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高长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矮小症早期发现,可以早期治疗。3—12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

宝宝身高长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如何及早发现孩子身高异常?

1、用生长发育图表进行比对

小孩身高小于最低的曲线位置既是小于第3百分位数(好比100个小孩按照由矮个至高个排队,排在前三个的小孩就是矮小)。

2、标准数据法

根据医学类教科书中每个年龄段身高的规定,对孩子进行身高测量,再和标准数据进行比较,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监控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增长是否正常。

宝宝身高长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3、生长速度慢

第一年小于25cm,第二年小于10cm,2-3岁小于7cm,3-10岁小于5cm/年,青春期小于8cm/年;需要到医院就诊。

4、同龄比较法

和同龄同性别的孩子相比较,如在一个时期,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显,说明孩子的发育状况出现异常。这种办法特别是对那些带孩子较少的家长尤为重要。比如一段时间没看见孩子,突然看见孩子后,发现身高没变化,应立即注意孩子发育情况。

5、骨龄测试法

骨龄是准确判断一个孩子身高发育状况的依据。正常的孩子,骨龄和年龄的发育是同步的。但患矮小症的患儿,骨龄发育比年龄或早或晚。因此,定期对孩子进行骨龄测试,是最安全可靠的监控办法。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侏儒症患者,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对Turner综合征、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长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治疗第一年可增高8-10cm,个别人可增高15cm以上,病因不同疗效不同。

(1)合理的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另外,多吃含钙食物也有助于长高。

宝宝身高长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2)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

宝宝身高长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3)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