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盒子炮在国外不受欢迎?

墨西哥唢呐


因为你的感觉是错误的,盒子炮曾被几十个国家和组织所采用。

盒子炮就是德国半自动手枪“毛瑟C96”。毛瑟C96由德国武器制造商毛瑟(Mauser)于1896年推出,一直生产到1937年。20世纪上半叶,未经授权许可的复制品在西班牙和中国制造。

毛瑟C96的显著特点是扳机前的整体盒式弹匣、长枪管,木制枪套可作为枪托。标志性的手枪握把像扫帚和圆木柄,因此赢得了绰号“扫帚柄”。因为毛瑟C96外观如矩形,所以在我们国家被昵称为“盒子炮”,还有的称之为“驳壳枪”、“快慢机”。

由于它的长枪管和高速弹药筒,毛瑟C96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比同时代的大多数手枪优越。1935年在.357马格南弹药没出现前,7.63×25mm毛瑟弹药是当时速度最快的手枪子弹。

毛瑟共生产了100万多支C96手枪,而在西班牙和中国生产的数量相当大,还有其他国家仿制的数量也不少。

1896年C96推出一年后,就卖给各国政府以及出售给平民和一些军官。当时在英国军官中毛瑟C96手枪非常受欢迎,许多人都私下购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C96在英军中的受欢迎程度逐渐下降。

作为军用武器,C96手枪曾经在很多殖民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复活节起义,爱沙尼亚独立战争,西班牙内战,中国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服役。俄罗斯内战期间,C96手枪成为布尔什维克红军政委的主要佩枪。

丘吉尔也喜欢毛瑟C96,他曾在1898年的“奥姆杜尔曼战役”和“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使用过C96;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英国考古学家、军官、外交官和作家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在中东期间就携带了毛瑟C96;朱德元帅在南昌起义以及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就使用毛瑟C96,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一把刻有他名字的毛瑟C96。

1921年,三名骑摩托的加泰罗尼亚革命者每人手持一把毛瑟C96将当时的西班牙总理爱德华多·达托(Eduardo Dato e Iradier)杀害;1934年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同样被毛瑟C96手枪暗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也大量装备了毛瑟C96。我国就更不用说,中国是唯一一个把C96作为军用和警用佩枪的。

  • 1897年毛瑟与奥斯曼土耳其政府签订了第一份军事合同,土耳其订购了1000支;

  • 1899年,意大利皇家海军订购5000支C96手枪;
  • 1910年波斯政府订购了1000支;
  • 1916年奥地利订购7.6万×25毫米标准尺寸毛瑟50,000支;
  •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军队与毛瑟签订合同,采购15万支C96手枪;
  • 1920年法国国家宪兵订了1000支;

除了标准商业型号外,后来推出了很多C96的改版。

  • M1896卡瓦莱丽·卡拉宾纳卡宾枪版

  • M1896紧凑型毛瑟

  • M1896军官型号

  • M1898手枪卡宾枪

  • M1912 毛瑟出口型

  • M1916普鲁士“红色9”

  • M1917毛瑟战壕卡宾枪

  • M1920修改毛瑟

  • M1921“Bolo”毛瑟

  • M1930毛瑟

  • M1932 / M712 Schnellfeuer

  • 9 OBI

  • Astra 900型

  • 汉阳C96

  • 山西17型(.45 ACP)

  • 80型

  • ETAI /皇家MM31(1型)

  • 皇家MM31(2型)

  • 皇家MM34

  • Azul和Super Azul

  • 联邦军械M713、M714


血色黄昏的黄昏


实际上,毛瑟C96刚推出那会还是挺受欢迎的。毕竟1896年那会几乎就没啥像样的自动装填手枪,勃朗宁那些诸如FN 1900,1903之类的套筒手枪还得到20世纪初才出现。

因此C96一开始还卖得不错,尤其是军官之间相互赠礼首选C96。7.63毛瑟弹的射程和穿透力也比当时一竿子转轮手枪好太多了,因此沙俄也超爱这种粗暴手枪。


但作为武器,战场才是试金石

C96在一战中确实有装备,但这把手枪有两个致命问题

一是它很贵,它的枪管和枪身滑套是整一块刚铣出来的,包括内部那些机括也都是慢慢铣,做工比步枪还复杂。比如当年汉阳产的步枪才43块大洋一支,但仿C96要120块

这种价格注定了这种大型战斗手枪很难能普及到二线步兵以及基层士官。

二是它很大很重,当时能配得起C96的都是军官,但军官这个级别很少参与一线作战。C96这类战斗为主的手枪对他们来说没啥用,自卫或者枪毙人的话,那些小巧的撸子就行了


狗子认为,盒子炮的价格和体型是限制其在国外流行不起来的主因。而在国内能红则原因多样,比如当时军阀混乱,一些没文化但有钱的小头目喜欢带大型手枪装X;当时国内与德国军事贸易往来密切,德国人也乐得推销这种高价又不好用的货;游击战、敌后武工队确实需要一款足够隐蔽携带,但对射程威力有一定要求手枪;缺乏自动武器,半自动的手枪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火力等都有关系。


疯狗的轻武


不受欢迎?人家明明是爆款好么?毛瑟兵工厂从1896年开始,生产C96手枪到1939年,产量达到了100万把,中间还转让了许多生产线和专利,被不少国家研究和仿制,它像一阵旋风从19世纪末刮到20世纪中叶。

毛瑟C96刚推出的时候,可以说是绝对的新锐高科技产品,当时世界上的自动手枪就仨,一个是1892年的奥地利舍恩伯格自动手枪,另一个是1893年的雨果·伯查特C93自动手枪,另一个就是1896年的毛瑟C96了。

这是什么概念?美军到1912年才开始装备勃朗宁设计的M1911半自动手枪,毛瑟的产品已经领先十几年了。至于英军、法军这些还在使用韦伯利、勒贝尔等转轮手枪,压根不是一个装备档次,仅1896年当年奥斯曼帝国就拿下1000支的订单尝鲜。

在19世纪末的那段日子里,毛瑟C96手枪可谓是明星中的高大上装备,它的火力超过很多同时代的枪械,步枪没它快,冲锋枪没诞生,只要距离拉近了谁都没C96好使。

问题是那会儿的战争并不近啊,相反还有越打越远的趋势,造价顶上长枪的C96虽然一片叫好,却也很难叫座,再加上当时处于科技高速发展期,战争的压力也小,用户观望态度明显,导致了盒子炮生不逢时。

上图.9mm弹的RED 9

同时19世纪末人们还在捣鼓一种新型弹药——9mm鲁格弹,即今天的9mm帕拉贝鲁姆弹。而且当时的毛瑟公司正处于一种风口浪尖上,因为德国政府擅自拉标设计M1888式国会委员会步枪,遭到了民间极大的非议,甚至由此引爆出“贿赂门”、“犹太枪”事件。毛瑟有没有推波助澜今天已经说不清了,总之当时他们可把人得罪惨了,这也引发了不少政府阻力。

再加上德军当时正在谋求全方面的换弹,C96的口径就颇不为人讨喜了,几乎得不到什么本国的军方订单,失去了最大的用户,他们最后也不过在1899年销售了5000套C96给海军。同时毛瑟也生产过一批9mm的C96(red 9),只是热脸贴冷屁股并不讨好。

上图.1912型C96

但毛瑟仍然维持这自家这个明星产品,并继续不间断的改进了设计,到1902年时,他们推出了新保险专利的C96型号,以利于骑兵的使用。到1912年,又诞生了经典的1912型毛瑟C96。

上图.毛瑟C96卡宾枪型,比起M1卡宾枪和98K,这款其实才更“真卡宾”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96的销量才开始爆发。德国陆军一口气订购了15万支9mm的C96,受产能限制,截止战争结束,毛瑟兵工厂共供货137000支,此后德国陆军再没有引进这种手枪。

上图.毛瑟开发的M1917战壕卡宾枪,拥有40发可拆弹匣

实际上到了1914年这个时间节点,毛瑟C96已经逐渐开始褪去光环,变为一支“老枪”,无论是鲁格P08,还是柯尔特M1911都更适用于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彻底让战场变成了远距离的对射,冲锋枪、霰弹枪、轻机枪等武器也大行其道,C96在欧洲战场既不好防身,又打不起仗,要它作甚?至于许多人一贯认为的“不好操作”,这个真的不是什么重要因素。

上图.具备全自动冲锋火力的M712型

毛瑟最后在1931年推出了M712型“速射型手枪”,即“快慢机”,这种冲锋手枪火力介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能高速泼洒出短促的弹雨,理论射速达到900发/分钟。这种武器曾经也吸引了一些外界的眼光,无奈的是盒子炮的理念已经落后了,20世纪30年代冲锋枪到处都是,谁要这玩意儿充大蒜头?也就当时的半拉子中国喜欢它。


王司徒军武百科


简单给你这么说吧!盒子炮又称毛瑟枪(生产型号有好几种)但这玩意就比手枪威力大点,射程远一点,但又比步枪射程短很多,小很多!!!最主要在二战时欧洲战场上,飞机大炮步枪机枪手枪单兵火力已经没有空白区了,要有啥就有啥。盒子炮也就是大家说的位置就是鸡肋,你说它能有多大作用!!但在咋中国或者亚洲战场并不是说它合适,只因为咋们那时火力不足啊,火力不足,要啥没啥,你就给把刀也就是好兵器,何况还是能连发的手枪[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岁月是包猪饲料3


后坐力太大,枪口会上抬,影响射击精度,二战时欧美国家比较发达选择余地比较多,故而未受欢迎,我国战士发明了横式射击法,成本最低的解决了枪口上抬问题,射程远,威力大,博得战士们欢迎,大量装备到抗战一线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