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做一事”你的理解是什麼?

千曲千劍先生


你好!這句話來源於曾國藩家書,它的全文是這樣的: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這首曾國藩的名句,到今天我們看,它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雖然有了較大變化,和曾國藩那個時候相比。我們的物質生活有了本質的不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再擔心衣食住行,不再擔心生活的困頓。但是,人的本性不會改變,安於現狀,得過且過的多,過一天算一天的多,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多,一事無成的多。我們經常說的自律,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有機會看一下美國有一個勵志電影《阿甘正傳》,可能會對你有所啟發。

短時間內專心致志做一件事不難,難就難在長久的一直做下去!讓我們一起去努力,有生之年做好一件事,等到我們老了,無所事事的時候,也不遺憾!努力吧!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初心不改,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做下去,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三鄉傳奇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哦!都是我一些粗鄙的見解。我認為答案絕對不止一個

這句話可以通過斷句。

凡/人/做/一事

可以理解為,凡是人呢?做一件事情就要專注一件事情。古時,鐵杵磨成針典故。當今,工匠精神當中有精益求精。

凡人/做/一事

尋常人若是隻專注於一門,有多門路的想法。發散思維不夠,當今我們推崇的是多種收入。無需守著鐵飯碗。

正解:曾國藩說: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所以專心致志,方能成功,而且在決定專注於一事之前,也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龍明明


個人理解主要有二,其一,人的精力有限,專注於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另外一個,術業有專攻,一個人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一、專注

《小貓釣魚》從小就學過,基本上就是這個道理。小貓釣魚,一會兒撲蝴蝶、一會兒逮蜻蜓,結果一條魚都沒沒釣到,告訴我們做事要專心致志,三心二意是不行的。

一個人的精力及才能是有限的,一輩子能弄懂一個領域或某個技術就不錯了,什麼都涉獵,結果最後什麼都幹不成。

今天學畫畫,明天學彈鋼琴,後天又下象棋,結果什麼都會一點,結果哪個都不精,當然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毛病不是批判,只是說明人的精力有限,很難面面俱到。

不過,千萬別抬槓,這句話禁不住槓頭幾句話的,畢竟歷史上高人太多了,像鍾南山院士,人家年輕的時候居然是體育健將,400米欄甚是厲害。還有好多演員,書法繪畫也相當強悍,聽說徐錦江的藝術才能就很高。《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更是天文地理無所不能。像這種全才真的太多了,每一樣拿出來可能都可以吹一輩子,結果人家樣樣都行,就像那句話“明明可以靠臉吃飯,非得靠實力”,當然,普通人還是佔大多數的,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

二、專攻

一件事做好了,就足夠了。

譬如宋徽宗趙佶,一旦貼邊我就想說他,非得讓人家當皇帝幹嘛,這話說起來酸味十足。他的書畫才能就不用我吹噓了,雖然是皇帝,不過我覺得他還是“瘦金體”更著名。蔡倫,一般沒人提他是太監吧,造紙術足夠他流芳百世。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總之,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足夠了。

正所謂,行行出狀元,人家張秉貴就是個賣糖的,“一把抓”也能夠整出個名堂來,當然也有社會背景、政治等等原因,我就是想說明職業無貴賤,幹什麼乾的精了都可以,時傳祥就更不用說了吧。

我確實很後悔自己一直沒弄夠學個一技之長,我覺得,現今社會有個特長太重要了,而且太有用了,視頻平臺靠一技之長出名的不在少數。我身邊有個朋友就會拉小提琴,人家上門做家教,輕輕鬆鬆年收入過30萬,這還是他要拿半年之久去旅遊。

當下,只要某一件事做得好,就真的很容易變現,無論是幹什麼,即使你就是會吃,吃出花樣來也能大富大貴。就會玩遊戲,玩的就是特強,也能年收入過千萬。甚至就是會說話,能說出別人說不出來的,就是能紅。


說白了,我想說的就一句話,事無貴賤,只要超出常人,就能餓不死。


語留人


凡人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


陸荼


“凡人做一事”這句話是有來由的。據有關資料記載,這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曾國藩在教育自己的弟弟說的。原話是:“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往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這真是金玉良言啊!

曾國藩

“凡人做一事”是人生哲理。在理解這句話時,必須與後邊“便須全副精神往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這些話聯繫起來認識與理解,否則,就不會知道這裡面的人生處世道理。

人生在世都要做事處事的。但是,怎樣能做好?這很關鍵。因此,對待如何做好一事,如何正確理解“凡人做一事”,並付諸於行動做好,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對 “凡人做一事”字義如何解釋?“凡人”有兩種意思:一是凡是,凡是人;二是平凡,平凡的人。“做”是動詞;“一”是量詞;“事”是名詞。這些字合起來是:凡是人,平凡的人也好,不平凡的人也罷,無論是什麼人,這輩子都會做一件事的。落腳點是事,做事。做什麼事?做自己選擇的事。

凡人修真

如何做好自己所選擇的事?“凡人做一事”後邊這些話很關鍵。“便須全副精神往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在這裡這個“便”當“就”講,意思是凡是人要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就必須全力以赴,精力集中,對待這一件事,要堅持不懈地,始終如一。不能見異思遷,今天想這樣做,明天又想那樣做,好高騖遠,坐著這山望著那山高的不切實際的思想。言外之意,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做好自己所選擇的事。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只有聚焦目標的精一精神,才能用功精深,才能辦成事。這就是所謂的“精一功夫”。

“精一功夫”是“凡人做一事”的精神支撐,沒有這種務實的“精一功夫”,要“做一事”是難以成功的。

精一

現在,有的年輕人就存在著像曾國藩說的那樣,做事不紮實的問題。例如,有位年輕人,他就幹過許多半途而廢的事,幹著幹著就淺嘗即止,剛剛開始,就莫名其妙放棄掉。就這樣碌碌無為,荒廢大半輩子一事無成。

總之,“凡人做一事”是在告誡人們,尤其是那些不踏實的,這山看著那山高,好高騖遠的年輕人,要學會腳踏實地,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所選擇的每一件事。


言者青青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這是曾國藩寫的,首先要會讀古文,凡這裡要停一下,然後讀人做一事,再結合後面的就好理解了!


文神爺


沒有三頭六臂就要專心致志!


中藝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只有這樣才有問鼎上層的機會,體現出大智若愚的智慧


douyin630594668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爽爽的大跟班


凡人的精力只夠做好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