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身高長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矮小症早期發現,可以早期治療。3—12歲是兒童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也是幫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長的最佳時機。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大部分患兒可以達到正常人的身高。

寶寶身高長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如何及早發現孩子身高異常?

1、用生長髮育圖表進行比對

小孩身高小於最低的曲線位置既是小於第3百分位數(好比100個小孩按照由矮個至高個排隊,排在前三個的小孩就是矮小)。

2、標準數據法

根據醫學類教科書中每個年齡段身高的規定,對孩子進行身高測量,再和標準數據進行比較,看是否在正常範圍內,監控孩子在每個年齡段的身高增長是否正常。

寶寶身高長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3、生長速度慢

第一年小於25cm,第二年小於10cm,2-3歲小於7cm,3-10歲小於5cm/年,青春期小於8cm/年;需要到醫院就診。

4、同齡比較法

和同齡同性別的孩子相比較,如在一個時期,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顯,說明孩子的發育狀況出現異常。這種辦法特別是對那些帶孩子較少的家長尤為重要。比如一段時間沒看見孩子,突然看見孩子後,發現身高沒變化,應立即注意孩子發育情況。

5、骨齡測試法

骨齡是準確判斷一個孩子身高發育狀況的依據。正常的孩子,骨齡和年齡的發育是同步的。但患矮小症的患兒,骨齡發育比年齡或早或晚。因此,定期對孩子進行骨齡測試,是最安全可靠的監控辦法。

矮小症患者大多數可通過藥物治療而長高,關鍵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狀腺素治療;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侏儒症患者,應補充生長激素進行藥物治療;對Turner綜合徵、慢性腎衰和宮內發育遲緩等非生長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長激素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治療第一年可增高8-10cm,個別人可增高15cm以上,病因不同療效不同。

(1)合理的飲食: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魚類、豆製品類和乳製品類;另外,多吃含鈣食物也有助於長高。

寶寶身高長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2)適量的運動: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後還能增進食慾,對孩子增高有幫助。有助於長高的運動有慢跑、跳繩、跳舞、打籃球、打排球、游泳等。儘量避免舉重等會阻礙骨骼縱向生長的運動。

寶寶身高長不高,可能是“矮小症”在作祟

(3)父母的關愛:身體的發育受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低年齡的兒童,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尤其明顯,一般把兒童由於缺少應有的關愛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稱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長一定要為孩子營造一種健康、關愛有加的生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