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重赏秦琼而不重用秦琼?

江山壹统


具体原因,归结为一点我认为是帝王心术四个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仔细的回顾一下。

题目中所说的片段,应该是在秦琼从王世充手下走出,投奔大唐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时秦琼本是在瓦岗寨李密手下任职,李密在之前击败过宇文化及,因此变得骄傲自满,甚至对于之前为他卖命赴死的兄弟们都不看在眼里,导致很多将领对他离心离德。

后来,在和王世充对垒之时,因为自己的膨胀,甚至连基础的防御设施都不设置,王世充趁其不备偷袭大营,在邙山山脚之下大破李密大军,李密战败之后十分害怕,就先去李唐投奔了李渊,而秦琼在乱军之中被捉住。在王世充的假仁假义之下投靠王世充。

不久之后,发现王世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光明磊落,于是在王世充和唐军大战,九曲之战的时候,和程咬金等人归顺李唐。

归顺李唐之后李渊十分高兴,就让秦琼去秦王府任职

帝王心术之一:这里就有人会问,就像题目中所说的一样,为什么李渊不重用秦琼而将秦琼划拨给李世民呢?

因为当时的李唐王朝,李渊的思想就是立长不立幼,所以就将李世民外派,导致几乎都是李世民在外带兵打仗,李建成留守朝中处理政事,自然需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秦琼放在朝中也没什么兵可用,之后还是需要跟随李世民打仗,这样一来不仅能人尽其才,同时也能让李世民更卖力的干活呀。

想一想,父亲把这么厉害的一员大将放在我的手下,是对我多么的器重,此举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帝王心术之二:题目中所说的立功是何事呢?宋金刚和唐朝作战,并且十分勇猛,李渊就让李世民带兵平了宋金刚,本来宋金刚是一个让李渊十分头疼的人物,没想到被秦琼等人打败,然后秦琼还招降了宋金刚手下第一大将尉迟恭。

因此才有了上面所说的要将自己的肉给秦琼吃,《新唐书》是这样记载的:

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

意思就是,爱卿不远万里甚至连妻子孩子都不照顾,也要来投奔我,现在又立下大功,假如想吃我的肉,我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又何况金银财宝了。

这些话一说完,秦琼作为一个降将自然感激涕零,再三拜谢皇上圣恩,当时哪怕李渊让秦琼自尽,秦琼可能都不会含糊。

这里是为帝王心术的赏,这么一段话下来,无疑是提高了秦琼的很大地位啊,但是秦琼作为降将,又是刚来没多久,如果说完这句话,还非要大赏特赏的话,可能会让秦琼飘飘然,觉得自己无敌了。

因此没有给他官职上有所变动,也有让秦琼自己想一想的意思吧。

此为帝王心术之二。

结语

题目中所说,并没有用或者重用秦琼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刚来投奔就将秦琼放在第一作战部队,已经是对他很大的认可了,再来就是使用自己的帝王心术,让秦琼快速归心又不敢太过膨胀,所以才会出现只有口头嘉奖而无官职上的奖励。

因为再到后期,不就给他升官了吗?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秦琼(576年——638年),字叔宝,山东省济南人。他不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更是唐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将领。尤其在各种野史和演义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关于楼主的提问,说李渊重赏秦琼,笔者个人表示认同;但如果说,李渊不重用秦琼,那笔者本人就不敢苟同了。

事实上,在李渊当政时期,一直都重用和器重秦琼。甚至于,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也很重用秦琼。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讲述秦琼为何会在后来被李世民弃用。

起初,秦琼只是隋末名将来护儿的一名部将而已,后来追随张须陀,再后来追随李密,又跟李密一起投靠了王世充。

619年,王世充废皇泰主后自己称帝。而且,王世充一贯刚愎自用,任人唯亲,从来就对秦琼心存提防。无奈之下,秦琼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很快就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器重,派遣他一路南征北战。

620年,宋金刚先后攻陷了晋州和浍州等地,使得李唐朝野震动,秦琼受命协助秦王李世民一同前往征讨宋金刚。

战后,秦琼因为功勋卓著而被太祖李渊大肆封赏,除了金银财宝外,还加封其为上柱国。击败了宋金刚和刘武周后,唐军还收服了另一员著名的猛将尉迟恭。

秦琼和尉迟恭,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几乎齐名,两人的武艺和功绩都不分上下。但在李世民眼中,二人的亲疏远近却不尽相同,因为秦琼效忠于李唐江山,而尉迟恭则是效忠于李世民个人。对此,唐朝名臣魏征就曾这样评价:

秦琼是社稷之臣,而非个人之忠臣。

对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相争,秦琼历来极少介入。甚至于,深受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秦琼暗中认为尽管李世民有能力,但李建成应该继承大统。

因此,在事关唐朝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的表现就显得颇为含蓄,远远不及尉迟恭等人来得积极和主动。在《旧唐书》中这样记载:

秦琼从诛建成、元吉。

而《新唐书》中,只记录了尉迟恭、陈咬金等人的功绩,压根就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

笔者个人认为,秦琼很可能没有直接参与这场玄武门之变。即便参与了,也只是消极的应对而已,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因此,在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成功夺权上位,对于秦琼的表现和站位颇为失望。

秦琼虽然还继续身处高位,甚至还和尉迟恭一同被尊为了门神,但在事实上已经不受重用,于是主动提出了病休。据《旧唐书·秦琼传》记载:

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

唐太宗登基后,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了二十四幅大唐功臣的画像,以留待后世进行供奉和瞻仰。

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茂公、秦琼。

被绘制的这二十四幅功臣画像,后世称为“凌烟阁功臣”。而且,这些功臣的排名顺序有先后,皆由李世民根据各自的功绩而钦定。

大家一定发现了,与秦琼齐名,甚至还不如秦琼的尉迟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琼却排名倒数第一。

秦琼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一目了然,充分说明因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再像他的父亲李渊那样重用秦琼。

贞观十二年,郁郁不得志的秦琼在徐州都督的任上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准其陪葬昭陵,追封秦琼为胡国公。


文史不假


李渊既重赏也重用了秦琼啊。

秦琼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追随张须陀,再后来随裴投降李密,不久又跟李密一起投降王世充飘荡数年终于找到李渊这课大树,帮着李渊一起搞事情,被分配到李世民帐下。

跟随李世民数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为大唐建国建立不朽功勋,并且他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秦琼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世人也不会有把秦琼和尉迟敬德画像作为门神的传统。

至于问题所说李渊为何重赏而不重用他?

正是因为李渊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在数次战斗中军功显赫,所以唐朝一建国,李渊就给了他上柱国身份,不过李渊没有当多久皇帝,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才是皇帝,李渊已经没有人事任免权了,他还如何去重用?

至于李世民为何不重用呢?

秦琼算起来其实一直是跟着李世民做事的,但是每次战斗都是冲在最前方,所以唐朝建国后,秦琼已经是伤痕累累,疾病缠身,无法委以多高级别的武官职位,做文官呢也不合适啊?所以更多的只能封赏。

虽然皇帝说话一言九鼎,但是一个疾病缠身的臣子被委以重要官职终究还是会让很多人不满,即便之前功劳甚伟,这和我们现在是类似的,没有什么功劳是可惜白吃一辈子的。

至于凌烟阁排名,太宗在立24功臣牌位的时候,秦琼已经去世5年了,当然也包括一些其它功臣,这只是一个功臣纪念的牌位,并不是按照武力值,贡献值做的排名,所以排第几位和功劳大小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历史随笔


李渊不仅重赏秦琼,而且也重用秦琼。至于题目中说的不重用秦琼,应该是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没有重用秦琼。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是怎么重赏秦琼,又是怎么重用秦琼的。

1.秦琼勇猛异常,又有铮铮铁骨,赢得李渊父子的赏识。

秦琼本是隋朝的官员,先是在来护儿帐下任职,来护儿是这么评价秦琼的,“此人骁勇彪悍,又有气节,将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后来,秦琼先后投奔了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都被委以重职,而且,多次立功。

但是,王世充这个人疑心较重,喜信谗言,品行不端,秦琼不愿意与之为伍,所以,就离他而去,和程咬金一起投向了李渊。

李渊早就听说过秦琼的为人和才能,所以,就将秦琼安排到李世民帐中任职,李世民呢,也对秦琼的大名如雷贯耳,十分敬佩,还没等秦琼立功,就拜他为马军总管,与自己一起镇守长春宫。

可见,李渊父子对秦琼是礼遇有加,一直爱惜他的才干。

2.秦琼击败尉迟恭,成为唐军中立功最多的人,李渊重赏重用他。

武德二年,秦琼投奔了李唐,还没有立功,就做上了马军总管。这一年,宋金刚势头很大,先后攻取了晋州和浍州,给李唐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扼制宋金刚,李世民命令秦琼前去征讨。

宋金刚有一名部将十分英勇,先后俘虏了李唐多名部将,给李唐军队带来很大的威胁,此人就是尉迟恭。

秦琼先是率军在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恭,接着,按照李世民的部署,带领程咬金、李绩攻打宋金刚,宋金刚大败,尉迟恭献出永安、介休两座城池,投靠了李唐。

战后,论功行赏,秦琼的战功最多。李渊感动不已,说出了动情的一段话,“你不顾千里迢迢,抛下妻儿老小,来投奔我,如今,你又为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要赐给你一对金瓶,这还不算,现在把我的肉割下来给你吃,也不足为过”。说完,李渊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赐黄金百两,杂彩6000段,加封上柱国。

后来,李世民以秦琼为先锋,打击王世充。期间,李世民亲自挑选了1000多名精壮之士组成了精锐部队,交由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和翟长孙四人率领。这支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令对手胆战心惊。

他们不仅收服了王世充,也打败了王世充与窦建德的联军,将窦建德斩首处死,这一站,秦琼获封翼国公,赏赐黄金百两。

所以,从这些事情来看,李渊父子不仅重赏了秦琼,也重用了秦琼。至于,玄武门之变后,秦琼没有得到重用还要从下面的事情说起。

1.秦琼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是,内心是比较抵触的,这伤了李世民的心。

玄武门事变就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的政治斗争,秦琼虽然是李唐的翼国公,但是,他不愿意看到李家父子、兄弟骨肉相残,但是,摄于李世民的权威,还是去参加了,不过,没有做出什么积极的贡献。

因此,李世民就疏远了秦琼,不再重用他。

2.秦琼一身是病,年龄较长,不能胜任更多的工作。

秦琼曾经这样说过自己:“我戎马一生,大大小小经历过很多次的燃烧。,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可见,晚年秦琼身体情况大不如从前,无法胜任更多的重要职务,所以,没有得到重用。


读者朋友,您认为秦琼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吐槽!


读史三悟


重赏是因报救命之恩,不重用是秦琼是秦王人,与太子不合,怕危机到李氏江山。


老伙计162720415


秦琼的富贵,秦琼的国公爵位,秦琼的上柱国勋官,都是李渊封的,所以李渊很器重秦琼的,也很重用,这个问题也应该是指秦琼后面跟李世民没有给到大的政治封赏吧。

秦琼最早是在隋朝的军官,兵败后投降于王世允,发现王世允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于是秦琼和程咬金阵前倒戈,跟随了唐军,李渊非常开心得到秦琼程咬金两大将。后来李渊将两人安排给了李世民。而尉迟恭在刘武周手下被唐朝军队击败后投奔李世民麾下的。

秦琼和尉迟恭。无论在正史中还是在评书中,秦琼和尉迟恭皆是武艺超群的好汉,两人武艺、功劳不分上下。在两人的使用上,李世民一般派秦琼进行攻击,而让尉迟恭保护自己。这里也可以看来秦琼效忠于李渊的大唐而不是李世民个人,而尉迟恭就是更多效忠李世民个人。

虽然秦琼和尉迟恭是隋唐时期并称的名将,然而在论功行赏时,两人待遇却天差地别。在凌烟阁中,两人的差别就十分明显。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排名第7,封赏1300户;而秦琼呢?被封为胡国公,排名倒数第一,封赏700户。秦琼不仅排名比尉迟恭低17位,封户更只及尉迟恭一半。其实答案就在玄武门之变上面。

对于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是他登基夺位最关键的一步。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的表现当数第一。首先,李世民骑马追击李元吉时被树枝绊倒,险些被自己弟弟用弓弦勒死。幸好尉迟恭及时赶到,吓走了李元吉,才救了李世民一命。随后,尉迟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立下了大功。成功击杀太子和齐王后,尉迟恭又亲自带兵向李渊逼宫,并奏请其亲笔写了道诏令,命令各部人马一并听从秦王处置。由此,玄武门之变才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告终。

而对比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甚至可以说是毫无作为,只是在《旧唐书》本传中带了一句:“从诛建成、元吉 ”,但《新唐书》中却压根没有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在个人看来,秦琼可能参与了政变,但没有起什么作用,甚至只是消极应对。

魏征曾评价秦琼:“他是社稷之臣,而非个人之忠臣”。对于玄武门之变这种骨肉相残,并谋朝篡位的行为,秦琼很难有什么好脸色,所以在表现上不如尉迟恭积极。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以身体有病为由,不再参与朝政。《旧唐书·秦琼传》中记载,“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秦琼告诉大家,自己生病是很正常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秦琼与尉迟恭实力相当,前者封赏却只及后者一半,官场上相差甚远。


叨说历史


秦琼跟尉迟敬德都是大唐时期的开过功臣,秦琼甚至比尉迟敬德名气更大,但是秦琼一直没有到皇帝重用,反观尉迟敬德不仅官越做越大,而且皇帝还把公主嫁给了他。

这是为什么呢?秦琼最早是在隋朝的军官,后来兵败投降于王世允,但是王世允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于是秦琼跟程咬金阵前倒戈,进了唐军。李源是非常开心得了两员大奖。李渊将二人安排给了李世民。

这个时候尉迟敬德和宋金跟唐一直在战,尉迟敬德太厉害了,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山西南部,离长安城很近了。就差把李渊的窝给端了。 这时候李渊派李世民出马,李世民带着秦琼一路奔向沙场,在山西闻喜打败了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败的是心服口服,对秦琼也是一个佩服。李渊非常高兴,对秦琼非常欣赏。

秦琼虽然跟随李世民打仗,但是私下跟李世民私交甚少,在李世民看来,秦琼衷心的是大唐而非自己,秦琼更像是李渊派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的一颗棋子。而尉迟敬德在闻喜节节败退,逃到突厥,最后没办法只好投降,没多久尉迟敬德手下的人开始叛逃,很多人建议李世民杀了尉迟敬德,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是个可用之才,并没有听信他人之言,于是想要收买他的人心。李世民给尉迟敬德拿了些银两说放他走,一番肺腑将尉迟敬德感动了。李世民觉得尉迟敬德对自己有恩,所以可以为自己所用。

这就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在官场上为何相差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