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東漢的知名度和熟悉度不如西漢和季漢?

吳少洪


普通人對於歷史時期的熟悉主要來自那一時期的帝王!

前面是這句話是一個個人的小結論,我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提到朝代,大家最熟悉的應該要數唐宋元明清,為什麼熟悉,我想是這些朝代的帝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唐太宗李世明,趙匡胤等等。

有人可能會反駁,那好我問你,你感覺五代十國熟悉嗎?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我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是懵的。

那麼對當時帝王的熟悉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從他做的事。

現在拍的電視也都是西漢時的,因為那時候的帝王乾的是人事,值得傳頌,就算有東漢時期的也是東漢末年。

東漢的事基本都是一閃而過,總不能讓大家天天看桓靈二帝天天如何的寵信宦官。

下面看看西漢時期的帝王都幹了些什麼

漢朝自劉邦始,開始舉行修養生息,讓大戰初歇的國家緩過氣來。

後又經過文帝、景帝以"無為而治",在恢復經濟的同時,"懲惡亡秦之政,倫議務在寬厚",推行"約法省禁"的政策,廢除一些嚴刑苛法,西漢國勢蒸蒸日上,為大規模反擊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在位期間奠定了西漢強盛的局面 ,故有"功莫大於秦皇漢武"之稱,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均有建樹。

實在是太過就不贅述了。

讓我們在對比一下東漢的帝王。

東漢時期帝王作為

自王莽開始天下大亂,社會矛盾激化,光武皇帝劉秀,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以"柔道治國"為主理念,退功臣、進文吏,使得大多數開國將帥皆以列侯歸鄉享受優厚待遇,而不參與政治。

只有在名章二帝是出現過短暫的和平,而這二人也只是將當時的局勢穩定了下來。

而這樣穩定的局面沒有出現多久就出現了戚宦爭權桓靈二帝更是將東漢推向了深淵。

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東漢的知名度和熟知度不如西漢

就算是季漢那也是有著一位從三國時期就負有盛名的劉備,東漢又怎麼能夠與之相比。


三塗


我個人覺得,東漢知名度不及西漢,主要是因為東漢歷代帝王所建立的功業比起西漢要小,這對史官和文藝創作者來說,有些乏善可陳。

從歷史記載來看,司馬光寫《資治通鑑》,西漢從第九捲到第三十九卷,210年的歷史用了三十一卷,這其中,又數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的篇幅最大,一共佔了十四卷;而東漢從第四十卷到第六十八卷,195年的歷史用了二十八卷,這其中漢光武帝劉秀佔了五卷,而自董卓之亂開始就用了十一卷,也就是說,出去劉秀與漢末三國這段,實際只有十二卷。這十二卷中,大多是朝廷內部皇權之爭和宦官爭鬥那些事。

從文藝創作來看,《資治通鑑》記載篇幅最大的,也是文藝作品最多的,劉邦、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的作品最多,其次漢宣帝劉病已因為《烏龍闖情關》也為眾多人所熟悉。到了東漢,相對較多了,除了開國的劉秀,就剩末年的桓靈二帝了,而這兩位,還是蹭了《三國演義》的熱點,其他的時段很少有人寫,很少有影視劇去演繹,這讓大部分人對此相對感到陌生。

兩漢三國的歷史,我從《資治通鑑》中已經通讀一遍,但恰如上面所述,篇幅多的時段,歷史事件反而記得清楚一些,不怎麼出名的時段,讀過之後很快就遺忘了。


小白讀資治通鑑


首先,季漢或者說蜀漢為什麼比東漢出名這個不用解釋,中國即使不看歷史的人也多少知道三國。西漢為什麼比東漢好像更為人所知呢,從皇帝的角度比較,西漢知名皇帝無非漢高祖劉邦(很多人受電視劇和其他宣傳影響,認為劉邦就是地痞流氓。。)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八王之亂還是廣為人知的),漢武帝不用說了,漢朝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皇帝。漢宣帝劉病已才被很多人所熟知的,因為這位帝王本身就是個傳奇。相比之下,東漢好像就只有光武帝劉秀(人們戲稱的位面之子),桓靈二帝的知名度較高,的確遜色不少。文臣武將方面,西漢的衛青,霍去病那是多少人崇敬的人物,隨著現在飯圈勢力的擴大,冠軍侯的聲望眼見著就超過他舅舅了[機智],霍光也是名臣,寫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陳湯(和他大氣的奏章相比,他個人的聲名就要低很多了)。其實東漢班超兄弟(平定西域)的功績完全是可以和西漢名將們相媲美的,班固著漢書,馬援馬革裹屍,以及燕然勒石的竇憲也都是當時代最頂尖的人物。所以個人認為論傳奇色彩的話東漢帝王和名將不能說更勝一籌最起碼也是難分伯仲。之所以知名度在你看來不高,個人看來可能是宣傳造成的,我小時候看過漢武大帝之類一系列西漢相關的電視劇,而東漢印象裡真就沒什麼印象了。


吳樾江南


東漢的知名度之所以不如西漢和季漢(蜀漢),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

首先我們來看西漢,西漢承秦志,從歷史遺存角度上來說,西漢王朝的建立覆滅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而且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是典型的草根奮鬥史,統治過程中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更有漢武大帝等歷史人物,整個漢民族以這一王朝命名。

整個西漢王朝經歷了,高祖被困白登山,呂后干政,七王之亂,削藩,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遠征塞外,收復西域,巫蠱之禍等歷史大事件。出現了劉邦,蕭何,韓信,周勃,周亞夫,劉徹,主父偃,董仲舒等歷史人物,從先秦時代口口相傳的經學相繼問世。

而蜀漢處於一個天下紛爭,群雄並起的歷史時期,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更有後世所著三國演義這一文學鉅著,使得蜀漢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

再來看東漢,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我們一般認為是西漢皇室的後裔,在覆滅了王莽政權和農民起義後稱帝,建立了東漢政權,而其後人則表現的平平無奇。

故單以知名度而言,筆者認為西漢和季漢的知名度遠高於東漢。






史隅觀瀾


西漢 公元 前206~公元8年,是漢高祖在滅暴秦,平西楚之後建立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可以上西漢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強盛的國家。

東漢 公元25年~公元220年,是西漢皇族劉秀聯合擁護前漢王朝地主階級建立的政權

季漢 公元220年~公元265年,由劉備建立的割據性政權

總結 因而可知東漢知名度不如西漢以及季漢,是多方面的原因,不過東漢依舊是大一統王朝,相較於其他朝代依舊很強大


景粼玖序


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季漢三個時期,其中西漢是劉邦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結束,共經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東漢於公元25年由劉秀建立到公元220年結束,共歷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季漢由劉備於公元221年建立到公元263年結束,共歷兩帝,享國四十二年;三段不同時期的漢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同的歷史地位,在今天也有著不同的 知名度,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歷史意義

“漢“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著獨特的歷史意義和地位,以不是一個文字,一個朝代,可以表述的,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一種魂。漢朝作為漢文化發源的大一統王朝,所以今天的人對他有獨特的情感,人們常說一件事的開始和結束是最讓人難忘的,這句話用在漢這一個朝代也適用,西漢作為漢朝的開端,作為漢文化的起源,可以說今天的中華文化大部分都起源於西漢,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被人記住也是理所當然;季漢作為漢朝的尾巴,是漢的一種傳承,是今天的人們對漢獨特情感的一種寄託,因此被人記住。

歷史價值

造成今天我們對不同時期漢的熟悉程度不同不是因為今天才這樣的,而是在漢代以後對西漢和季漢的推崇都大於西漢,歷代文人和統治者都對建立西漢和季漢的劉邦和劉備都很推崇,他們都是起于田畝的代表人物,在今天對在不懈奮鬥的你何嘗不是一種激勵,因為在任何時候人們都需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安慰。西漢的繁榮和強大是歷朝歷代學習的榜樣西漢對中國的社會進程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作用;歷代人都以季漢來教育後人的忠貞和堅韌,所以讓歷史也讓今天的人記住了他。

歷史的轉折點

西漢是結束暴秦統治,撫平天下紛爭,開啟新紀元的關鍵時期,是秦漢交點的轉折點,是開啟盛世的起點,是歷史變化的重要節點。季漢是承漢室的餘暉,開啟亂世的起源,也是歷史的重要節點,所在在歷史的關鍵節點被大家所熟知。

小說演繹的故事性

西漢的創建者劉邦首先實現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的呼聲,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統治億兆生民的皇帝,這樣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的故事性,西漢還有漢武帝開創絲綢之路的痕跡流傳至今並在今天得到延續,有北逐匈奴的壯舉,這些故事從古至今都讓人憧憬嚮往,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季漢的劉備有如高祖班的出身,並通過不懈努力延續了漢朝的餘暉,季漢有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傳奇軍事諸葛亮,也有義之化身,被尊武聖的關雲長等等,有這麼多讓人津津樂道的人物故事,更有三國演義這樣耳熟能詳的名著,今天的人們不熟悉都難,所以季漢長存,

總之,漢中華文化重要傳承部分,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熟悉。


悠然說史


你好,我是御史大夫001.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西漢和東漢來比論影響力肯定是西漢大的多。東漢和蜀漢來比東漢比蜀漢大多了。

西漢時期皇帝劉邦,文景二帝,武帝,宣帝等都是歷史上比較牛叉的人物,即使是最後篡權的王莽知名度都很高。之所以有很大的知名度和他們的作為和功績是分不開的。

東漢除了劉秀之外,其他的皇帝就都不怎麼出名了。也不這200年是怎麼過來的。總感覺東漢糊里糊塗的過了200年。直到末年的董卓的入京,三國拉開帷幕。東漢好像突然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漢獻帝雖然是東漢的亡國皇帝,隨著三國演義也跟著知名度提升起來。這個是很影視作品是分不開的。

至於蜀漢的知名度也是佔了劉備和諸葛亮的光。但是蜀漢的歷史影響度和東漢那是沒法比的。


御史大夫001


東漢最後幾十年還不夠出名?


百勝軍節度使


因為除了專業的歷史學者外,我們對古代的理解基本上靠文藝作品噻╯^╰戲劇評書,電影電視等等,而帝王將相又是文藝作品中的常客,所以導致西漢、季漢故事“刷屏”,類似廣告,自然熟悉啦。

東漢其實也有不少好玩的東西呢,比如讖緯的盛行,佛教的傳入,道教的興起。還有考古中的遣策、買地券、鎮墓文等等。嘖嘖,透著一股子怪力亂神的風氣😂



咕咕考古


除了前三個皇帝,後面一個比一個短命,存在感較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