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復工:線上線下聯動,調整策展方向

上海多家美術館博物館復工:線上線下聯動,調整策展方向

“春節檔”對於文博機構的意義不亞於電影業,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提前一年策劃的重磅展覽因疫情關閉兩月之久,針對展覽匹配的各類公教活動、線下講座不得不暫時擱淺。日前,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滬上多家展館重新開張,防疫措施充足,迎接觀眾到訪。

近年來,上海各大展館以高質量、國際化的策展激發觀眾的觀展興趣,也成為滬上文化活動的亮點所在。據瞭解,隨著疫情在國際範圍內暴發,對多數美術館的展覽排期造成影響,尤其是一些涉外展覽,需要根據國外疫情動態進行重新調整。

目前,上海市疫情防控重點國家為24個。多家文博機構將策展方向從國際轉移至國內,並通過開展一系列線上觀展及公教活動,持續喚醒公眾的觀展意願。多家機構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表示,雖然疫情對館方運營造成影響,但不會提價或降低後續展覽的品質,無論公立或者民營藝術機構,盈利都不是主要目的,希望能夠盡力“轉危為機”,持續將優質、多元的展覽推薦給更多觀眾。

寶龍美術館館長呂美儀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基於國內外疫情局勢,目前館方正在積極策劃更多國內藝術家的個展項目。“中國一直不缺乏好的藝術家和好的創作,之前我們把大量目光投入到國際展覽項目上,這次的疫情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機遇,讓大家也靜下來看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面貌,中國當代藝術的‘驚喜’。”

市民觀展意願強烈

第一財經記者走訪多家博物館、美術館發現,目前,各個機構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採用線上實名制預約觀展,入館處乃至各個展廳處均設有體溫檢測,觀眾需全程佩戴口罩,以1.5米的間隔距離排隊購票入場,各個展館根據規模限定每日觀展人數。

3月13日恢復對外開放的上海博物館每日分時段預約,單日限額為2000人。正在展出的《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延期至4月5日,該展覽觀眾人數較多。展覽入口處,“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詩句引人注目,和展覽一同作為中日友好交往的見證。

各家美術館提供的數據顯示,在近兩個月的閉館之後,一批藝術愛好者在做好防護措施之後,第一時間前往喜愛的展覽進行預約觀展,部分年前就已開幕的展覽進入倒計時,不少觀眾趕上了末班車一睹為快。

作為最早向公眾恢復開放的博物館之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單日預約人數額度為500人。據統計,工作日預約人數在300到400人左右,開館兩週的週末均預約滿額。

在公共文化活動暫停相當一段時間之後,市民的觀展意願較為強烈。館內正在展出的展覽中,《讓·努維爾在我腦中,在我眼中…歸屬…》與《穿越建築:戈登·馬塔-克拉克的十年》的建築雙展自開幕便受到關注,展期由原來的3月1日結束延期至3月29日,展覽包括一部時長為三個半小時、由建築師讓·努維爾監製的建築電影的全球首映。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媒體部主管張曉菁告訴第一財經,考慮到疫情期間長時間無法觀展的特殊情況,以及許多觀眾留言想要看展的呼聲,館方在尊重藝術家意願的前提下,經過協商將兩個展覽分別延期,作為公立美術館,展覽調整為免費向公眾開放。

在3月29日建築雙展結束之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重新向公眾開放館藏展“客人的到來”,這也是該館自2012年創立迄今首個館藏大展,涵蓋影像、攝影、繪畫、雕塑、裝置、文獻等形式,對七年來的收藏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和呈現。張曉菁告訴第一財經,在展覽重新開放之後會相應增加一些作品,讓此前已經參觀過的觀眾看到更新的作品,館方也正在考慮開設一個新版本的館藏展,希望給觀眾提供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民營美術館方面,明珠美術館、寶龍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均推出針對醫護人員免票的惠民政策,根據已有展覽檔期安排,推出不同形式的聯票活動或是衍生品特惠活動,在推介展覽的同時激活觀眾的觀展意願和消費意願。

調整策展方向,線上線下結合

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對美術館、博物館第一季度的展覽和運營造成影響,而疫情在國際範圍內的暴發,令多家文博機構提前一兩年策劃的展覽延宕。

上海博物館公告顯示,館方對今年尚未開幕的多個特展展期進行了相應調整,而受歐洲和北美地區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下半年舉辦的“瓷映蒼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暫定名)和“意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珍藏油畫展”(暫定名)將延期至2021年上半年舉辦。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方面,原計劃今年春天與觀眾見面的木心與亨利·米肖的聯合畫展將有可能延期至5月,但會盡可能保留三個月的展期。一個好消息是,2020年11月舉辦的上海雙年展不會因疫情取消,將如期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與參展藝術家的合同正陸續完成簽約,為正在恢復中的藝術行業提振信心。

明珠美術館於年前啟動的兩週年慶典展“風景與書”,彙集陳丹青、清川阿莎美、王冬齡、徐冰、嚴善錞、楊小京、周小英7位中外藝術家的創作,但疫情所致,開幕一週後暫停,直到3月14日恢復開放。閉館期間,一系列公教活動轉移至線上舉辦。

明珠美術館媒體負責人王英又告訴第一財經,自2月2日起,明珠美術館在新媒體平臺啟動“PAM在線”項目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包括推出慕夏展的VR全景導覽,雨果展的直播導覽,邀請版畫家、書法家等推出的在線手工坊系列活動,針對“風景與書”展覽,推出重要展品解析和傳統文化科普,其中包括藝術家範景中等學者的線上講座,作家蔣方舟為展覽做的語音導覽等,作為觀展的補充。

王英又表示,線上項目原本就是館方一直在推動的策劃,考慮到展廳空間限制,關於展品的背景知識無法全部顯示,線上的呈現和解讀能夠給觀眾帶來更立體的觀展體驗,而疫情某種程度上加快了線上計劃的推動和落實。他提到,按照此前的計劃,後續展覽原本是國際展覽,但考慮到當下國外展覽的執行較為困難,目前將綜合各方因素統籌規劃,考慮策劃更多國內方向的展覽。

呂美儀介紹,寶龍美術館正在展出的兩個臨展,“再見·相思:常玉版畫展”讓觀眾近距離飽覽常玉作品的浪漫和孤寂,而“涅槃風光:胡軍軍個展”讓觀眾在特殊的時期尋得心靈的觸動和對生命無常的理解。他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常玉版畫展、胡軍軍個展都不考慮延期。但常玉展會巡展至廈門寶龍藝術中心。“即使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之下,還是希望調動資源和力量,讓觀眾看到更多樣的展覽,將有不同藝術審美需求的觀眾吸引到美術館來。”

閉館期間,恰好是美術館尤為重視的春節檔,未來人流的復甦也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和刺激。在呂美儀看來,其實也是拋給美術館一個更大的課題:如何讓美術館得到長足的經驗和發展。

一方面,寶龍美術館會繼續通過專業策劃和評估將優質展覽呈現給觀眾,5月推出的“春天吶喊藝術節”將集結藝術家、音樂人、設計師、表演人等不同人群參與,通過藝術活動激發創意和活力;與此同時加快線上運營,策劃展覽直播,線上公教活動和更有話題性的線上衍生品推廣。上週,寶龍美術館與合作藝人張超、許瑋甯聯名推出限量的衍生品,預售第一天幾乎賣空。

日前,西岸美術館、龍美術館、藝倉美術館等一批美術館陸續公眾開放。春日和煦,濱江地帶繁花似錦,美術館前的公共綠地上,滑板少年,婚紗攝影,舉家踏青,市民們重新開啟休閒娛樂生活。藝術機構、美術館、博物館蓄勢待發,期待嚮往藝術與美的觀眾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