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圖書館

我小的時候,看到學校圖書室在清理圖書——把一疊一疊的看上去不是很舊的書丟到門外空地上。

那個年代,雜書並不是唾手可得的時候。好奇的我便上前去翻看,發現裡面有一些書裡有漫畫,乾脆就蹲看起來。

圖書室工作人員,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師,許是看我是本校的員工孩子的份上,居然讓我隨便挑:“需要什麼書自己拿,反正要進新書了,這些待會就燒了。”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圖書

面對這麼多書,當時這些書在小小的我的眼中算是很多了,我有一種不知道怎麼挑選的感覺,就在邊上順手拿了幾本。應該是很靦腆地面對著那個老師說了句“謝謝”,就慌張地離開了。

回到家才仔細看拿了什麼書,不禁對自己很失望。現在依稀記得其中二本居然是“批水滸”和“批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內容。不過,那時候還沒有讀過整本的《水滸傳》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所以藉助這些批判的文字對這兩本書有了好奇心。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亮劍》劇照

不久之後,就得以在圖書室看到這些被批判的書,自然要好好地讀一讀。讀完之後,又把它們和批判的書對比著看,發現這個世界上批判別人的奧妙不過就是“斷章取義”和“為我所用”。

明清的科舉考試就是這樣。比如,題目擬定好,寫文章的人只要用“四書五經”裡的話按照出題人要求的撰文的模式去證明經書主旨的永遠正確就可以了。至於寫作者自己有沒有想法,事實如何,這不重要。

明清這樣做,於是他們取到了他們需要的思想固化的知識分子。如果對封建王朝有異議的,沒有關係,還有“文字獄”可以滅了他們。

因為親眼目睹過書本,尤其是看到別人轉述的書本的不可信,所以我更願意在有爭議的時候去翻閱第一手材料,不敢輕易相信別人的詮釋——我怎麼知道他引用的時候有沒有縮水或兌水呢?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劇照

有時候,一個關鍵詞語的故意的忽略或翻譯的不那麼準確都會影響我們對事實的判斷。我們普通人在私人生活中的錯誤判斷只會影響你自己的個人生活,可是如果你是代表一個企業或一個地方的公權力,你的主觀或客觀的錯誤判斷和由此產生的錯誤行為就會影響集體的利益和形象了,就會引發危機。

按道理說,別人的私人生活,我們應該沒有討論的興趣,但是如果是涉及到集體的,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去討論一下吧。不過,現實可能相反,我們總是會把力氣用錯地方。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楚雲飛

有時候看到有人在提問說“娛樂明星憑什麼拿那麼多錢,科學家、醫護人員憑什麼拿那麼少”,然後聲討明星。至於明星們在危困時的捐款救助行為我們居然可以視而不見,或者視為理所應當。我便覺得,問這話的是我們這種一般老百姓也罷了,因為我們有文化有知識,可是沒見識。如果是某個官員,我就有點懵——幸好不是,只是一個新網民。請問,科學家、醫護人員工資誰發——誰發的,你讓誰把它調高不就可以了嘛!好像電影公司和娛樂公司不是科學家和醫護人員的老闆,他們願意給娛樂明星發多少錢和科研單位、公立醫院的領導不願意給科學家、醫護人員發高工資之間應該沒有半毛錢關係吧!

既然是為了論點,那麼怎麼瞎說怎麼瞎鬧都合理了,可惜了這一地的千年文化啊!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對立雙方

幸虧,文革結束了,幸虧時間讓文革中的一切在漸漸老去,但是我們是否決定真正地用自己的大腦思考說人話了呢——文革雖然結束了幾十年了,可是我現在卻只能說“我不知道”。

我們不怕這個世界價值觀的對立或多元,怕的是這個世界沒有了價值觀,怕的是為了所謂的對自己有好處的利益點把無所不為視為第一正確。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楚雲飛

曾經有一部國產電視劇很火,叫《亮劍》,裡面敵對的兩個人物李雲龍和楚雲飛更是到了幾乎人盡皆知的地步。為什麼,他們兩個是對立的陣營,但他們卻沒有卑劣到無底線,他們都有自己的信仰——他們都值得尊敬。我們歌頌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為什麼,因為他們觀點多元但卻是君子之爭——違背了這些的會被我們唾罵。我們怒斥秦的焚書坑儒和明清的愚人體系的建設,為什麼?因為奴化人類、腦殘人類、毒化同類等都是壓根“不把人當人”的思想一種外在野蠻表現。

原創:其實讀書是小事,會讀書才是大事

李雲龍

希望這次已經波及到世界的災難能讓我們所有人更明白,無論人類怎樣,無論面對什麼,都請在抉擇時清晰地告訴自己——我們依然是“人”,我們永遠是“人類”。

不過,書,還是要看,而且要多看,要對比著看,要過幾年再看看。這樣,才能看懂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