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七宗罪》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導演: 大衛·芬奇
編劇: 安德魯·凱文·沃克
主演: 摩根·弗里曼 / 布拉德·皮特 / 凱文·史派西 / 格溫妮斯·帕特洛 / 安德魯·凱文·沃克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葡萄牙語
上映日期: 1995-09-22(美國)
又名: 火線追緝令(臺) / 7宗罪 / Seven


《七宗罪》是一部驚悚懸疑犯罪電影。片中,資深冷靜的沙摩塞和血氣方剛的米爾斯試圖緝拿一位以“七宗罪”為指南的連環殺人犯,影片中犯人為達成目的自首,最後以米爾斯被憤怒擊垮,擊斃兇犯作為結局的悲劇結尾。整個過程跌宕起伏,故事渾然天成,回顧該影片的內容,在意猶未盡的同時,更有一種蠢蠢欲動的衝動,想要更加深刻的瞭解這部電影。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影片似乎在為我們展示某種深層次的意義,從而調動我們的思維進入到一個藝術化的電影世界之中,我們也不經從中獲取了一些思考: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首先,可以通過欣賞這部電影的人物塑造來進行思考。在影片中,沙摩塞和米爾斯分別以沉著而冷漠和浮躁而熱情的性格存在,也恰恰代表了兩種當下社會中的人群。雖然熱情與冷漠這兩類人此消彼長,各顯優劣,但是問題在於,當下的社會總是給予熱情的人更多的苦惱和困惑,而冷漠的人卻往往善始善終,從而無法均衡的得到經濟社會的認可。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這也揭露出了一個更為嚴峻的社會問題:當今世界物質經濟的高速發展,與落後的人類社會發展之間殘酷的對比。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同樣的問題仍可以用電影的環境刻畫來體現。在一座陰雨綿綿的都市之中,醜陋與罪惡充斥著每一個角落,過往的來客和熙攘的人群用冷漠武裝自己,用殘忍的說辭和手段互相傷害,人性和熱情不復存在,彷彿唯有自私和冷漠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影片的結尾更是將其渲染到極致,米爾斯擊斃了兇手,不僅僅昭示了罪惡的勝利,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在當下社會之中盲目熱情帶來的種種是非。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難道說影片最終的目的,是告訴我們冷漠才是處理一切問題的答案麼?當然不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往往能夠散發出足夠強大的心靈共鳴,《七宗罪》要帶給我們的不是抱怨和哀悼,而是要激發我們作為一個人,心中應該有的熱情和激情。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而影片用它在這個冷漠社會中苦苦掙扎的過程的所見所聞,來告誡那些冷漠的人帶來的實際上是一種傷害,揭露出無情和冷漠的罪惡,喚醒人類內心之中最後的愛和熱情,而愛和熱情是這個世界進化下去的動力,冷漠則是摧毀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影片中沙摩塞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人生,卻不忘本心,堅守著心中最後溫存的愛,而米爾斯浮躁、衝動,卻粗中有細,散發出飽滿而獨特的人格魅力。


這部電影由矛盾產生,最終以矛盾結尾,儘管罪犯用鮮血懲戒罪惡的人,並讓無罪的人為其殉道,試圖證明善與惡都會淪為他的奴隸,淪為冷酷無情的的奴隸,從而掀起波瀾,但是清者自清,真理從未走遠,世界終將歸於平靜,並且充滿愛與和平。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其次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大側重點,它是基於理性與人性的探究,也就是當法律無法作為懲戒犯人的工具時,是否要以違背法律的手段來使犯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影片中多次明示了法律所力不能及的問題,以及在法律的庇護下,甚至萌生出的新的罪惡。這使得我們有些許的思考: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第一:對所謂“完備”的法律產生疑惑。法律是用來制止已知罪惡的工具,那麼超脫在法律之外的罪惡該如何避免?所謂超脫於法律之外的罪惡,無外乎事關過度強調下的人權,過度強調人權會導致某些法律的界限變得模糊,甚至成為某些犯人脫罪的手段。那麼我們應該側重於法律的紀律性,還是法律的人性化。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第二:對法律的實際作用的再次權衡。當法律明顯成為追求公正的阻礙時,我們是否應該拋棄法律,選擇不合法但合理的做法,儘管這樣違背了人類制定的“正確”,但違背其所帶來的結果卻顯得更加正確,然而有人因此或得或失,結局也因而千奇百怪,這種事情的答案,也就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情、理、法的角鬥——《七宗罪》

掃碼關注我們

珍惜和你的每一次相遇

希望你亦是如此

二號放映室

排版/吃核桃仁的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