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建1000所衡水中學分校,全面推行衡中模式,如何?

用戶52916644468


社會各界對衡水中學一直褒貶不一,要在全國建1000所衡水中學分校,全面推行衡中模式根本不可取。因為:

一、衡水中學不可能被複制。

每年有那麼多學校去衡水中學參觀學習,但卻沒有一家學成,沒有一家達到衡水中學的高度。

1、教育環境和生源問題。

衡水中學可以在整個河北乃至全國招生,這些學生品學兼優讓衡水中學在河北一家獨大,沒有對手。這從衡水中學的高考情況就可以看出:2019年高考衡中包攬河北省理科前10名,文科前10名衡水中學佔8人,蟬聯16連冠,2018年超過200人被清華、北大錄取。我校也曾多次赴衡中學習,但衡中的教育環境和生源無法達到。我校也屬省級重點高中,在當地也小有名氣,以前也吸引了很多外縣的學生前來學習,但現在省上加強了學籍管理,高考必須回生源地考試(指標算在生源地),加上當地老百姓也外縣學生佔本縣學生學位而上訪,現在我校已經不招收外縣學生了。所以衡中的教育環境和生源其他學校學不來。


2、管理問題。

衡中實行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除了生病、回家反省等特殊情況外,無論本地還是外地學生平時都嚴禁出校門,學校規定上課不能喝水,不能與同桌講話,不能走神,不能咬筆,不能帶零食,稍不留神就會因觸犯校規而回家反省。我校也搞過全封閉式管理但因家在縣城的學生家長反對,要求走讀,不願住校後取消。


3、衡水中學的產業化其他學校學不來。

衡水中學一手辦教學一手掙錢,已將將教育集團化、產業化。衡水中學的資料和試卷甚至比“衡水老白乾”還出名。,連一些世界500強企業都向衡中學習。衡水中學的大門是敞開的,來衡中學習和參觀都是要收費的;衡水中學的擇校費是以萬為單位的,復讀費也非常高(見下圖);衡水中學每年賣資料和試卷所得到的收入也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些其他學校都學不來。

二、教育不應以一種模式出現。

衡水中學號稱“高考加工廠”,要求統一、步調一致,不利於教育多元化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三、外省的衡水中學分校與衡水中學的差距大。

以衡水中學命名的分校很多,如:衡水中學邯鄲分校,衡水中學滁州分校、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分校等,這些學校學費不低(如:衡水中學安徽分校每年學費1.8萬,還不包括生活費),三年至少花費10萬,但這些分校在各方面都無法和河北的衡水中學相比。



四、我們應該向衡水中學習什麼?

衡水中學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我們應該學習衡中先進的經驗和管理,而不是衡中一家獨大的教育亂象;不是整體劃一的跑步,不是整潔的教室和宿舍,而是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衡水中學“不務虛的實幹精神”。提高老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成立自己的教研中心,建立自己的題庫,師徒結對,以老帶新等好措施。

  • 不能原搬硬套,要符合自己的校情,如我校在實行全封閉式軍事化管理遇阻後及時調整提出“靜序文化”效果就非常好。


  • 學習“衡中體”。衡水中學學生書寫作文中的字體,整體規範,為大家稱道,值得學習。(見下圖)

總之,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應該結合各校具體情況發揮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而不是一窩蜂照搬衡中模式。


教育黃金眼


衡水模式,又不是衡水創造的,這是中國讓家長沒什麼文化小孩也能上985的唯一模式,我高中就是在這種模式下考上了某985,父母都是中專文化,追上了很多初中完爆我的同學,這種模式就是給吃的了苦的人但做事沒有方向的人準備的,大多數中國高中生都是這樣一個狀態(能吃苦,但是要有環境)想取消它的人用心之險惡,讀過書的人都看的出來。


卡密呦


你看哈,衡水中學的分校也在建,各地區的中學也在效仿。



先說說我經歷過的“衡中模式”

上高二的時候,我們高中校長暑假去衡中參觀了一圈兒,回來就很感慨:看看人家看看人家,那學習勁頭多足,那隊伍的多整齊!然後校長在開學的前幾天,召開全體高二年級的老師,給他們開了開會。


老師開完會後我們當學生的手機裡就立刻收到了一條消息,大致意思是要趕在新生軍訓前,在給我們這些“老高一”的學生來一次史上最嚴厲的軍訓。

這次軍訓真的挺嚴格的, 和高一那次新生軍訓相比,那次簡直就像是“度假”。

這次軍訓回來後,我們的課間操有了“前奏”:跑步。每次做操前要全校繞操場跑兩圈,跑前集合的時候還要拿一個小本舉起來,大聲朗讀。

.... ....

講到這裡我自己都無語。

我們只學了形式,但是在課堂講課,學習,考試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衡水中學這種模式存在的一個大前提就是

它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平時沒有什麼機會活動,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讓他們鍛鍊身體。而他們的這項活動都是在早晨五點,集合讀書也可以使大家清醒一下,趕走睏意。那我們這種走讀制學校,課間操在大課間,這個時候做操跑步是鍛鍊身體和熱身,集合讀書,大家聽課都聽累了,再這樣大聲朗讀是抗拒的。


.... ....


然而這項活動的,學生們只是在一開始比較遵規守矩,到後面,大家會隨手拿本書,跑步也不再講究一拳的距離。跑操這件事也真的從“形式”變成了“形式”。


這就是我經歷過的“衡中模式”,好像也沒有變成學霸。(哈哈,這當然是玩笑啦,學霸哪能這麼容易的。)


後來我上了大學,通過和同學們的聊天才知道,原來不僅僅是衡中這樣,基本上縣裡的中學都是這樣瘋狂的“輸出”模式。不過他們都是寄宿制大學,兩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回趟家,高三的時候半年回趟家的人也是有的。


所以說,如果要在全國各地建立1000所衡水中學的分校,那首先要想到的是地區的問題。

因為並不是任何學校都適合這種“衡中模式”。

其次即使是分校也不能完全的效仿總校區的模式。

衡水中學一直在推行自己的衡水中學方式,從2013年開始,衡水中學在雲南創辦了4所分校,在校人數達到了1萬多人,後來在四川、安徽、江西等地陸續開始辦分校。截至現在,衡水中學至少在國內其它消息市已經創辦了18分校。

從現在這些分校辦學狀況來看,儘管都是衡水中學和民間本錢協作,但全體上,辦學質量和口碑仍是不錯,高考成果儘管不能跟衡水中學本校比,但是他的理念和品牌已有了,優化不是難事。


就像每一個地方的工程建設一樣,我們需要因地制宜呀。


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來看


一是辦學條件 衡水中學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的歸納結果,是教師、學生以及校園共同努力的效果,這些條件並不是在其它地方都能具備的。


二教育理念 不同區域的教育理念是各不相同,衡水中學現在僅從高考成果上來看,是十分成功的,但一起咱們也看到的許多不同的聲響,有人乃至站出來質疑衡水中學這種方式,覺得違反了素質教育的初衷,一味尋求應試教育的升學率,不知道其它地方能不能接受。


最後,我想說,這無非又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素質教育vs應試教育


口袋名師志願幫


我的孩子現在在讀重點大學,他曾經就衡水上的高中,他說很喜歡那樣的模式,每天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忙忙碌碌的挺好,現在大學了!倒好成績一塌糊塗,猛一下失去了約束,茫然了!不知了所錯!掛科一掛科二掛科三,!我作為一名家長特別不明白,是大學裡的孩子不願意讀書,還是大學校裡的老師都喜歡上了安逸呢!我們家長把孩子千辛萬苦的送給你們,你們如此回報!


豪浩然正氣橫


衡水模式之所以成功,就在於ta把應試教育做到了極致,對比其他學校有競爭優勢。衡水中學的老師對於教學和學生管理的研究都是非常深入的,學校也是吸收了頂尖的學生。如果沒有一流的學生,衡水中學也無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如果全國複製衡水模式,一方面師資跟不上;另一方面生源無法保證。所以最後的高考成績實際上不能保證。


另外,衡水中學的模式雖然能夠提高成績,但並不是適合所有學生,甚至只適合少部分學生。這種學習模式必須有學生的學習意願作為支撐,否則根本熬不下去。

全面推行衡水模式,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會反抗!很大一部分學生是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學習的,到時候不知道會出現多少“問題學生”。


儘管衡水中學的高考成績非常好,但是我們依然要看到ta在教育上缺失的地方。教育是一種平衡,是全方位的。因為要選拔,因為要公平,所以我們選擇了高卡這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但是考分絕對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全部,極致地追求考試成績縱然能夠在高考時勝出,但是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孩子們會有很多的變數。


如果可以選擇,為了孩子上好大學,很多家長願意送孩子進入類似衡水中學這樣的學校,但依然有不少家長對此存在異議。學生更不用說了,除非自身有強烈的意願,否則自願去衡水中學上學的不會太多。


教育應該是小而美的,允許百花齊放。一個學校的成功,必然是以犧牲其他學校為代價的。衡水中學有很大的價值,ta在應試教育上無疑是無比成功的。但是教育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全國推行衡水模式沒有必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之所以有人提出“在全國建1000所衡水中學分校,全面推行衡中模式,如何?”這樣的問題,就是存在糾結。這種糾結就在於:

第一,衡水中學確實有市場。

目前,我國人口眾多,對各種資源的競爭就非常激烈,職位的競爭尤其激烈。選拔人才是爭奪有限資源的合理有效的方式,也是我國千百年來一直使用的方法,已經被民眾認同。所以,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這是應試教育的大背景。

同時,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味著不發達,這種不發達不僅表現在經濟方面,還表現在文化、政治等方面。因此,人們讓孩子受教育的初衷絕大多數都是生存需要,也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工作。所以,中國家庭父母無論為孩子怎樣投資,多數是有條件的,並不是完全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而是為了前期的投入最終有所收穫,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有個養活自己的工作而已。衡中的模式正好迎合了這種考試,所以,衡中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

第二,衡中模式並不屬於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

衡中模式就是迎合應試教育和選拔考試而誕生,所以,這種模式主要是訓練學生做題和考試,而不是全面教育,更沒有從人性的教育去育人。很多做法儘管家長認可,但是也是非人性化的,只不過家長管不了自己的孩子,突然出現一個替你管理的人,看似管得還不錯,所以家長才願意讓孩子去。

我同事的孩子在衡中,每天吃飯不敢細嚼慢嚥,因為從教室到食堂都得跑著去,吃飯時間太短,在三年裡,經常胃疼。這個孩子剛去時,晚上睡覺不敢脫衣服,怕第二天早上起晚跑步被罰。為了高考考高分,這些孩子度過了艱難的三年,失眠、胃病接踵而來,對孩子是一種身體的摧殘。

衡中給學生的精神洗禮也很奇葩,例如“左腳清華,右腳北大,清華北大,統統拿下”類似這樣的宣傳,感覺像愚昧的傳銷洗腦方式,無論如何都不能和二十一世紀的先進的現代教育相聯繫。


第三,如果全國推行衡中模式,有害學生,無益國家發展。

現在正常的學校多少都偏於傳授知識,疏於教育,如果再全面推行衡中這樣的考試工廠模式,學生的德育和心理教育問題就會更加嚴重,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同時這種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內驅力,中華民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將處於不利地位。試想,國家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呢?到底是會考試還是會創新?國家需要的是引領社會向前發展的領軍人物,而不是會考試,無能力的人。

我的很多學生在大學裡接觸過衡中學生,他們一般是兩極分化,要麼不學習,因為在高中三年已經厭倦了學習,所以沒有什麼潛能;要麼特別優秀,可以說這些優秀的學生本來就是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只不過當初都會聚在衡中而已。

目前,衡中為了再造更多清華北大學生,把那些考北大清華危險的學生移民到深圳,被深圳市教育局證實,並清理出去,到現在為止河北衡中沒有給答覆,河北省教育廳也沒給答覆。一個名校,為了再創輝煌,不擇手段,這是何等的無恥與不堪!如果讓衡中模式在中國複製,就等於認同這種弄虛作假,遺害百姓,所以不能支持。學校這麼做本身就是在教育學生如何弄虛作假,這是教育中不應該出現的問題。所以,衡中模式不僅不能推行,我認為應該整改。




中考政治劉老師


大熊貓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稀少;如果大熊貓和大肥豬一樣多,題主覺得如何?如果在全國建1000所衡水中學分校,全面推行衡中模式,我覺得“性價比”不高,原因如下:

(一)各大高校在各個省市招生的名額是固定的。

舉個例子,比如2018年高考,北京大學在河北省的錄取人數是148人,其中招收河北的理科生66名,錄取河北的文科生31名,北大醫學部也招了河北的考生31名,北大招收河北的保送生20名。而北大不會因為河北有衡中這樣的“高考工廠”而對河北考生“開偏門”進行擴招。所以,在招錄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河北的考生在2018年的高考中,考多少分以上才能上北大?河北的文科生691分及以上才有機會進北大的校門,河北的理科生707分及以上才有可能與燕園“有緣”。故此,考生如果把北大的招生名額看作是一個“蛋糕”的話,那麼衡中的考生則分到更多的“蛋糕”,而河北其他普通高中學生的考生想要上北大,哪怕耗盡“洪荒之力”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就算河北地區有1000所衡中,其最大的作用也只是拉高各大高校對河北考生的錄取分數線而已,讓衡中模式“遍地開花”的“性價比”確實不高。



(二)並不是所有的中學都適合開啟“衡中模式”。

衡中考生考上頂尖985的人數逐年增多,其他地區的中學負責人前往衡中“取經”的比比皆是。但“複製”衡中模式的學校不少,最後成功的卻並不多,很多中學最終落了個“東施效顰”的結果。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中學都能像衡中那樣通過全省掐尖錄取來獲得高質量生源。生源無法保證,模仿“衡中模式”只會讓教育質量提升的想法“胎死腹中”;另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中學都有衡中的師資力量,師資力量跟不上,何以吸引優質的生源?“人參”這種東西很補,但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把人參當作零食來吃,有些體質比較虛的人吃了之後很可能會出大問題。同時,衡中教師的待遇方面,也是很多中學都望塵莫及的。部分地區的一些中學想要以傳說中的“教育情懷”來代替教師的待遇,想要強行讓學校模仿“衡中模式”,到最後只能自取其辱——“畫虎不成反類犬”。



(三)與其建1000所衡中,還不如建1000所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大學。

“通往清北的路,是用卷子鋪出來的!”衡中,可以說是把應試教育推行到妙到毫巔的程度,其爐火純青的精細化管理方式確實能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把應試成績強推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境界,但衡中的學生考上大學之後還有沒有剩餘的潛力在大學中大放異彩、大有作為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應試教育再出彩,其最終目的是為了考上名校。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冷冰冰的現實,傳說中的名校資源,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多。就拿衡中所在地的河北來說,河北有多少985?一所也沒有!河北有多少211?有一所,地處天津……如果河北有像北京一樣多的名牌大學,那麼河北的考生就有更多的出路可以選!所以,我認為,與其建1000所衡中,不如在高等教育建設方面“做足功課”。



你贊同在國內多建衡中分校嗎?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在衡中分校這樣的中學就讀嗎?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衡水中學近幾年以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受到全國各地擁躉,已經先後在雲南、四川、廣東、浙江開辦分校,輸出管理理念,但是在浙江卻遇到了阻力。

浙江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各校校長聯合起來反對衡水來浙開辦分號,理由是:“衡水教育是完完全全的應試教育,與浙江的教育改革背道而馳。”

每個校長的心裡都有著一個“超級中學”夢,做這個夢的動機卻不一定那麼高尚,許多學校都是覬覦一家獨大,雄霸一方帶來的名利雙收。

衡水中學雖然沒有像題主設想的那樣,建1000所衡水分校,但是每年那麼多學校遠赴河北,取經探秘,多多少少也學了一鱗半爪;或者可以這樣說,全國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或多或少接受衡水中學的影響,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衡水中學管理的影子。

但基本上都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不僅沒有學到衡水中學的精髓,反而把自己特點和核心競爭力弄沒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受累不落好。

衡水中學的存在有其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和壟斷。這是被人稱道也是被人詬病的地方。

清華北大每年投放到各省的招生計劃都是相對一定的,衡水中學對全省優生“收割”造成了對清華北大等名校招生名額的獨攬,嚴重破壞了河北的教育生態。

據媒體報道,河北還有一項非常不人道的制度,就是高考落後的校長就地免職。當高考與校長職位掛上鉤,就逼著校長開始弄虛作假,帶頭作弊。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衡水不去,公平難現!

綜上所述,衡水中學既無力在全國開辦1000所分校,也沒有必要,還是留在河北,作為一個話題,供國人在6月談論評說,比較好!因為青春除了考試,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值得付出努力!


青衫李探花


在全國建1000所衡水中學分校,全面推行衡中模式,如何?

不要,千萬不要這樣做,理由是:

第一,衡水中學不是普通的中學,而是掐尖中學,全國建1000所甚至建10000所,哪怕360°無死角全面推行,相當於把惡性競爭推向了另一個可怕的新的高度,相當於全國的教育制度都變成了衡水中學的模式,教育部不會允許,老百姓不會答應。

第二,如果全面推行衡水中學模式,全國清一色封閉式教育,軍事化管理,讀書喊口號,跑操喊口號,以後上廁所都要喊個口號,讀書的目的就是搞分數,只要分數高,就是好學校;只要分數高,哪管你快不快樂?只要分數高,哪管你身體心理受不受得了!讀書如打仗,吃飯要跑步,上廁所要跑步,回教室看書要跑步,回宿舍睡覺要跑步,學生如驚弓之鳥,壓力如影隨形,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搞法,怎可推行?

第三,全國各地都是衡水中學模式以後,教育就一片形勢大好、紅紅火火嗎?不,每間學校都變成了人才工廠,學生成了被機器打磨後的產品,除了會做題,還是會做題,人人都是高考機器,學校已成機械廠,德智體全面發展成了空話。

第四,衡水的目標就是清華北大,直擊985!以前高考擠木橋,現在大學擴招,高考已經變成擠985,擠清華北大,而清華北大的名額是有限的,衡中模式的存在導致這種不正常的競爭更加惡劣,全國各地搶清華北大的招生名額。

……

總之,這種模式不可能被推廣,因為它是個極端路線;這種模式也無法推廣,因為它招的學生都是學霸,如果給他招的學生全是學渣,請問,衡水中學還會那麼牛嗎?

不可否認的是,衡水中學確實創造了歷史,它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鶴立雞群,獨樹一幟,它真的很迎合許多家長過度追求名校的思維,我的觀點是:追求名校沒什麼不妥,衡水中學的搞法沒有不妥,存在就是合理,只是不要刻意把人看成機器去教育,動不動就清華北大,那顯得太過了,順其自然,順應教育規律,讓孩子們自由發展就好。

衡水中學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但不是每個人都適應這種模式。清一色衡水中學模式,會是一副怎樣的教育景象?大家開啟想象模式吧。


上山畝教育


如果在全國建1000衡水中學,最終的結果將會是,把基礎分數總體都抬高了,競爭更加殘酷了,學生們將會更加辛苦,以前每天學18個小時,那麼到時候可能要突破20個小時了。因為全國的高校資源就那麼多,錄取的數量也是固定的,高校的錄取率是人數的比重,而不是你分數的高低。

比如說,一年當中高校的錄取數量是500萬個,分數從高到低錄取,全國考生都考700分以上,那麼也得按分數劃夠500萬,而如果分數都在300分以下,同樣也要取夠500萬,分高分低不是關鍵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招生數量,而不是分數的高低。這就像末位淘汰一樣,總體的水平再高,也會有淘汰的人,因為只要排名就會有先後。

所以說,如果衡水中學的應試模式在全國推行,那麼學生只會更累,因為在高強度的學習環境下,分數的差別空間將會越來越小,那麼競爭自然會更加白熱化。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過去和現在的學習成績,現在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若放在過去那個年代,絕對都是學霸級的,而且不管學習的質量還是題量,都比以前有了大幅的攀升,如果是整體水平都在進步,實際上等同於大家都沒有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