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确定为

“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呼吁全社会继续团结一心、共同携手,积极为消灭新冠肺炎疫情、遏制结核病流行而不懈努力,并为消除这两种传染病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省活动性患者报告发病率从2016年的80.2/10万下降到2019年的59.6/10万,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4万例,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一、新冠肺炎与肺结核区别

(一)致病元凶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感染。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结核菌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怕热、怕酒精、怕紫外线。

(二)临床症状

新冠肺炎以高热居多、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肺结核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

(三)传播途径

两者都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新冠肺炎属急性(目前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肺结核是

慢性。新冠肺炎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但尚未确定是否可通过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肺结核主要是飞沫传播,患者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四)发病人群

新冠肺炎是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肺结核多发于青壮年、老年、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免疫低下的人群、接受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等

(五)潜伏期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14天,潜伏期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肺结核潜伏期长,甚至终身潜伏,肺结核潜伏期一般认为没有传染性。

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特定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可有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周期比肺结核短很多。肺结核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治疗半年以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是最有效的方法。

(七)预防措施

勤通风、勤洗手、少聚集,外出时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加强锻炼、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二、当前结核病疫情

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000万人,每年约16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十分严重,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位居全球第2位,每年新报告肺结核患者约80万例,位居甲乙类传染病第2位,结核病防治形势严峻。黑龙江省是全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报告发现肺结核患者超过2万例,列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首位。

三、当前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的措施

(一)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是当前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由于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播途径难以切断。卡介苗接种对预防儿童重症结核效果明显,对预防成人结核病作用不大。因此,当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发现并治愈结核病的传染源。

(二)当前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技术措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提出八个方面的防治措施:

完善防治服务体系;

多途径发现患者;

规范诊疗行为;

做好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做好医疗保险和关怀救助工作;

加强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

保障抗结核药品供应;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9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出台了《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采取六项行动:

全民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行动;

结核病诊疗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强化行动;

重点地区结核病扶贫攻坚行动;

遏制耐药结核病防治行动;

结核病科学研究和防治能力提升行动。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ID:XWLB1979)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