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結構上表現書法的氣韻?

Pin小號


通篇的氣韻在筆墨章法,單字的氣韻在筆法、墨法、點畫與結構。姑且認為題主所言,指的是單字的結構與氣韻之間的關係。抱庸試述一二。


一、何為結構?簡言之,就是點畫線條組構成字的空間佈局與佔位。或松或緊,或收或放,或疏或密,或圓或方,或正或險,都是結構佈局特點,總體上遵循穩正、平衡、協調的原則。




二、結構與氣韻的關係。就單字而言,筆法、墨法、點畫與結構,四者共同影響字的氣韻,而點畫與結構的權重更大。抱庸愚見,雖然不少名家都強調用筆第一,但結構是單字的骨架,對書法氣韻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啟功先生談及結構的重要性時,曾將其比喻為製衣中的剪裁,款式風格皆在此處,足可見結構之於書法氣韻的重要性。




三、如何以結構來融塑氣韻。說到底,結構就是空間佈局佔位,主要是擺佈組合之法。我們常講書法取美有妍和拙,無論是妍是拙,門道主要也就是在結構上。因此,想要達成什麼樣的氣韻,就應有針對性的去調理結構。求莊正就要四平八穩,求險絕就要錯落倚偕,目標控制。當然,不是隨心所欲的拼接組構,還應以法度為規矩,從古人碑帖上找靈感。臨的深了,寫得多了,對結構的處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從而達成自己理想中的氣韻。




抱庸亂談。


抱庸詩書




慢慢來


氣韻是個很難琢磨的東西,不信你隨便去翻什麼詞典都很難有非常準確非常肯定的論述。百度上有種解釋說書韻的本意是舒服。比如韻律就是感覺舒服的聲音。感覺舒服的字形就有氣韻。感覺舒服的字畫就有神韻,也有說氣韻是一種境界,甚至是“道”,如此等等。



這些解釋當然是不錯,但是還是覺得有點懸,讓人好像找不著北。其實可以這樣理解:韻就是你在大山中喊一嗓子後的回聲,一種話外之音,言外之意,一種回味和意象。有幾個成語說的比較形象更好理解:如意猶未盡,話雖說完,意思卻還沒說完沒,讓你去理解去回味;又如餘音繞樑,是說一種音樂的聲音始終繞在耳邊響過不停;再如回味無窮,一種美味吃過以後舌間總有那種味道存在。

就如同韻可以說是音響的神一樣,一切藝術窮究於極境都是趨向於音樂的狀態,最重要的就是韻味。書法就是在筆序的引領下,讓漢字的空間形象時間化、節奏化,這種時間化和節奏化是韻的一種必要條件,在人們在欣賞作品時感覺到書法的韻味,讓人的情感與書法結構相共震,產生審美的感覺。



好了,我們回到如何用書法結構來表現氣韻。一件書法作品的結構主要是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安排。這種安排需要有疏密有開合等等(有很多形容詞),其實本質就是對立統一。從藝術的角度講,人們最不喜歡的就是平淡無奇,沒有變化。一件書法作品,排列的整整齊齊,有什麼看頭呢?就算你每一個字都寫得很精到,那也不行。如田氏的楷書,寫的是不錯啊,個個字都很精到。但作為書法藝術,大部分專出人士是持批評意見的。

人的審美是會疲勞的,美的重要因素是變化。再美的字,個個都一樣也會讓人膩的。我們看當代能代表中國書法最高水平的作品卻不一樣,最大的特點是對比強烈。很多的人會困惑:他們寫的字為什麼總是大小不一,東倒西歪的呢?同古人差別太大了!好多人就說他們是醜叔是亂整。原因就是古人寫這個作品的時候,並不是為了給人看結構看美感,更不是用來展覽,用來欣賞的,如《蘭亭序》,如《祭祀文稿》。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現在我們的書法家寫作品的時候,目的就是藝術創作,就是講究形式,就是用於展覽,就是用於審美的。出發點不同於古人,再加上現在的作品一般都是大尺幅,視覺衝擊力成了第一要素。字的內容相對不重要,只是借用其字的型來表達自己藝術觀點,藝術性情的一個工具而已。所以現代書法作品特別講究結構。這種結構的出發點是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出人意外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才能表現出作品的氣韻,又在情裡就是要傳承書法的精髓。說到底,如何用結構來表現書法氣韻是一個很難準確回答的問題,需要自己的藝術天分,需要在長期積累後的頓悟,需要在創作時的靈光乍現自然天成。


高培書畫琴


如何從結構上表現書法的氣韻?

字的結體的合度,對於表現書法的氣韻有著重要的作用。那麼從整個章法佈局上的合理布白,應該是最為重要,是否縱橫行氣的布白有著連貫呼應,都會表現氣韻的彰顯。

一幅作品,書寫的氣脈,是書法者的情性表現,是否有意氣沖和,對於筆畫的瑧熟,是寫好書法氣韻的關鍵,其中對筆法的的運用如何達到抑揚頓挫,急緩停駐,以及線質的纏繞的合理化,形成的連筆,牽引絲帶,飛白都是組成書作的活潑生動,跳躍的點畫富有生命力,都是表現韻律的必要條件。

從結構上字字之間的呼應,行距的出現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大小疏密,都是在行筆中自然的流露,其書法的筆走隨著心動而冉冉湧出,強調自然形成的書法氣場,是出現節奏的表現力最為形成韻律,一如音符,因此對於音樂的旁通感悟,會對書法創作有著很重要的幫助。

另外對於自然的穎悟,如流水,雲煙,龍蛇,馳峻,矢放,意會而從得於心,興致盎然,自然筆下生風。

形成氣韻的因素太多,最為重要的筆法的充裕純熟老辣,才有的感知萬物融會貫通,形成風神之妙,那麼結構的完美合度,自然會形成佈局的韻之致,而氣韻隨之而沓來,妙境形成焉。

單單力究一種書寫情性,或形質,都無法達及氣韻,只有結合兩者,而有勢有態,有活躍的點畫紛飛。才有如雲煙溪流之韻感。



狂喜淡墨a


氣韻和神采,是書法的靈魂,在書法理論裡,它是屬於很高層面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表。學習書法,從執筆到臨帖,沒有三五年的功力,是很難捕捉到氣韻和神采的。

要想表現出書法的氣韻,當從用筆和結構上狠下功夫。因為,它是用筆(行筆)和結體絕妙配合共同經營的結果。最能表現氣韻的書體當數行書、行草、和狂草。咱以行草書法為例,簡述數言。

行筆自然流暢,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輕車熟路,隨心所欲。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之愉悅,又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輕便,節奏之快慢,筆意之呼應,提按之輕重,牽絲連帶,似斷似連,似有似無,飄逸曼妙,不可言喻。古人云,書法之妙,首在用筆。只有把毛筆玩的得心應手,書起法來才能得意忘形。

用筆之法,有中鋒側鋒,有提按頓挫,有輕重緩急,有蓄墨之渴飽濃枯,等等。這些都是基礎性的東西,要想表現出書法的氣韻,關鍵靠筆力!!只有筆筆有力,才能寫出力遒韻美的點畫線條。

結體有中正險絕之說,總體以中正為上,險絕為輔。若字字險絕,觀之使人驚心動魄,惴惴不安,則不可取也,結體之法,疏密有有度,開合自然,重心平穩,佈置停勻即可。

我們看到的書法作品,最直觀的說,不就是白紙黑字嗎?一幅書法作品,就是書者通過筆墨來完成的嘛。要想在白紙黑字上表現出氣韻,用墨之法不可不說。墨色分濃淡乾溼焦,這些東西都不是十分重要,要想表現書法的氣韻,在用墨上只要注意潤與燥,濃與枯的變化就行了。

總之,書法作品的氣韻神采,是諸多因素協調配合共同經營的結果,人的因素第一,就看你如何支配了。



98明明德


所謂的書法氣韻,即是氣勢。字之點畫有氣勢,點如墜石,撇如柳葉刀,豎如頂天柱,橫,鉤等等;書法整體架構,同樣有氣勢,似如蛟龍入海,似如閒庭信步,似如大浪濤天,似如行雲流水,等等,都表現出了平正奇側韻味之妙。氣韻不言,只可會意。








一葉小舟82704


你打過架嗎?

你罵過人嗎?

你喝醉過嗎?

你談情說愛過嗎?

這不是無聊之問,因為發生這些事情不但有韻,而且還有律呢,整個過程的節奏一定是快與慢、輕與重的交替變化著,如果沒有這種變化打架不叫打架,罵人不像罵人,喝酒也沒意思了,談情說愛也只是無聊的對話了……是不是這樣?

理解了以上內容,我們再來看一下古人的書寫心得體會吧~

所謂抽刀斷水,斷而不斷是也。觀舞劍而悟者,張旭也,鬥蛇而悟者,文與可也。舞劍鬥蛇最得古人用筆之妙,臨來仲樓所刻舞鶴賦五年,字體始定。用筆四處,不可不留心,如出也收也放也轉也。

怎麼樣,這些巨人都是從動態中而得‘’悟‘’,包括王羲之也是啦……

所謂的用筆四處就是“八面出鋒”,強調了書寫的“自然”性,這才是最為珍貴的“天趣”……

當有了書寫的“天趣”,‘’韻與律‘’不但會自現,對整個章法的構成之“勢”的掌控也不會太遠了。

需要明白的是,這些東西都是字外功夫。



呂永亮


字的氣韻,主要不是看造形,而是線條。你側鋒劃一筆往往什麼都不是,誰也都能畫,小孩也能畫,可中鋒寫一筆長豎就見功力了,不是誰都行的。





雲雪書畫


書法氣韻即書法表現出來的氣勢與韻律,書法是毛筆線條書寫行進的藝術,在時間線裡有音樂一樣的韻律對比與變化,











楚子牛書畫


怎麼樣從結構上表現出字的神韻?我自己做得並不好,所以我談不了自己的經驗,我只談談自己的想法:要下足夠的功夫!

1.不管表現什麼內容,表現什麼思想,基本的點畫都是基礎的基礎,拋開了好的筆畫就是無根之萍。所以練習基本功吧!

2.多進行單字突破,每個字都有不同的結構,不要胡亂套用,《結構28法》呀什麼的這些總結能讓我們提高,不是用來打基礎的!

3.點畫能寫好了,大多數單字的結構都能寫好了,就進行段落的臨寫。

4.多讀書,包括各家的名帖,書法理論常識,要培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基本功紮實了,自己對書法的理解也能上一個層次,自然就是小有所成了。

僅僅是自己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