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


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

【沈磊專欄】

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

原創作者|沈磊(江蘇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

近日,江蘇省明確了開學時間,復課進入準備周。不同於以往的開學,疫情延期後的準備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和紛繁複雜。我們不妨列一張任務清單,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準備工作,從中不難發現,共性的核心關鍵項可歸納為:安全、有序、銜接。

時刻凸顯安全第一原則。復課中最要全力保障的是師生的安全防疫工作。一校一案、兩案十制,學校方案研製上的難度不言而喻,而落實中的各部門交叉配合與無縫對接更是考驗一個組織的領導力與執行力。

千頭萬緒也要堅持有序。境外輸入的局面控制,延期多日的寒假生活,線上與線下的場域轉換,每日健康監測的統計上報,都給復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有序推進各項工作,才能確保開學的穩定。

銜接教育關注個體與集體雙軌道。線上學習穩中推進,既有育人資源也有學習效能,但一定程度的失控感和知識體系的不全面,造成效果分化明顯。如何銜接線上與線下,找準起點,分層分步對學生個體和班集體做好銜接教育,成為復課的關鍵。

從家、校、生各自的角色分工出發,我們如何行動才能更好的保障安全、有序工作、平穩銜接呢?我想,不妨做好這15件細節小事。

家長:密切配合,守好安全第一關

1. 深入學習學校的防控預案。家長必須知道孩子復課後的一切行動要求,包括上學、放學路上的注意事項,進入學校後的體溫檢測、上課、就餐等環節流程,熟知出現異常症狀後的上報流程,確保與學校一起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

2. 堅持填寫每日體溫檢測表。開學後孩子所接觸的環境要比居家學習時複雜的多,更需要家長重視每日體溫檢測工作。

3. 準備愛心防疫“隨身包”。孩子重回校園,融入集體生活,見到久未見面的老師同學,難免興奮,也更容易出現口罩綁繩斷開等意外狀況,多備一份口罩,準備一些免洗消毒液或消毒溼巾是有必要的。

4. 與孩子進行一次認真的對話。認真對話不等於一板一眼地談話,可以是用輕鬆的方式,四兩撥千斤的與孩子交流,看似無意實則用心設計。這樣的對話富有儀式感,是對一個特殊階段的終結。對話的內容建議涉及復課的來之不易和復課後的安全防護、學習和生活建議。在親子對話中,家長可以真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擔心並說明理由,給出適當建議並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執行,可以拋出幾個問題情境,採用“如果遇到……情況,你會怎麼辦?為什麼?”的句式,引發孩子獨立思考,在對話的結尾要表示出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持。這樣的對話才是親子間有效的互動,既能達到引導行為的目的,又能使孩子感到被尊重。

5. 自我總結特殊時期家庭教育的得與失。在我校設計的家長問卷中,我們可喜地看到有高達77%的家長表示延遲開學期間,自己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為“融洽”或“很融洽”,這既是家長們的智慧,也是孩子們的成長。也有21%的家長表示“不太融洽”,他們更需要學校的引導和幫助。家庭教育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特殊的宅家,在難得的親子時光裡,家長們一定有自己的得失體會。不妨做一次認真的總結,這樣有助於親子間的持續影響,畢竟未來的路還很長。

教師:專業出發,平穩對接第一線

6. 參與學校防控預案演練。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學生在校的負責人,責任重大。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兩案十制”,每一項制度都有規範的流程和應急處理辦法,如果不用心學習,一旦班級裡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情況失控。全體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學校的防控預案演練中來,反覆學習學校發佈的視頻和方案文稿。

7. 向學生和家長做好方案解讀。班主任要反覆強調方案中學生和家長應知應會的內容。面對疫情防護,再仔細也不為過。學校也可以加大宣傳,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學校在防疫物資方面的準備,增加復課的信心。

8. 進一步開展疫情教育必修課。疫情中的成長與反思應成為復課後的重要課題。可以採用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在疫情中的所見所聞,講述經歷,啟發思考,規劃未來。收集和整理學生的抗“疫”作品,物盡其用,佈置為教室展板,重新打造教室成長環境,重建班級文化,挖掘疫情中的教育資源。課堂中,既應弘揚疫情中的典型事例,又可引導學生聚焦到學校的後勤保障、校醫、保潔、門衛、食堂、教師等開展的具體復課保障工作中來,設計並上好主題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責任擔當、家國情懷、人類命運共同體、人與自然”等人生課題的理解。

9. 制定線上線下課程銜接方案。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老師們做了大量的教學調整,如難度的調整、學習模塊的調整、教材整合的處理等,迴歸線下課堂,必然要更新計劃。線上學習的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差異化明顯,各學科需要統籌考慮,制定銜接方案。不妨先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可先由教師制定知識內容清單,將線上所學內容進行雙向細目表的制定,明確能級要求,發給學生逐項評估掌握情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繪製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框架,捋清內在聯繫,在繪製的過程中審視自己在相關知識上的掌握情況;還可以發佈問卷調查,分主題、分考點地統計學生學習情況。拿到學生反饋後,教師要全局考慮,分析學情。掌握較好的內容開學後就少講或由學生講,掌握不好的內容就巧妙設計,或與新課結合建立知識圖譜,或獨立安排課時進行難點突破。讓學生自行列出考點,設計考題也是很好的做法,教師對學生提交的考題進行精選,彙編成摸底卷,在開學時供集體測試使用,這樣做既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又便於教師掌握學生所學情況,找出問題,後續跟進。在正式授課中還應注意學生個體輔導和集體教學的相互補充;課後應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小組和同伴互助作用。

10.設計一個富有儀式感的“復課禮”。為避免聚集性活動,也許開學典禮等環節將會從簡,但班級內部不妨來一場“復課禮”。儀式可以與居家學習的總結表彰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對這一特殊階段做一個總結。方法也是多樣的,比如給每個學生髮一張《無字獎狀》,讓學生選擇一個表彰的對象並親手寫上頒獎理由。可以表彰自己的點滴進步和積極改變,可以表彰所在小組或組長的辛勤工作,也可以表彰父母在此期間對自己的關心照顧,甚至是表彰所在小區的疫情工作志願者。再比如,來一次小組研討展示會,將線上學習(特別是小組討論)的情境在教室裡再現,各小組觀摩學習,之後對優秀小組和個人進行表彰。通過儀式,對停課不停學進行復盤和總結,而不是草草收場,錯過了一次教育的機會。

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

學生:積極調試,主動成長第一人

11.一切行動按學校方案執行。學生是鮮活的個體,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但面對復課防疫工作,其重要性和複雜性要求學生的一切行動必須按照學校周密的方案嚴格執行。任何一個集體,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統一,行動上目標一致,情感上產生共鳴,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方案解讀的時候不妨多采取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檢,才會主動配合。

12.自制知識清單,梳理線上所學。沒有誰會比學生本人更清楚自己在線上學習的效果,但是如果僅僅用“良好、一般、不好”來描述自己的學習狀況,泛泛而談不得效。在教師的指導下(或者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清單/雙向細目表)逐項整理所學,可以用1星到5星來標註自己的學習效果,也可以通過整理學案和筆記梳理出自己已經掌握和尚有困難的學習點,並反饋給教師,雙方互動配合,計劃好復課後的銜接課程。

13.學習心理與學習方式的積極調整。比起作息和飲食的調整,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的調整對學生更為困難。線上授課以來,學生對網絡、手機、移動設備的使用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依賴,學習的方式也與線下課程完全不同。是時候逐步調整:客觀上減少設備的使用,必要時可採取“隔離法”;主觀上通過“冥想法”讓自己回到積極發言、互動頻繁的教室裡,幫助自己儘快調整。

14.總結特殊階段併為新學期制定目標和計劃。人總是會在災難中成熟的更快,疫情打亂了我們的成長節奏,也必然會讓我們有所收穫。總結一下特殊階段裡的自我成長。不同年級的同學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命題,比如初一同學可以想一想“自由”,重獲自由的來之不易,我們該如何珍惜,自由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初二同學可以想一想“自律”,自主計劃落實的情況如何,老師的指導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我的行動與控制;初三同學可以想一想“自主”,中考臨近,停課不停學其實為備考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自己是否把握住了這樣的自由,通過自律,不斷強化自主,朝向目標前進。對這段時光的總結,有利於我們站在新的起點,更明白什麼最重要,如何選擇和行動,這樣新學期的目標確定和計劃制定就會更有實效。

15.給身體和心靈做個SPA。開學總是喜憂參半的,尤其疫情之後的復課。我任教的班級裡有63%的學生表示既開心又緊張。開心的是終於可以回到學校見到老師和小夥伴,緊張的是擔心線上學習沒跟上或新學期自己表現得不夠好,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短期壓力的表現。此刻每個同學(其實包括老師)都會希望以最飽滿的狀態回到大家的視野中,所以該運動的動起來,甩掉身上的小肥肉;該閱讀的讀起來,腹有詩書氣自華;適當的愛好練起來,讓自己更加多面,給人以驚喜。身體和心靈的主動調試都會讓我們充滿自信地迴歸課堂。

離復課還有一週,三個核心“安全、有序、銜接”會讓我們的準備工作各有方向,15件細節小事互相穿插,沒有完全的界限,這也正體現了家、校、生三者同生共長的關係。

復課的決定從上至下一定是有壓力的,所以這更需要所有的師生和家長做足準備,這樣我們才有開學復課的底氣。

同學們,開學見!

復課準備周:圍繞三個核心,做好15件細節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