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年輕時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愛豆伴醬


郭德綱

,無疑是當今相聲界“大紅人”,除了說相聲,主持、脫口秀、拍電影亦風生水起,比這些更著名的就是他的各種語錄——

不明任何情況就叫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得離他遠一點,雷劈他都會連累到你。

作為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人,自然有人喜歡有人罵,有人覺得他嘴碎,我看他活得真,有人覺得他詼諧,我看是他受苦比較深。

今天,不聊八卦聊聊人生的起伏變化,看看這位相聲大師如何練就?

所謂才華,都是苦裡“泡”出的

1973年,郭德綱生於天津。

父親是名警察,小時侯,母親身體不好,他常被父親帶到單位,在父親的管片兒內,有個紅橋俱樂部,那時常演些戲曲,父親工作時,他便被安排在這裡。

7歲的時候,郭德綱就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8歲開始學習相聲,15歲他學習梆子,隨後又學唱評劇。

他表演過蝴蝶杯,也表演過打金枝等知名劇目,幼時的這些戲曲和曲藝演出,影響了郭德綱後來的人生。

為了在相聲界發展,郭德綱曾“三進京”。1988年,15歲的郭德綱第一次進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下邊的一個說唱團,在團裡待了一年,被退回天津。

為了餬口,郭德綱在天津各種小劇團裡唱戲,過上“跑江湖”的日子。後來,不甘心離開相聲藝術的郭德綱第二次來到北京,但因為找不到接納他的相聲表演團體,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津了。

1995年,24歲的郭德綱第三次進京,這一次他從最底層幹起,給各種劇團唱戲、打雜、做零工,一有機會就堅持創作相聲段子。

那個時候,郭德綱只是一個在北京和天津“跑堂”的一個草根藝人,為了參加一次相聲演出,他借鄰居一輛自行車騎了40公里,結果表演結束後車壞在路上。

郭德綱硬是推著車,藉著月光,走回了蒲黃榆,回到家後,他大哭一場,不知未來的路在那裡,而青春就這樣一天天飛馳。

由於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也沒有一家戲圓子肯收留,郭德綱的情況始終沒有好轉,他只好去幫別人配音、做後期、寫劇本,甚至還去電影廠門口跑過龍套。

這時,由於對相聲的熱愛,他和與張文順、李菁三人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他們希望做真正的相聲,“讓相聲迴歸劇場”。

夢想起初都是這樣渺小,或許只是你的一廂情願,或許只是別人眼中的笑柄。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德綱不論過得多辛苦,他都一直說心中的相聲。

可是相聲總沒人聽,他們時常入不敷出,為了支持郭德綱的事業,妻子將愛車賣掉,錢都給了他。提錢,其實不俗,尤其是面對困難的時候。

然而,這些畢竟杯水車薪,為了能夠混口飯吃,他去安徽衛視錄製一檔節目,本來每期答應給他4000元,後來降到3000,接著又降到2000,後來乾脆定為1000。

還有一次為了驗證郭德綱是否能當主持人,節目組要求他在合肥鬧市區商場的玻璃櫃裡挑戰生活36小時,

當時正值夏天,展示櫃是不透風的,在這個情況下,郭德綱不僅要在裡面表演吃飯,甚至還要和路邊的觀眾互動。

期間他一直笑眯眯沒有任何的不耐煩,有人形容當時的郭德綱就像一個馬戲團的猴子一樣,任人觀看。

郭德綱後來回憶,“我三進北京,為的就是能夠有口飯吃。第三次進北京更是主動向主流相聲界靠攏,請求他們能夠收留我。

當時哪怕有一個人站出來,讓我給他當個馬仔,我都會義不容辭,可是沒有。”

體制對於有才華的人,從來都是冷冰冰。

不向體制低頭,說出自己的相聲

其實,這樣的現狀既是郭德綱個人的遭遇,也是當時許多相聲演員的藝術困局。

1990年代中後期開始,相聲開始逐漸式微,新段子越來越少,諷刺時政的內容也日益罕見。

相聲的地位逐漸為繁榮的小品所取代,不論是馮鞏的搭檔牛群還是馬季的兒子馬東,許多知名相聲演員離開了相聲舞臺轉而從事其他工作。

但是,歷史的走勢有時就像股市,當大家都看漲時,股市的暴跌或許即將開始,當所有人都看跌,那離漲也不再遠了。

不管相聲什麼行情,不管臺下是一個人,郭德綱始終堅持在舞臺,2003年,由於郭德綱的搭檔生病,有人給他找來已經十多年不說相聲、轉行拍電視的于謙。

捧哏出身的郭德綱一下便發現了于謙是個高手,于謙也不禁感慨“原來相聲可以這麼說”,自此,這對黃金搭檔便正式合作,沒多久于謙就辭職加入德雲社。

就在此時,他們一同參加了那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當時馮鞏的徒弟賈玲獲得一等獎,作為評委的侯耀文卻對獲得三等獎的郭德綱印象深刻。

更巧的是,于謙的老師石富寬正是侯耀文的老搭檔,伴隨演出一來二去兩人愈加熟悉,郭德綱和侯耀文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2004年的春天,郭德綱拜師著名相聲大師侯耀文,在相聲界沒有師承,是很難有口飯吃的,無論一個相聲演員的能耐有多大,在這行是很難立足的!

自此,郭德綱終於在奮鬥十多年站穩了腳跟,同年在《開心茶館》的主持人康大鵬的推介下,郭德綱的相聲北京廣播電視文藝臺播出,這時北京已有自稱“鋼絲”的粉絲團。

按照道理,有了侯耀文的支持,郭德綱完全可以依靠老師的關係開始“電視相聲”,完全可以在體制內混個一官半職,這在當時才是正路,但是他終究選擇了劇場。

因為劇場就是市場,而電視就是體制!體制就是這樣,只會為了政治正確和領導意志將所有的藝術創造閹割。

說得簡單點,你費盡心機力爭9分的作品,在他們的御筆下只會變成6分甚至不及格,就算極其英明的領導勉強能保留7.5分。

比如郭德綱在2005年表演的《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如果在電視相聲的體制下絕不可能播出,但是通過網絡、電視和報刊等媒體的報道火了起來。

上圖照片就是記者賀延光采訪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所拍,當時他還住在地下室,吃住都顯得十分寒酸,牆上隱約可以看見“自救能力”幾個字。

爆紅似乎是“一夜之間”,早年“砍價”郭德綱的節目製片人不禁問身邊的工作人員:網上那個郭德綱是咱們當初一起做節目的郭德綱嗎?

當得到肯定的回答,這位製片人沉默了半天開口說,我記得誰誰誰給我說過,他紅不了!

可是這就是夢想的力量,當很多人報以質疑或者直接阻擋,你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現實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有了這些經歷,郭德綱後來經常教育徒弟,知道當時為什麼讓你受這些罪嗎?就為了有一天,這些事能夠成為你的談資。

此後,他和搭檔于謙連手創作的相聲《我這一輩子》、《我要上春晚》、《我要奮鬥》、《反三俗》、《我是科學家》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相聲。

隨著郭德綱的名氣越來越大,各個地方的演出也都紛紛對他發出了邀請,他回憶,“2006年,我記憶最深的一個場所就是機場。

每天都在全國各地跑,有的時候一天還要趕幾個場子,那個時候,終於感覺自己出頭了。”

光大德雲社,終成一代宗師

德雲社最開始叫“北京相聲大會”,一直到了03年的時候,才正式轉名為“德雲社”。

早期生意不景氣,辦公場所是在郭德綱天津家中,經常一天下來就一兩個人觀看,根本就維持不了日常開銷,德雲社時刻面臨關門的厄運。

郭德綱火了之後,不但德雲社風風火火,還帶動了北京幾十家大小的相聲劇場,有人評價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居功至偉。

可是,正當事業蒸蒸日上,郭德綱的恩師、不滿六十歲的侯耀文在2007年去世,沒過兩年他的忘年交、德雲社的奠基人張文順亦撒手人寰。

郭德綱異常悲痛,撰寫輓聯:東海風起悲公一去空餘恨,西山日落哀哉兩字不堪聞。橫批:氍(qu2)毹(shu1)英豪。他說,“辦一堂最好的白事以祭奠張文順先生”。

張文順生前為“北京相聲大會”起名“德雲社”既是取德藝雙薪之意、也是紀念百年前的“德興社”,現在逝者已矣,生者自當進行未竟之事業。

郭德綱以張文順書房的對聯“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為弟子排輩,然而兩位相聲界的前輩走了,德雲社似乎一下子進入”風雨飄搖“之中。

德雲社名義好像一個公司,實際是一個鬆散的演出團體,完全是靠師徒關係、師兄弟情誼在維持,與主要演員之間沒有合同的約束,這更像是舊社會的小團體。

問題一觸即發,比如曹雲金、何雲偉等人不止一次的抱怨受到不公平對待,在市場經濟下這在正常不過了。

2010年,郭德綱的弟子李鶴彪因毆打北京臺的記者,隨著事件的發酵,德雲社被要求整改,停止一切演出。

於是從2008年-2010年,德雲社陸續有骨幹演員出走,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徐德亮、王文林、何雲偉、李菁、曹雲金和劉雲天等,不少人離開後還不斷抹黑德雲社與郭德綱。

退出事件以前,德雲社的演出陣容是不固定的,派誰出場完全掌握在大管家欒雲平手中,這不僅讓欒雲平成為眾矢之的,而且客觀上也很難做到絕對公平,容易引發不滿。

經歷退出事件後,郭德綱也改變了這種演出模式,改將全體演員分到不同的演出隊,由每個演出隊輪流在各個小劇場演出,從開始的3個隊,發展到如今的8個隊。

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德雲社又重新開張,但是經過此事後,郭德綱和同行的關係達到冰點,客觀上刺激他更加的努力。

2010年9月12日,德雲社復演以後,他不僅重新崛起,而且多點開花,小劇場越開越多、商演走遍全球、綜藝節目開始霸屏,個人事業達到全新高度。

同時又培養了眾多可以獨當一面的弟子,如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燒餅、張鶴倫、郭麒麟等等。

如今,電視相聲徹底衰落,而郭德綱系卻越做越大,究其原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國家大力推動軟實力的發展。

為了能夠儘快適應這個新環境,這將相聲這種娛樂大眾的藝術,變成了他們所謂的“高雅”,最後遠離群眾,相聲幾乎淪為歌功頌德的工具。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有錢;同時,人們也越來有閒,需要娛樂,而郭德綱建立劇場、接近觀眾,所謂的傳統的權威只會再這樣的浪潮下每況愈下。

從電視相聲到劇場相聲,這離不開郭德綱和德雲社的貢獻:因為他們,相聲才從高大上的電視上來到普通人的中間。

回顧奮鬥之路,郭德綱說,成功不是一下子就有的,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去努力。即使給了你成功的捷徑,自己沒有真本事,馬上也會走向失敗。

有一次郭德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一句話特別深刻,“我願意給你當狗,你不要,你怕我咬你,你非把我轟出去,結果成了龍了”。

就連侯耀文都曾說過,“郭德綱走來一路坎坷,勢必疾惡如仇!”走自己的路,說市場的相聲,他終於成為相聲的一代宗師。


羲之書童


郭德綱真正為相聲奮鬥的年輕歲月是從1988年開始的。

那一年,郭德綱十五歲。他和一個叫陶大為的相聲演員,一起考進北京全總文工團說唱團。在文工團,郭德綱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檢場(搬桌子板凳),和他一起檢場的還有幾年後非常出名的洛桑。

郭德綱這次來北京,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當大腕兒,掙很多錢。

然而殘酷的現實擊碎了他的夢想,第二年,郭德綱就回到了天津。



回到天津後,郭德綱跟著一些小戲班子在附近的郊縣唱戲。唱了半年梆子、一年半評劇,紮實的戲曲功底就是那時候打下的。

1994年郭德綱再次來到北京,無頭蒼蠅似的逛了十幾天就回去了。

這次回來,郭德綱在天津包了一個場地搞劇場,結果賠了個底朝天,欠了一屁股債。郭德綱在這一年和第一任妻子胡中慧結了婚。

郭德綱再三思索,還是準備去北京。這時,他連出門的路費都沒有,親朋好友也不願意借錢給他。

好在他三個同學給他湊了四千塊錢。1995年秋天,郭德綱再次踏上北京的征程。



他在青塔附近租了一個八九平方的小房間,除了一張床什麼都沒有,要寫東西就趴在一個小板凳上。

剛開始,郭德綱給人寫劇本,也遇到了不少騙子。後來,又到蒲黃榆一個小評戲團唱戲。一千塊錢一個月,唱了兩個月,老闆一分錢也沒結。

沒錢,吃飯就是個大問題。郭德綱想出一個辦法,醬和掛麵煮成糨糊,用大蔥蘸著吃。他發現這樣特別扛餓,就經常這樣吃。

不久,他搬到大興黃村,每天從黃村到蒲黃榆唱戲。

一天唱戲結束,已經沒有回去的班車,郭德綱只有徒步往回走。走到新發地菜市場,買了兩塊錢包子,吃完繼續走。過西紅門一座大橋的時候,站在橋上,望著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嘩嘩往下流。

他在心中不斷給自己打氣,在內心對自己說:“郭德綱,你記住了,今天的一切是你永遠的資本,你必須成功。東風常向北,北風也有轉南時,瓦片尚有翻身日,何況我郭德綱呢。”



走了二十多公里,回到家已經凌晨三四點了。倒頭睡一覺,早上爬起來吃一碗糨子,接著去唱戲。

還有一次,郭德綱生病發燒,好幾天沒吃一頓飽飯,身上也沒錢,他以為要死這裡了。最後他找出一個傳呼機,賣了十塊錢,用這十塊錢買藥買吃的,總算挺過這一關。

又過了段時間,他搬到房租更便宜的通縣,但還是有交不起房租的時候。經常一到交房錢的時候,房東在外咣咣砸門,他在房間裡一聲不吭,等到半夜才翻牆出去。

1996年,郭德綱的轉機來了。

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一個茶館裡有一幫小孩兒在說相聲,一下子來了興趣,就進去坐著聽。這幾個小孩兒裡就有王玥波,熟了之後兩人就搭檔說相聲。



這一年的2月8號郭麒麟出生,孩子出生後壓力更大,婚姻無法維持,他和胡中慧選擇離婚。

郭德綱王玥波表演的時候,被京味茶館的經理看上,請他去說相聲。在那裡說了兩年,積累了一批觀眾,好的時候能賣出去100多張票,郭德綱堅定了在劇場說相聲的想法。

1998年,郭德綱召集了一批同行,在中和戲院辦起了北京相聲大會,這就是德雲社的前身,郭德綱算是正式起步了。

2000年郭德綱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王惠,和搭檔于謙有了第一次合作。

此後,北京相聲大會在廣德樓辦了一年,觀眾最少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基本上都是郭德綱貼錢維持運行。實在沒錢了,王惠還賣了自己的夏利車和一些首飾。



2003年,相聲大會更名為德雲社,廣德樓劇場停辦。郭德綱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給何雲偉、曹雲金、張雲雷等徒弟上課。這一年他還在安徽衛視一檔欄目的玻璃房中待了48個小時,掙錢補貼開銷。

2004年,于謙加入德雲社,經于謙介紹,郭德綱拜師侯耀文。

德雲社搬入天橋樂茶園。一個星期後,北京電臺的主持人大鵬來對德雲社進行報道。這以後來聽相聲的人越來越多。

郭德綱的相聲夢想實現了,最終名滿天下,為了這一天,他奮鬥了十五年之久。

這就是郭德綱年輕時的經歷。他能有今天的成功,有天賦、有機遇、有貴人扶持。最重要的是他對相聲那顆永遠不變的初心,支撐著他走向輝煌。


一鍋魚三樣



青年時郭德綱三次去北京闖蕩,想混出一番名堂,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沒錢沒人沒後臺的郭德綱只能從基層做起,有機會就創作自己的段子,最慘的時候,他說臺下就只有一個聽眾。



90年代,郭德綱第三次闖蕩北京,為了解決生存,他曾涉足綜藝圈,上節目做體驗嘉賓,然而這段經歷對他來說有些灰暗,在當時節目中郭德綱的作用就是丑角襯托主角,來搞笑的。後來他與張文順、李菁三人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德雲社的前身,剛開始只有他們三人登臺演出,到03年陸續招了一些相聲演員,人數多達十幾人,也改名為德雲社早期生意不景氣,經常一天下來就幾個人觀看,根本維持不了日常開銷。

他為了相聲拜過很多名人為師,直到他拜在相聲大師侯耀文先生門下,成為侯耀文的弟子,郭德綱的相聲事業才得以提升,在此之前郭德綱雖然有點名氣,但是一直在侯耀文之後。

現在的郭德綱憑著保持相聲熱愛初心,好的機遇,貴人的扶持以及成片上萬的觀眾喜歡,把相聲藝術傳播海內外,聲名遠揚,把傳統藝術傳承和發揚光大了。


愛傳愛拍小哥


看到過一個視頻,應該是二十多年前的了,安徽臺的一個節目,說出來讓大家感受下。老郭那時估計也就二十出頭,黑胖黑胖的,長頭髮,很土。在一個玻璃櫥窗裡,櫥窗外面很多人在圍觀。老郭一個人在櫥窗裡,一會躺著,一會坐著,櫥窗很小,沒法走動,估計就這樣堅持了大半天,老郭變得很焦躁,被那麼多人像在動物園看動物一樣的感覺,隔誰誰也無法堅持,老郭越來越焦躁,終於在天黑的時候從櫥窗裡出來了,生氣了,說著這節目不錄了不錄了,就走了。

我是上個星期刷手機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刷到的,看了以後很心酸,以前看安徽電視臺綜藝節目的時候老郭也做過那裡的主持人,但這個視頻應該是那之前的,沒想到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居然會有那麼多的無奈和悲傷,所以老郭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強大的內心和對相聲的熱愛是分不開的,覺得欠了他一張票,有機會一定要買一張小劇場的票去支持德雲社。


Link1027


同行擠兌,沒有錢花,沒有觀眾,常被欺負。常被欺騙。兜裡沒有錢,碰到什麼事一點轍都沒有。他在書裡說,那時候他的伙食就是掛麵煮成湯裡面放大醬,就著大蔥吃,一天能吃三頓,欠人房租,被房東指著門罵街,他沒敢動。一年搬了好幾次家,哪裡便宜住哪。然後演戲兩個月沒拿到一分錢。晚上下戲了,兜裡只剩兩塊錢,黑車不拉他,自己11路走著23公里回去,走到南四環橋那大車在身邊來回過,還得擔心車,突然心酸是嚎啕大哭。尋思日子怎麼就這麼難。所以老郭現在是真看開了,也算守得雲初見月明瞭。可以了,現在中國說相聲的,首屈一指。他年輕時就說,就怕這行業死了。


徐大白乎


88年他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但在裡面只是打雜倒水刷廁所。不得以會了天津。

89年到了北京,求給自己表演機會,可結果不了了之,過了一段時間身無分文的他再次回了天津。

95年第三次來到北京,因某劇組答應給1000元錢,但到最後連個毛都沒見到,郭德綱去討工錢反被羞辱。

後來遇到了恩師侯耀文,經過多次努力答應了他收為徒弟,可其他弟子都排擠他。一次在自己出演的時候,接到師傅的死訊,悲痛的他被侯耀華以大師兄的身份逐出師門。悲痛欲絕的他挺直腰桿!

“曾經我願意給你放狗 你不要 你怕我咬你 你非得把我轟出去 結果成了龍”

郭德綱,一代相聲大師?


Don東東東東東東


通過老郭的許多相聲作品,也可以知道他當年闖蕩北京創立事業有多麼的難,關於他哪年出生?什麼時候來的北京?什麼時候成立的德雲社?去搜郭德綱就會一目瞭然。我只說一說老郭相聲中的故事。

在他和張文順先生說的“夢中婚”裡有一句臺詞:餓的呀 瞧見誰都像烙餅。我覺得這是真實的,他在北京四處遊蕩參加演出,經常拿不到勞務費,租個郊區大興的房子月租200,都拿不出來,被房東驅趕。


(圖片來源網絡)

他在德雲社沒成氣候之前做過許多美夢,在相聲中說的時候,可能我們一笑就過去了,但是考究一下有些都是真的。在和于謙的相聲“我要鬧緋聞”裡,老郭有說到:人家穿鱷魚的,我穿的是壁虎的。

扒開老郭的成名之前,處處都體現出的是傷痕,三次闖北京,為的就是相聲事業,最後一次下了狠心不成功便成仁,他執著的信念不改初衷,才有了今天的德雲社,才等來了一幫晚輩的立足,老郭功不可沒。


(圖片來源網絡)

八個隊的徒兒先後成才,膝下承歡有著近4百人的團隊,當下郭麒麟張雲雷等優秀人選已被廣大觀眾認可,老郭深知一切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但我知道當初他有多難?所以我喜歡德雲社,喜歡傳統藝術在他的帶領下繼續發展下去。


蘭竹ZLZ


郭德綱的德雲社,從最初的小門小鋪,一步一步成長為學員和徒弟加起來有五百來號人的一流相聲團體,這一路的艱辛一般人很難體會。最近幾年裡,德雲社的成績更是從國內走向了國外,讓中國的傳統藝術走向了世界。既功成名就,又功德圓滿。年輕時是什麼樣的經歷,把郭德綱磨礪成了這樣一個能成大事的人?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郭德綱曾經說過,如果有機會重新選一次,做什麼都行,就是不會去說相聲。因為這行太苦了。郭德綱七歲開始學評書,九歲開始接觸相聲。每天起早貪黑的練基本功,一句說不好還要挨師傅的嘴巴子。通過長年累月的訓練,郭德綱的基本功練就的十分紮實。



1988年,郭德綱15歲。他想在北京謀個發展,就報了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下屬的一個說唱團。誰料,他兢兢業業的團裡幹了一年,然後莫名其妙的被退回天津。人活著就得吃飯,為了餬口,郭德綱在天津的各個小劇團裡來回跑場子睜些小錢。



過了一段這樣的日子,他不甘心就這麼放棄自己學了那麼多年的相聲。於是帶著一腔熱血二次進京,但是沒有能夠接納他的相聲團體,相當於找不到工作,無奈又回了老家。郭德綱決定不在好高騖遠,好的進不去就先隨便找個地方,站住腳再說。於是在1995年,郭德綱再一次來到北京。他沒有直攻相聲團隊,而是在小劇團打雜,當零工。閒暇時間就練基本功搞創作。



在那個年代,大家認識的相聲演員只有馮鞏,姜昆。郭德綱只是一個跑龍套的小草根。有時候為了接一個龍套,他能在戲圓子門口等2天2夜。為了能上臺表演,他可以請管事兒的吃一碗高價的炸醬麵。就這麼拼了幾年命,郭德綱的經濟情況並沒有好轉。為了掙錢,老郭做過配音,做過後期,寫過劇本…… 能幹的活兒全都幹了一遍之後,終於有了一點微薄的積蓄。



也許是磨難經歷的已經差不多,苦盡甘來了。在2004年的春天,郭德綱經熟人介紹,認識了侯耀文。侯耀文是對郭德綱事業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他沒有看不起郭德綱,反而很欣賞他的表演形式。然後就收郭德綱為徒。在那之後,有了侯耀文的幫助,郭德綱的德雲社開始有了起色。



漸漸的,德雲社也引進了一些有能力的演員為郭德綱助力。他和于謙一起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的相聲,像《我要上春晚》、《《反三俗》等,讓人百聽不厭。由於頻出佳作,很快便把“德雲社”的招牌做起來了。名氣大了,請他去演出的人也越來越多。郭德綱曾說過,在2006年的時候,他最常待的地方就是機場,那一年是他業務最繁忙的時候。歷經了18年,郭德綱的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


金娛說


一個有故事的人。相聲大佬郭德綱就是這種人,在他年輕時候可不是像今天這樣火,除了人長的比現在帥氣外,其它倒是狼狽的狠,沒有一點值得讓人恭維的事情。那時候他精神著呢!不像現在胖的自已遭罪、別人看見也不舒服。那時他的氣質形象俱佳、帥氣十足,也許這是他當時活的最自信的一點吧!

不過人生沒有一個強者一生下來,註定就是個天才或者天生就是個強者的,孟子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郭德綱就是這種強者。“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好像就是針對他說的。



郭德綱年輕時確實混的不怎滴,學業沒增進,高中未考上,早早就工作了,是天津紅橋區文化館收留了他,面惡卻心善的館長看見這位帥氣小夥倒是喜歡二話沒說並收他為徒,就這樣開始了他的學藝手涯,剛去那幾年,雖館長經常訓斥倒是聽話,工作也十分賣力的,有一天他卻犯了他一生讓他最不應該的犯的錯,冒充館長的簽字報銷發票,年紀不大,冒險精神不小,他的這個錯被發現後,你說還能在文化館混嗎!不久他的工作就丟了。


就這樣,郭德綱開始了北漂生涯,三進京城,狼狽的他混的實在不好,演技沒人認可,觀眾沒幾個,生活拮据是常態,一元一梱的便宜掛麵每天讓他三頓開水煮的吃,住店費付不起,經常遭房東白眼,一年不知搬了多次家,哪裡便宜住哪。然後演戲兩個月沒拿到一分錢。晚上下戲了,兜裡只剩兩塊錢,黑車不拉他,自己11路走著23公里回去,走到南四環橋那大車在身邊來回過,還得擔心車,突然心酸是嚎啕大哭。尋思日子怎麼就這麼難呀!…他記得有一次他在參加《超級大贏家》節目中,為了考驗他能否當主持人,節目中他被關在商場裡玻璃展櫃中48小時,炎炎夏日,他不僅要“展示自己是塊當主持的料”,還要在悶熱的玻璃櫃裡吃飯睡覺整整兩天,這一件事讓他一想起來就心酸!心痛!…。



生活有所改觀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妻子,儘管前妻喜歡他,但人家父母不喜歡他呀!這件事拖了很長時間,他們終於走到了一起。不久他們生了個大胖小子,取名郭麒麟。可是孩子的出生便沒有改變倆人的生活貧困的現狀,他和前妻每天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就這樣,實在維持不下去了,隨著他的老婆遠走日本,他的第一場婚姻就解體了…。


人啊!苦盡甜來,也許他的第二個老婆是旺夫命,隨著他和現任老婆王惠的第二場婚姻的開始,他的美好事業就正式拉開了序幕,以後他的相聲儘管有來自各方面的打壓,但他的抗壓力特強,越打越成熟,越打越老煉,越打生意越火爆…,這是我說的郭德綱的陳年往事,以後他的精彩人生就不講了,就談這些吧!這就是我所說的一個有故事的人郭德綱。


劍茗話旅行


近年來,隨著德雲社演員在各大綜藝節目露臉越來越多,再加上他們或有帥氣的外表,或有幽默的口才,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也逐漸讓觀眾認識瞭解了德雲社和郭德綱,郭德綱當年的創業歷程也逐漸被觀眾所熟知,下面就來盤點一下郭德綱的年輕時的創業歷程。

幼時

郭德綱,1973年出生於天津,6歲就開始學習評書,後來又對相聲、評劇、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前後又跟隨很多老師前輩學習,但都並未正式拜師,只是跟隨前輩們學習知識和技巧,郭德綱16歲時拜楊志剛為師,正式開始表演相聲。

成立北京相聲大會

郭德綱一直想到北京來發展,曾經三入北京,但前兩次都已失敗告終,直到1995年,郭德綱第三次踏入北京,創立了北京相聲大會,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茶館、小劇場演出,創業初期時最難的,沒有名氣也就沒有觀眾,在最難的時候為了省錢步行幾十公里回到住處,為了拉到觀眾,郭德綱就到接上去現場表演吸引觀眾,這段經歷也讓郭德綱磨練了更多的技巧和意志。

遇到王惠、創辦德雲社

認識了王惠,可以說是郭德綱的幸運,更是他的轉折,郭德綱是在1997年認識的王惠,我們都知道郭麒麟時1996年出生,但那時郭德綱正處於最困難的時候,前妻也和他離婚了,無奈郭德綱只好把郭麒麟送回老家照看,自己繼續在北京打拼,1997年認識了王惠,兩人情投意合,那時候王惠已經是京韻大鼓的名角,家境也不錯,不管是從名氣還是家庭都遠遠強過郭德綱,但是她卻喜歡郭德綱這種拼搏的精神,於是就開始全力輔佐郭德綱。

2000年,郭德綱和李菁、張文順,共同創立了北京德雲社,也正是在這一年,郭德綱認識了未來陪伴自己數十年的捧哏于謙,德雲社創立後郭德綱開始按張文順給的八個字“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開始收徒,初期同樣很難,雖然有了自己的地點,但是觀眾時多時少,最難的時候王惠把自己的首飾、汽車都賣了來支持郭德綱。

拜師侯耀文

後來郭德綱在於謙的引薦下認識了侯耀文,並順利拜侯耀文為師,自此郭德綱終於算是有了師門,後來大鵬來到德雲社,開始把郭德綱的相聲通過電臺的方式播放出去,這一舉動終於讓全國人們都有機會了解德雲社,2005年隨著網絡的普及,德雲社的粉絲把郭德綱的相聲放到了視頻網站上,漸漸地開始被無數觀眾所熟知並喜愛。

自此以後,德雲社開始步入正軌,觀眾越來越多,於是開始全國各地辦商演,並獲得了成功,後面雖然也歷經了一些坎坷,但也都順利走了過來,郭德綱的恩師侯耀文曾評價郭德綱“他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不管曾經多麼艱難,如今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德雲社如今開枝散葉,優秀的徒弟眾多,希望德雲社能越來越好,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優秀的相聲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