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系列序

坦克发源于一战时期。作为装甲、火力、速度的结合体,其直至今日仍是陆上作战的主力军事装备。其功能从最初的堑壕战渐渐发展至如今的反装甲、反步兵、反工事等,几乎无所不能。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作为美国全球部署的先锋兵种,对以坦克为首的陆上装甲力量的运用极大地巩固了美国的全球霸权。本系列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美国1945年至今的坦克及其发展史。本文为《全球霸权的马前卒——美国战后主力坦克发展史》系列之(三)。笔者将在本文介绍90毫米M48。

设计

笔者在M47文章中多次提到,M47是一款过渡性质十分浓厚的产品(其实M46也是)。从M26到M47,美国人一直在为陆军主战装备标准化不懈努力,同时由于M46与M47坦克所搭载的90毫米M3系列坦克炮威力不尽人意,美国陆军开始寻求一种新型的中型坦克。与M47改自T42不同,美国陆军这一次把目光投向了T43重型坦克。

1950年,根据美国军械委员会第33791号文件,美国陆军委托克莱斯勒公司为其研发一型全新的中型坦克。1951年2月27日,项目正式启动,研发代号T48。虽然“48”的编号承自M46、M47,但事实上T48是一型从炮塔到底盘都是全新的坦克。从外观上看,T48与它的“巴顿”前辈们最大的区别便是船形铸造车体和半球形铸造炮塔(无独有偶,大洋另一端的苏联T54坦克也是半球形铸造炮塔,而这两种坦克当时都不被对方所知晓)。40年代总结的经验得出副驾驶即航向机枪手对于一款现代的坦克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因此,T48坦克使用4人车组。1953年,在获得军械委员会的许可后,T48被定型为M48,并由乔治·巴顿的夫人碧翠丝·巴顿女士正式命名为90毫米炮坦克M48“巴顿”。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T48坦克

底盘与动力

M48的底盘比M46/47更大,但更低矮。得益于低矮的底盘和宽大的车身,M48的重心得以降低,被弹率也得以减少。根据美国人对苏联Д-54坦克炮的初步情报,M48的主装甲被提高至110毫米的标准。为了提高装甲等效降低被击穿几率,克莱斯勒公司为M48研发了一种全新的装甲形制,即“青蛙”船形车体。

船形车体的正面装甲呈圆弧形,倾斜度从53°到60°不等,装甲厚度从65毫米至110毫米不等。相信玩过军武类游戏的朋友都体会过,美国的“青蛙”车体的正面等效可以用“魔法”来形容。不难想到,船形车体的装甲等效处处不等,这极大降低了被击穿几率。而船形车体的设计目的正是如此:使用坚固且诡异的首下迎弹,而首上采用大倾角斜面,可以削减装甲、减轻质量。首下迎弹设计也是当今主流主战坦克采用的思想。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M48的“青蛙”装甲


M48显眼的六对负重轮继承自M46/47。而早期型M48与前辈们一致,拥有5对托带轮和一对小轮(从M48A2起删去小轮、托带轮减为3对)。但M48使用相比其前辈更宽的履带以减少对地压强,提高其在崎岖地形的机动性。同时采用双面挂胶设计(即内外都覆有橡胶块)最大限度地减少行动阻力。这款履带一直沿用至今天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祖传的大陆AV-1790汽油发动机又在M48上出现了。不过这次克莱斯勒公司使用的是大陆公司推出的最新改进型AV-1790-5B(M48早期型),810马力在当时可谓澎湃,驱动一辆49吨的坦克到达30英里(48公里)的时速相当绰绰有余。不过后期测试中发现,汽油的固有物理性质导致M48在被击中后非常容易起火。因此从后期改进的M48A3开始,AVDS-1790柴油机便成为了美国坦克使用的主力发动机(此发动机的1500马力终极“改进型”AVCR-1790甚至成为了M1坦克在研发中的备选动力)。

武装与乘员

第一眼看去,M48的炮塔给我的印象便是与M46、T42截然不同的设计。克莱斯勒的设计者直接推翻了前几型坦克的炮塔设计,打破窠臼,设计出了一款全新的半球形铸造炮塔。这款炮塔的设计理念与其底盘一致,都是提高装甲等效、降低重心。半球形炮塔的防护能力不必多说。在复合装甲出现之前,半球形炮塔是提高跳弹几率的最佳设计。炮塔正面装甲达到了180毫米( 不包括炮盾部分),而显眼的方形炮盾的厚度有110毫米。也就是说,同时代的任何一型苏联坦克都无法贯穿M48的炮塔正面(100毫米Д-54坦克炮在正常距离的穿深约200毫米,122毫米М-62坦克炮则约为250毫米)。

T48原先并未安装车长塔,但是自M48A1投产,M48便拥有了一个显著的特征。不过有使用国如以色列、西德在改进过程中又删去了这个车长塔。

笔者在T42与M47一文中提到过,美国坦克还有一个标志即炮塔两侧的小耳朵:M48沿用了T42与T43坦克上的T46E1合像式测距仪。测距仪基线长约3.2米,能够配合7.62毫米M1919A4同轴机枪为主炮射击提供校射参数。

M48作为一款全新产品,自然也要使用全新的主炮:M41型90毫米主炮。其实在T48研制初期,克莱斯勒公司便有意使T48装备105毫米主炮。但由于90毫米炮弹积压,因此M48早期型采用自M3改进而来的90毫米M41主炮。M41主炮标志性的特征便是其T形制退器。M48搭载的M41主炮使用M87型炮闩,提高了炮弹的初速,增加了炮弹穿深至400米约350毫米均质钢。M48可装载各型90毫米炮弹共60发。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M48四视线图,没有硕大的车长塔,注意其车尾排气口并不是格栅样式

炮手的位置位于炮塔右侧,而车长的位置在他的后方;装填手则位于炮塔的左边。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M48剖视图

生产与初期改进

由于M48A3起,M48与M60并无显著差别,因此本部分只提及至M48A2.

M48于1952年投产,其生产厂商除克莱斯勒公司外,还有费舍尔兵工厂和福特公司。根据厂商档案显示,各型M48共生产11703辆。最初的100辆M48因为主炮缺陷而被陆军拒收,改为M48C成为教练车。M48在早期生产中还针对服役情况为驾驶员增加了红外夜视装置。

·M48A1推出于1955年,做了些小修小补,装备M1车长塔。不过这个车长塔较拥挤,使得内部的M2HB重机枪的备弹减少至50发。M48A1增大了驾驶员舱盖方便出入。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M48A1,安装了M1车长塔


·M48A2是M48的第一个重大改进型,推出于1956年。换用AVI-1790-7燃油喷射引擎与新的变速箱。而车体后部的引擎排气口也改为了为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格栅样式,目的是为了降低红外信号。AVI-1790发动机体积更小,因此得以改装一个1270升的油箱,提升M48A2的续航能力至约260公里(160英里)。M48A2的改进还有:

·新的炮塔控制系统;

·更高效的引擎空气滤清器;

·重新调校的悬挂;

·删去小轮和第二、第四对托带轮(这么多托带轮的确是无用设计);

·M17测距仪(M48A2C)。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越南战场上的M48A2,注意其车尾格栅排气口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西德的M48A2,注意其托带轮个数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AVI-1790发动机

出口与服役

第一辆M48坦克于1952年4月开下生产线。除美国外,M48、M48A1、M48A2的使用者还有:

·M48:西德、伊朗、突尼斯、土耳其、南越等;

·M48A1:西德、黎巴嫩等;

·M48A2:西德、以色列、约旦等。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西班牙的M48


M48坦克是多个国家多次冲突与战争中的主角。

在复活节攻势期间,两辆M48于山坡上对进犯的北越战车展开攻击,在交战中击毁了十余辆T-54/55以及PT-76坦克,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M48坦克表现得都十分活跃;

中流砥柱——“巴顿”系列(中)90毫米M48

越南战场上的M48


在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的M48和百夫长一起,给阿拉伯军队的T-54/55造成了很大损失;

在印巴冲突期间,印军的百夫长和巴军的M48曾有过多次交手,巴基斯坦陆军手中的M48和印军交战的战绩并不是很好看,仅仅对印军一个据点的进攻,巴基斯坦就损失了将近100辆M48坦克,后来掌握制空权的巴基斯坦依靠空中力量将百夫长一辆一辆打成废铁,巴军才得以攻克印军的据点。

无数次的战役证明,M48坦克不一定是冷战早期最优秀的坦克,但无疑是一款成功的坦克。美国的全球霸权正是在这逾万辆的M48中一步步体现。作为冷战早期装甲力量的中流砥柱,M48在全球各地代表着属于美国的利益。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