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近日章齡之的教育方式引爭議,但她也說出了千萬父母的心聲:讓孩子能多學一些是一些啊。

在某節目上,曝光了章齡之一人在家帶倆娃的一天日常。視頻中,章齡之一年級的大兒子從早上7點半起床,8點開始上課,上完語文網課,做語文作業;下午2點開始英語和數學學習並完成作業。這期間章齡之抽空還給2歲半的小兒子上了一個15分鐘的英語網課。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不出意外的是,章齡之在輔導的過程中也碰到了千萬中國父母正在經歷的折磨:孩子精神不集中,孩子學了就忘,孩子根本不聽指揮等等。在章齡之百般忍耐下,總歸是安穩地完成了一天的課程。但是章齡之最後也很無奈地表示,因為學習,自己現在在孩子心中的排名跌到了最後一名。

相比之下,同節目的黃覺一家在育兒方面輕鬆了很多,他們放棄了當下時興的網課,按自己孩子的節奏學習,並同時不放鬆孩子興趣的培養。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教育本也無對錯,只看合適不合適。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感覺特別辛苦,主要還是出在責任劃分上面。當家長每日把孩子學習與寫作業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容易讓孩子產生我是為了完成父母給的任務才學習的。

《被討厭的勇氣中》作者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提出: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與此相對,父母命令孩子學習就是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肯定就避免不了衝突。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當孩子因為父母對於學習的干涉而與父母產生衝突時,這會讓孩子減少學習本身可能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會讓親子關係惡化。

當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實在痛苦時,不妨從其他角度來讓孩子學習,擴展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拘泥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

1).善用遊戲的方式來引導幼兒或小學低段的孩子思考;

現在可以與孩子一起動腦玩耍的智力玩具是非常多的,很多的玩具裡面包含著數學思維,甚至不需要玩具,只用一副撲克都能跟孩子玩出非常多的數學題型。

當孩子實在靜不下心來做題時,不妨試試同類的遊戲。比如章齡之在輔導孩子學習桌子和房間的長寬時,孩子當時明顯有敵對情緒,故意說錯,這時候家長若以遊戲的方式去跟孩子實地測量一番,在做的過程中再順帶地擴展出其他的長寬知識,都是比較容易讓孩子吸收的。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低年級孩子經常糾結於用手指頭算數,常常氣得父母內傷。其實這時候去找些有趣的物品來替代孩子的手指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總之很多孩子的學習,父母多些思考,把它換成遊戲的方式往往效果會完全不同。

2).看有意義的電視,玩有意思的電子遊戲;

父母很容易拿看電視或打遊戲當條件來激勵孩子學習。這種方法很多時候只是一時有效,而通過這種方式,也容易讓孩子養成討價還價的習慣。

父母不妨放開書本,仔細選擇一些有學習意義的紀錄片,科學實驗等等視頻,然後主動與孩子一起觀看並討論,在討論中引導孩子思考視頻中學到的知識,這種效果往往好與讓孩子整日坐在課桌前學習有限的知識。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總之,引發孩子思考的學習才能稱之為學習,如果只是父母硬塞進腦子裡的知識,那就只能屬於填鴨式的學習。

3).素質教育不是‘傻“玩;

雖說上課學習與寫作業是孩子自己人生的課題,父母不要過度干涉,但這不代表父母從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退出,任其”傻玩“。

其實最可怕的是”快樂的童年“這種看法,太多人把快樂的童年看成不用好好去學習,每天就是無目的的玩樂。學習原本是快樂的事情,思考,探索,只要父母引導的正確,都能讓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這也會讓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變得主動而有趣。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孩子的時間也是寶貴的,因此家長更應該思考如果更好地讓孩子學與玩同時進行,而不是把學與玩拆分開來,讓其敵對。


願意為孩子付出的父母總是受人尊敬的,因為他們為自己帶來的小生命而負責。

但如紀伯倫《你的孩子》這首詩寫的,

你的孩子不屬於你

他們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女兒

經由你生 與你相伴

卻有自己獨立的軌跡


逼孩子上網課,不如帶孩子邊玩邊學

父母總歸是要找到正確對待孩子的方法,去觀察孩子,去了解孩子,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是強加給孩子自認為好的東西。


我是理性,客觀的育娃寶媽葉蘇格,如果你關於該文有任何看法和意見,歡迎給我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