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教授關於醫改的十句原話:公立醫院就是政府的第二支部隊

李玲教授關於醫改的十句原話:公立醫院就是政府的第二支部隊

  李玲,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下面摘抄幾句李教授關於醫改的原話,與大家分享:

  1 醫改最大的教訓是,醫療是一個市場幾乎完全失靈的領域,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市場手段在醫療領域都是起的反作用。如果將醫院當商場,將醫生當商人,過度醫療就無法控制,結果就是醫療費用一路上漲,老百姓看病越來越貴、越來越難。(美國都難以承擔社會醫療總費用過高,因此才有奧巴馬醫保改革)所以在醫療領域,政府應該承擔責任。不能放任逐利的機制興風作浪,否則老百姓蒙受損失,政府也會遭遇極大的困境。

  2 “如果說吸引民營資本擴大供給,民營資本就去辦醫院好了,倒騰現有醫院幹什麼?民營資本也不是傻子,沒有一家願意自己辦醫院,都是想去牟利的。把公立醫院這最後一塊蛋糕分了,能解決老百姓看病的問題嗎?”

  3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完全取消公立醫院的地級市,所謂宿遷模式已經證明是徹底失敗的。當年宿遷市政府將當地最好的人民醫院以7000萬元賣掉,後來卻要花近20億元重辦公立醫院,一進一出多大成本?”

  4“現在全世界都病了,治療世界病需要中醫的方法,中醫背後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全面系統綜合。”

  5 “凡是西方的都是對的,凡是市場的都是對的,已經變成新‘兩個凡是’了。”“我到美國參加學術會議,同行都批我右,現在像我這種人變成左的了,可見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右到極端了。”

  6 醫改是利益的再分配,我們現在的既得利益勢力已比較大了,所以去動利益的時候,它一定要反撲的,很多人就在這反撲的過程中倒下了。至於這醫改既得利益群體有哪些,可能所有和醫療相關的都有既得利益,政府有既得利益,醫保有既得利益,醫藥有既得利益,醫院醫生也有既得利益。

  7 “即使民營資本自願創辦醫院,醫療衛生資源也應嚴格規劃。過度更可怕,在衛生經濟上叫供給誘導需求,有多少醫生就會有多少病人,小病可以大治,沒病可以整出病來。”

  8 所以應該從全世界來說,醫療都是非市場化的。英國最資本主義的國家,它是免費醫療體系,它90%的醫院都是公立醫院;我們香港特區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它93%的醫院是公立;德國、法國的主體都是公立和非營利性的醫院。

  9 我說我們一個醫院院長其實挺不容易的,他眼睛一睜,跟一個出租車司機是一樣的,每天要進幾千萬,他這個醫院才能運轉,他要把收入指標分解到科室,科室又分解到醫生。所以醫改儘管已經九年了,醫院的創收機制沒有變,中國無論是公立還是民營醫院都是要創收的,所以我們今天所遇到的問題,其實恰恰是市場化帶來的。

  10 我一直說,公立醫院就是政府的第二支部隊。軍隊是保衛國土安全,醫院這支部隊是保衛人民健康安全,同樣很重要。不光是救死扶傷,醫院也是用來防範風險的,平時可能感覺不到,關鍵時刻就看出這支部隊不可或缺——任何大災大難的危急時刻,都是軍人和醫生衝在前面。

  上面十句話,基本上可以看出李教授的思想深度和為民立場了。我泱泱華夏,人才濟濟。可惜,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