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两百字评论曹操?

梁上不是君子


三国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曹操更是一代枭雄。曹操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是比较负面的形象,然而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如此,这当然要拜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所赐。

曹操是有担当的,董卓入京之后,山东诸地多有反抗联军,到大多是隔岸观火之辈,真正拿出行动的只有曹操等一些人。

实际上,东汉末期朝廷已经没有任何权威,汉献帝四处漂泊甚至吃不上饭,但曹操将献帝迎到许昌,礼遇有加,汉献帝也感动不已。当然,这里面也有政治需求,毕竟皇帝是一面大旗,掌握了皇帝就掌握了天下正统。

曹操一生并未称帝,最后只是称魏王,曹丕称帝之后追封其为魏武帝。虽然不能说他不想称帝,毕竟有足够的的实力,任何人都是有野心的。

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现代人,应该客观认识这段历史,客观认识曹操,难道他所受到的非议,只是因为曹操不姓“刘”?




都趣


真实的纠结的曹操

《三国演义》大宴铜雀台那一回里,曹操有一段著名的自白。他最初的梦想,不过是死后的墓碑刻上“大汉征西将军”的名号而已。

在那天下大乱的岁月里,曹操也是奋力求生。有父亲被杀,失去理智残酷屠城的黑历史。

也有“要不是孤,不知天下有几人封王。”的历史担当。

忠臣孝子的情结,是中国人骨子里烙印。

曹操也不例外,终其一生也是大汉的臣子。

刘皇叔可是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就称帝了。

最终留下了,我还是作周文王吧,之政治遗嘱。

眼不见为净,反正大汉朝在我手里,好好的!!



我是义志通语


关于曹操,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有他的传记。他是个聪明机智,很有才干,一生做了许多大事的人。但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人们把小说中的曹操当成了历史上的曹操,一提起曹操就认为他是个奸诈、狡猾、阴险的人物。这是很不应该的。我认为研究三国的历史也好,小说《三国演义》也好,首先应该把历史上的曹操和小说、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区分开来,还历史上曹操的本来面目。

历史上的曹操是位有成就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由于家庭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决定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先看看几位大人物对他的评价吧:

一、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二、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可是在在戏曲舞台上,曹操的形象已定型,其基本扮相均为勾白脸,三角眼,深皱纹,挂黑满,与奸臣赵高、严嵩的扮相一类。表演上奸诈多疑,工于心计,多思多虑。但又常常中人计谋,上当受骗。曾操己成为文艺作品和戏曲舞台上反面人物的典型。

所以在1959年5月15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


开喉箭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1-2]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3] ,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论文功,当时的人没有几人能够比得上的,气壮山河的诗词,现在读起来都大气磅礴;他也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只要是人才,他从不吝惜你是什么样的人人,只要你能发挥最大的才能来帮助他实现抱负,那你就能够被重用;

但他也不能够容忍对父母有异心的人,曹操从小就被送到太监的身边抚养,作为养子,他很愤怒,但是他知道父母是生育自己的人,不能够随便辱骂,所以他杀了孔融。

在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一片祥和,都城内没有百姓胡闹,频繁杀人的情况。他主张立法严明,不冤枉一个小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虽然有时候因为猜忌和顾虑错杀了人,包括杨修,这都是作为一个当权者该有的猜疑之心。当然这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吕伯奢一家被他残忍杀害,是他生前和死后,无论何时都存在的污点。

人们说他是一位奸雄,为了达到目的不惜杀掉任何的人。的确,曹操非常的心狠手辣,以至于让手下的人都非常的忌惮他,所以他身边的人不敢肆意妄为。诸葛亮仁厚,但是他身边总出现一些捣乱的人。这个方面没法说得清楚。


广慷Talk


1、奸诈。提到曹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诈形象。为什么一提到曹操,人们就觉得他是一个奸诈的人呢?当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的。

(1)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较奸诈吧。在三国演义的很多回合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诈2)曹操篡汉。民间认为曹操是个奸诈小人,还有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篡汉。在古代的时候,皇帝就是一国之本,国之根基,但是曹操却要自己当皇帝,肯定就要受到人民的唾骂,从这个方面来说也应该是人民认为他奸诈从而不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吧。

(3)最后可能还因为曹操说了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负我”的话,让人们更加痛恨他的奸诈。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到老朋友家去休息,突然听到朋友家有磨刀子的声音,以为被出卖,于是把他们一家都杀了,可是到后面才发现是他误杀了朋友一家,于是说下了上面的话。也许就是因为以上的几个原因,所以才让人们一提到曹操就想到他的奸诈吧。


我们以史为师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张秀杰450


治世之贤能,乱世之奸雄。是一代英豪。当时是群雄逐鹿,只能强者才能领导群雄。曹操文武双全,当时政治,文化,农业发展都做出巨大功献。古今少有。在北方广泛的屯田,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社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还精读于兵法《孙子略解》《孟德新书》等。他精通音律善于作诗歌,舒发政治报负。写出当时的人民苦难的生活,慷慨悲凉。曹操的特征①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暴戾,狡诈,野心勃勃。②有过人胆识才干,谋略超群。③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④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泡沫65599


乱世之枭雄!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当世英雄、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说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说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


军武世界


题主的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辩证完整看待的。

首先,不得不把曹操的军事政治功绩放在最前面说,这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是最宏观最伟大的成就,也就是从一个出身于宦官家庭的无名小卒成长为打下中国半壁江山,统领千军万马的领袖,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曹操就是这样一个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领导者,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赘言了。

其次我想谈一下曹操让我觉得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的小细节。第一,他是一个很爱老婆的人,史书记载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他的长子曹昂战死后悲伤离去,而曹操觉得愧对于夫人曾去往丁夫人住处想劝她回去,夫人执意不肯曹操才怅然离去,想想在古代一夫多妻的体制下能做到这样的男人真的不多。第二,曹操在北方兴修水利,采用屯田制,使北方的生产力恢复很多,许多百姓都能从战争的痛苦中走出来,这又是曹操勤政爱民的一面。第三,曹操又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在他的宫殿里是可以看到打过补丁的东西,为节约粮食他规定一餐饭只能有一样荤菜,侍女的鞋都不能用两种颜色的布缝制,这是他勤俭节约的一面。第四,曹操死后并没有像传说那样布下七十二疑冢,而是留下遗书要在自己死后穿普通衣服下葬,不要奢华的陪葬品,不许戍边将士返回,虽然他死后曹丕没有全部按照他的遗嘱做,但他作为一代领袖能这样说已经很令人钦佩。

这样的细节很多,也许就是这种种细节之处让我感受到曹操的魅力,感受到了他与那些晚年荒淫无度的帝王的不同之处。

当然人非圣贤,他也有很多缺点,包括好色,多疑,有时候残忍,他的很多所谓的缺点其实在每一个能做出开天辟地般丰功伟绩的领袖身上都有,所以我选择包容,而去学习他身上的闪光点,给我自己以启迪。



亦之丶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也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英雄纷纷出来争抢地盘,其中夹杂着一位‘枭雄’,他的名字叫曹操。说曹操是枭雄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许劭有一句话对曹操评价最为正确:“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从最初征讨黄巾军到董卓灭亡期间,首先想到的是东汉的利益,汉献帝的利益,打败数万黄巾军,对于几十万的俘虏,曹操明白,天子尚在不允许手下拥有‘私兵’,二话不说直接放了。汉献帝被董卓胁迫时,曹操一心想要解救汉献帝于‘水火之中’,十八路诸侯成立后,一路连克至洛阳,董卓被迫成都长安,撤退之时即是董卓灭亡之日。无奈的是关中各路诸侯得到消息后却‘日置高酒会,不思进取’,愚蠢的错过了解救汉献帝、诛杀董卓的良机。数次被冷落后,是曹操不顾个人生命,率领本部兵马拦截董卓,试图将汉献帝从‘恶魔’手中解救,可惜追击过程中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所败。

吕布刺杀董卓后,天下诸侯纷纷争抢地盘,曹操却没有这样做,他明白,汉献帝还活着,东汉需要振兴。于是亲自前往洛阳将无人问津的汉献帝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接往许都。虽然汉献帝落魄成不像个皇帝,但曹操还是将他奉为天子,而且细心的曹操还办了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送还赏赐。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在位期间把江山丢了;最痛苦的莫过于江山在,无人可差遣,各自为政。汉献帝面临的就是最痛苦的,不光痛苦而且还很没面子。

曹操在洛阳见到汉献帝时,蓬头垢发跟一个要饭的没什么两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多么希望地上有条缝能够钻进去避一避。曹操很聪明,不去关注皇帝及诸位大臣们的仪态,行君臣之礼时,眼中皆是诚恳,汉献帝见此为之动容,这才决意跟随曹操回许都。回到许都后,曹操安置好汉献帝后,紧接着派人送还‘赏赐’,什么御赐的杯子、盆子、筷子、碗等等一大堆生活日用品,曹操的做法可以说给足了面子。你想想,洛阳时汉献帝都快成要饭的了,身上肯定没钱,也许有一帮文臣在的时候汉献帝才觉得自己算个皇帝,没有了他们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信当今天子是这熊样。曹操的做法让所有人认为:这不是臣子施舍给天子的,而是天子收回曾经赏赐的东西。做臣子的理应帮忙保管这些御物而没有权利使用他们,如今天子需要这些东西,做臣子的当然如数奉还了!

曹操不仅送还汉献帝的赏赐,还要收复东汉失去的领土。攻伐张绣、斩吕布、败袁绍、灭袁术,曹操的势力扶摇直上,最初的信念也开始动摇。而那些被曹操救下的文臣,太平久了开始出来作妖,纷纷跳出来指责曹操:“曹操,你‘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董卓有什么区别?!”“曹操,你这个恶魔,竟然不顾天子意愿,肆意发动战争,百姓疾苦,天下动荡,你有什么功劳可谈?!”“曹操,你加封九锡,自封为王,是想要造反吗?!”“曹操,你…”终于,曹操烦了,跟这些自诩正义的家伙谈道义简直是对牛弹琴,既然如此,那就杀吧!

杀完孔融再杀祢衡,接着又把杨修杀死,这些人被搞死后,世界算是清静了不少,他们眼中,只能付出没有回报,如果索要回报你便是恶人,所以曹操不会成为‘圣人’,只能成为恶人,之前所有的功劳也将被抹杀的一干二净。

当曹操权力进一步巩固,枭雄本色一览无遗,从一开始接到汉献帝至许都,如果是太平盛世那么曹操也许会继续繁衍生息自己的宦官世家,成为一个‘治世能臣’。可惜生逢乱世,在那些‘圣人’的监督下,能臣是活不太久的。曹操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当前的形势,成不了能臣,只能做一个枭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