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場中路是上海外環線以內正北方一條東西向交通幹道,東起逸仙路、西止滬太路,建於1936年,全長約6千多米。許多人常來常往,似乎感到場中路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歷史和風景。其實不然,場中路是一條穿越上海寶山、北靜安(閘北)和虹口三個地區的馬路,八十多年來也留下了不少歷史變遷的印跡,是一條充分見證地境四周由農村田野向城市化演進的馬路。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場中路街景

1983年左右,共和新路以西的場中路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拓寬改造,場中路由過去的“羊場小道”一躍而成兩車道的現代化馬路。好像是一眨眼的功夫,路邊的自然村和田野小河漸漸消失了,山泉路、曲沃路、臨汾路、保德路等以山西省地名為路名的馬路紛紛誕生。幸福公寓、綠泉公寓、北傑公寓、龍興家園等現代化的小區樓房拔地而起。場中路的路況與路景已與一些市中心馬路無異。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場中路街景(北傑公寓)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場中路街景

但與一般馬路不同的是,至今場中路上從東到西仍有南泗塘、西泗塘、東茭涇三條比較大的河流橫穿,風景獨好。有河自然就有橋,因此場中路上不少路段仍呈“此起彼伏”狀。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如果乘187路公車從西往東行駛,常常從車窗外依次看見三號橋、二號橋,卻不見一號橋。但如果再仔細查看的話,場中路上確實是有三座橋,從東到西依次是忠烈橋、二號橋、三號橋。顯然忠烈橋應該是“一號橋”,但為什麼“一號橋”會稱忠烈橋?既然“一號橋”成了忠烈橋,那麼後面兩座橋按順序編號的話應該是一號橋和二號橋了, 但為什麼卻又仍按實際的

橋數排列?這其中有什麼典故和歷史地理淵源呢?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場中路街景

場中路在修築之後的長時間內只是連通中山路(後改名逸仙路)和大場(鎮)之間的一條鄉間小道。1958年以後,隨著彭浦工業區的建設,共和新路向北延伸,場中路兩側才陸續建起一些倉庫、商店、工廠、運輸公司和牧場。所以在1983年之前,場中路兩側基本還是分散的自然村、廣袤的田野和縱橫交織的小河,一派田園風光。直到1990年之前,場中路從東到西尚有5座橋,依次是忠烈橋、一號橋、二號橋、三號橋、四號橋。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場中路街景(三號橋北側)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東茭涇畔風光(三號橋畔)

當時忠烈橋是橫跨斜塘河上的一座橋,得名於橋西北面的無名英雄忠烈墓。忠烈墓是1932年3月以後,為安葬和紀念在“一.二八淞滬戰爭中陣亡的我軍將士和普通平民,寶山人民集資建造的墓地。所以通向墓地的一條小路就稱為無名英雄路,又稱忠烈路,墓地前的這座橋樑自然就叫做忠烈橋。但是後來在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中,此地遭到日寇飛機的狂轟亂炸,無名英雄忠烈墓被炸燬,地境四周也漸漸變成了農田和村莊,但是忠烈橋這個橋名卻保存下來。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昔日無名英雄忠烈墓方位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南泗塘河畔風光(水電路段)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忠烈橋橋景

1984年忠烈橋被重修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型公路橋。原無名英雄路因連通沽源路而改名沽源支路。同時橋東堍南側新建了9幢六層樓新工房,圍合成一個小區,小區命名為“忠烈小區”。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忠烈小區大門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沽源支路街景(原忠烈路)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沽源支路街景

如今無名英雄忠烈墓早已湮滅,但是忠烈小區內置有“忠烈石景”等雕塑文字標語景觀,與忠烈橋相互映襯,還是能讓人感受到此地獨有的歷史氣息和文脈 ,對“忠烈們”有一種敬仰和懷想。斜塘河改名為南泗塘,2005年忠烈橋再次加固修建,是連通場中路東西交通的一座繁忙小橋。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忠烈石景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忠烈石景

從忠烈橋向西約數百米左右,便是西泗塘河,河流由北向南灣灣曲曲,最終併入俞涇浦。橫跨河上的一座鋼筋混凝土橋便是二號橋。但在1990年之前,西泗塘河稱新塘港,現在的二號橋稱一號橋,因為從東到西排列,除了忠烈橋,此橋確實為此後路段上的第一座撟,為方便人們記憶和指認,便順理成章稱為一號橋。如此,向西過共和新路,曲沃路附近的“洪橋村”口便是二號橋。再往西到東茭涇,河上的橋便稱三號橋。三號橋往西便是平民村,村口的一座小橋便稱四號橋。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現西泗塘河風光(二號橋、原稱新塘港)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二號橋橋景(原稱一號橋)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二號橋橋畔風光


然而1990年之後,隨著共和新路南北高架橋的建造和地鐵1號線彭浦新村站的開通,曲沃路、三泉路等馬路的延伸和拓寬以及兩條小河填沒,二號橋和四號橋便消失了。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地鐵彭浦新村站站景

隨著周邊道路的發展,場中路西部的某些路段又成為“瓶頸”。2014年前後,這裡再次進行拓寬改造,有關部門經過充分“挖潛”,採取縮短上街沿、移走行道樹、搬遷“釘子戶”等方法,終於使這一段的場中路由以前的四車道馬路變為六車道馬路,增加了隔離護欄,開車、騎車者安全係數大增,整個馬路也變得更加暢通和漂亮、整潔起來。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東茭涇綜合綠地標示牌

同時改建加寬了三號橋,在橋的北側東岸建造了長達1650多米的東茭涇沿線綜合綠地。種植香樟、銀杏、櫻花、桂花等多種喬灌木,搭配大面積地被和草坪、球場、跑道,是集生態保護、遊憩健身、雨水收集、園藝文化為一體的大型公共綠地,既滿足了周圍居民的健身要求,也為場中路帶來現代化的河濱景觀,使漫步在這裡的居民心情愉悅,笑語飛揚。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東茭涇沿線綜合綠地風光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東茭涇畔的閘北第八中學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閘北第八中學圍欄

本來按照實際情況,在前面“二號橋”消失時,此地“三號橋”應該補位改名“二號橋”的,但為什麼又沒改呢?其實,地名的演變本身也是歷史,地名的更改也需考慮它的延續性。原來“三號橋”四周因有第二牧場和牛奶公司、乳品五廠等企業和商業實施及自然村,是昔日場中路上一個比較知名的路段,很早公交北瀏線就在此設立“三號橋站”。一說起“三號橋”,四周居民無人不知。所以貿然改名,恐怕又會引起認知上混亂,更重要的是“三號橋”這個看似沒有任何地域色彩的數字,其實已經包含四周居民的情感記憶,蘊藏著特定的歷史習俗意義,所以“三號橋”還是三號橋。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三號橋橋景

為什麼場中路上有三號橋、二號橋,卻無一號橋?

今公交“場中路三號橋”站站牌

但是這樣一來,有一號橋、三號橋,沒有二號橋,也會引起凝問甚至歧義,所以綜合考慮之後,將原來的一號橋改為二號橋,這樣場中路從東到西:忠烈橋(實際的一號橋)、二號橋(西泗塘橋)、三號橋(東茭涇橋)依次排列,既保留了歷史習俗地名(三號橋),又遵從人們的認知規律,這也是一種保護城市歷史文脈的“便民”舉措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