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三次急行军:兵贵神速

首开急行军作战之先河:戚家军怒战花街

谈到急行军作战的经典战役,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飞夺泸定桥:长征途中,红二师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其中夜间冒雨急行军110华里,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边。

然而,在450年前,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早已创造过这种奇迹。 嘉靖四十年(1561),大股倭寇偷袭防备薄弱的台州府城,形势危急。戚继光当机立断,带领他的一千五百戚家军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夜急行军110华里与倭寇在台州城下相遇。当时的戚家军已两顿饭没吃,又负重25斤一夜急行,早已疲惫不堪,更严峻的是,当时进犯的真倭寇就有三千多人,再加上其他的足有八九千人之多。而此前,明军从未有过以少打多的先例,一战龙山所,明军四千人设伏倭寇八百人;二战龙山所是两万人打两千人,如此优势兵力结果都是反被倭寇追着打。但是,戚继光没有选择避敌锋芒,他认为这正是检验他这支钢铁部队成色的时候,毅然决然在花街镇打了一场遭遇战。此战,歼灭倭寇一千多人,而戚家军仅仅牺牲3人,堪称中国巷战史上的奇迹! 而花街之战,仅仅只是整个台州大捷十三场大战中的一场。整个台州战役打下来,戚家军毙敌伍仟伍佰多人,而自己仅仅只付出阵亡20人的代价。不要说中国战争史,就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辉煌战绩!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三次急行军:兵贵神速

耳熟能详的急行军典范----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要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

在当时的环境下,红军长征途中既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又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能完成星夜兼行240华里的山路,无可厚非的算是一种奇迹!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三次急行军:兵贵神速

穿插迂回作战的范例----抢占三所里

1950年11月朝鲜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113师奉命在朝鲜价川以南地区,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穿插迂回战斗。11月27日晚,第113师从德川以南沿安山里、船街里、龙召里开进,在极度疲劳情况下14小时急行军70多公里,于28日8时许进至三所里并抢占三所里,接着又分兵抢占龙源里,南阻北抗,顽强坚守三所里、龙源里,成功截击由北向南撤退及由南向北救援之敌,配合志愿军正面部队围歼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战斗持续至12月1日,113师共毙伤俘虏“联合国军”3000余人,缴获汽车500余辆。

113师的穿插迂回作战是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全局中的一个关键行动,圆满达成切断美军退路和阻其援兵的目的。

  着眼全局,确保实现整体意图。113师受领向三所里穿插迂回的任务后,始终做到胸中有全局,正确理解任务,深刻把握完成这一任务将对全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坚决服从命令,立即行动,以服务战役全局需要。113师认识到,能否堵住敌人,是关系到这次战役在西线能不能大量歼敌的一个重大战斗行动,因而在阻击作战中,树立了高度的全局观念,坚定地从战役全局出发,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扼守阵地,坚决堵住敌人,为我主力争取到可贵的时间,达成了在西线大量歼灭敌人的目的。由于该师及时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割断了敌人前后联系,彻底动摇了敌人的战役布势,迫使“联合国军”由北进变成南退最后西逃。未来组织实施穿插迂回作战,面临严峻挑战,担任穿插迂回任务的部队,更要牢固树立高度的全局观念,自觉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勇于挑重担,并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快速行动、抢占先机、英勇战斗,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达成上级作战意图。

  灵活机动,创新完成穿插任务。为按时到点到位,及时卡住敌退路,113师全体官兵做到了沉着、勇敢、坚韧不拔,敢于克服穿插过程中遇到的任何艰难困苦,做到毫不动摇,并能审时度势,机断行事,灵活机动完成任务。在连续行军作战极度疲劳的情况下,指挥员的决心仍然是“爬也要爬到三所里去堵住敌人”,坚定地指挥与激励部队快速前进。为确保顺利到达三所里,师指挥员实施了灵活的指挥,28日天明后,在白天开进受敌人飞机威胁的情况下,命令部队去掉伪装,使敌机误认为是“自己人”,从高空飞过;当部队穿插到三所里后,师指挥员发现龙源里这个交通要道,即不待上级指示,果断命令337团抢占该地,切断了敌人南逃的另一条必经之路。未来组织实施穿插迂回作战,对抗将更加激烈,更需要指挥员有坚定的决心和冷静的头脑,认真分析判断情况,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讲求指挥艺术,因势利导,灵活应变,千方百计完成穿插迂回任务。

  插堵结合,及时有效断敌退路。这次穿插迂回作战任务是通过插得进、堵得住来完成的。为确保插得进,113师缜密选择穿插迂回的道路和目标,灵活进行穿插编组、运用战术手段。穿插路线选择在美第9军右翼暴露的翼侧与韩第2军的接合部,所指目标三所里是军隅里附近地域之敌通往其后方必经的交通要道。因此部队一到三所里,敌人就动摇并由进攻转为退却;穿插过程中,组织两套前卫和尖兵,一旦与敌人遭遇,即交替掩护本队前进,使主力不受羁绊,直指目标三所里。为确保堵得住,113师到达三所里、龙源里之后,立即向敌人发起攻击抢占要点,并选择道路两侧的高地为主要阵地,作了纵深梯次的配置,争取一切时间抢修工事,浴血奋战,以勇猛顽强的作风和高昂的士气,打退敌人飞机大炮支援坦克步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有效地堵住了北逃南援之敌。未来组织实施穿插迂回作战,应选择敌防御间隙、有良好地形条件,便于防敌侦察能隐蔽接敌、便于快速机动的路线进行迂回,并利用不良天候、敌疏忽之隙实施,穿插目标应直指敌支撑体系的要害目标或卡点控道的关键目标,以坚决的行动打乱割裂敌整体部署。

  周密保障,顺利完成远距迂回。113师为顺利完成远距离的穿插迂回,组织了周密细致的保障。为获取迂回路线敌部署、道路等情报信息,该师以侦察连配属工兵、电台,在军侦察支队编成内提前渗透敌后,侦察敌情,查明地形。在穿插迂回途中,师又组织先遣侦察分队,先于主力前进,调查路线,找向导、设路标,设调整哨等,保证了部队一夜急进70多公里,且没有部队走错路,没有人失去联系;为确保远距离穿插联得上、通得了,能及时上报情况和下达任务,师与各团建立了顺畅的电台联系;师要求各部分队携带充足的弹药和5天的干粮,并组织骡马队运送与补充弹药,确保快速穿插迂回到位,并能持续坚守与阻击。未来组织实施穿插迂回作战,必须周密组织侦察情报保障,及时获取穿插迂回路线敌情及战场环境情况;周密组织机动道路保障、立体防护,确保快速顺利穿插;周密组织弹药饮食保障,确保穿插迂回部队具有独立作战能力、持续作战能力。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三次急行军:兵贵神速


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三次急行军:兵贵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