肆的佳構。如《致吹哨的人》《那張臉上寫著堅強》《天使的微笑》等。

關勁潮老師的這組詩,給予了逆行者最大的關注和關愛。他不惜重墨,用較多的篇幅對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進行了發自內心的頌揚。如在《那張臉上寫著堅強》中,他寫道:“白皙的臉/被口罩勒得腫脹變了形/卻絲毫未改變堅韌不屈的模樣”。在《蹚“地雷陣”的院士》中他寫道:“中國不乏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此時你心裡想的/只有武漢的安危/和江城受難的人民”。在《鍾南山的逆行》中他寫道:“你逆行的腳印,總能/從嚴冬通向春天/從迷霧瀰漫通向一片光明/從漆黑的夜晚/通向黎明的鐘聲……”,熱情歌頌了他們忠誠、堅強、勇敢的優秀品質。

關勁潮老師的詩歌,想象力豐富,思路十分開闊,有的篇幅短小但不單薄,有的篇幅龐大但不拉雜,無論從層次上,還是內容的安排上,都可謂獨具匠心。

從目前鶴之聲微信平臺發表的近六百首抗疫詩歌來看,我市的詩歌創作水平總體還是不低的。比較突出的是抒情詩、朗誦詩和古體詩(含格律詩詞)。前衛詩、探索詩稍弱。以關勁潮老師為代表的一批老同志寶刀不老,他們創作中的認真態度和作品呈現出的思想厚度尤其需要年輕一代學習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