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跟诸葛亮也拜个把子呢?是尊重呢,还是见外呢?

手心我心bxl版


一、从年龄上来说,刘备和诸葛亮不会成为兄弟,不利于驾驭诸葛亮

刘备和诸葛亮,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君臣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刘备比诸葛亮的年龄大得多,是诸葛亮的叔父辈。就算刘备再器重诸葛亮,顶多是忘年交,而不可能成为兄弟。刘备素有君王之志,关羽与张飞的年龄和他不相上下,他也能够驾驭,因此,他对关张才比较倚重。而对于赵云,他虽然也很有才干,但是,他过于年轻了。刘备担心活不过他,他又仗着是刘禅的叔父,那刘禅是不好驾驭他的。至于,诸葛亮,简直不要太年轻了。他本人就特别厉害,还太年轻,刘备是肯定活不过他的。也正因为此,刘备临死前,让刘禅尊称诸葛亮为相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二、从关张的角度来说,刘备也不能和诸葛亮拜把子,不利于团结

自从刘备得到诸葛亮后,刘备就形容他们是鱼水之情,这一下子就凉了关张二人的心。在关张心中,刘备应该对他们最好,现在这个诸葛亮抢走了他们的大哥。他们恨不得杀了诸葛匹夫。而且关张对诸葛亮的关系,远不如对待庞统那样亲密。他们可以和庞统一块喝酒,但是和诸葛亮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如果刘备认了诸葛亮这个兄弟,那么关张肯定认为刘备是故意疏远他们。关张的心动摇了,刘备军团就自我瓦解了,也不别提什么中兴汉室,早投降曹操算了。

三、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刘备和诸葛亮结拜,是对蜀汉的最大危害

刘备一生学习的榜样是谁?汉高祖刘邦。刘邦最忌惮的人是谁?韩信。刘邦为什么畏惧韩信?因为韩信太年轻了。诸葛亮也非常年轻,刘备是活不过他的。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只能又打又拉,使他忠心耿耿,最好是对他进行道德绑架。刘备打压过诸葛亮没有?当然有。打益州,刘备带的庞统。打汉中,刘备带的是法正。都没诸葛亮什么事。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诸葛亮,因为他要留给自己的儿子。而且,刘备看人很准。诸葛亮的道德水平高,他想当忠臣。但是,他也有机会成为曹操一样的权臣,因此,他对诸葛亮就进行了绑架,让儿子尊他为相父,甚至直面对他说,如果刘禅扶不起来,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只能对蜀汉鞠躬尽瘁了。


枕史润智


刘备为何不和诸葛亮拜把子这个问题,我感觉不是见外也不是尊重,而是有其他的原因,是一个驾驭的原因。关羽和张飞是一介武夫,特别是张飞,虽然也有粗中有细的时候,但毕竟还是粗人一个。关羽好许多,智勇双全,但在智方面相比诸葛亮还差较远。但关羽和张飞对刘备的敬重和兄弟感情是众所周知,也可说是显而易见的。更直接的说刘备能看透这哥俩的心思。特别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曹操用金钱、美女、名利和宝马来留住关羽,始终未能如愿,关羽知道刘备下落后,不顾一切去追随,带着刘备家眷过五关斩六将,这是何等的义薄云天,又是何等的兄弟情深,胜似亲兄弟。而诸葛亮,刘备是看不透的,刘备也是驾驭不了的,虽然诸葛亮始终也忠心耿耿,但看不透驾驭不了让刘备是不敢和诸葛亮称兄道弟的,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微妙唯笑艺乐杂谈


历史上刘备从来没有和关羽、张飞拜过把子,“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虚构出的内容。



虽然有史料记载,“先主(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也仅仅如此,寝则同床其实是刘备拉拢人才的一种手段罢了。

不过张飞认关羽为兄弟倒是事实。关羽在老家解县犯了事逃亡到了河北涿郡遇到了张飞,两个人都是草根,张飞也不是什么杀猪大户,就是个十几岁的少年,张飞把他当成兄长。黄巾起义爆发,涿郡宗室豪强刘备起兵,关张二人一起加入刘备部队,又一起被刘备看中,成为了贴身侍卫。


至始至终,刘备都是“君”,关羽张飞是“臣”,“恩若兄弟”也只是“若”,不是真的。刘备从群雄中崛起,关张二人也水涨船高,成为名将。

再说说诸葛亮,刘备也根本不需要去靠拜把子博取他的信任。大家对《三国演义》中毒太深,愣生生的当黑帮电影看,在汉末三国,谋士与君主的关系,只需要互相欣赏就够了,而刘备与诸葛亮,便是这其中的一对典范。

《三国志》记载:

“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说白了,就是互相觉得对方都很有前途,于是一个尽心辅佐,另一个一个托付重任,共同铸造了一段君臣佳话。


明离子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如果从史实上说,刘备根本就没和关羽和张飞拜把子,所以也不存在和诸葛亮拜把子的说法。如果单从“三国演义”来讲,刘备此时已经不是那个卖草鞋的平头百姓了,作为名满天下的“刘皇叔”已经开始重视君臣名分,不需要靠拜把子团结人才了。

所谓结拜为异性兄弟,是存在于“夷狄”的习俗,被历代士大夫所不齿,直到明清都很难看到乡绅官员有结拜为异性兄弟的,这种习俗在唐代之后的底层民间开始“流行”,一开始也是流传在青楼歌女之间,大部分也是女性结拜,“义结金兰”,慢慢的才流传开来,但是结拜者也都是“杀人越货”,“啸聚山林”的“绿林好汉”居多。

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社会顶层人士结拜的,恐怕是唐朝李世民和突厥突利可汗的结拜,

当年正在争天下的李世民为了结好突厥,就和尚为王子的突厥突利可汗结拜为兄弟,李世民这一举动使年轻的突利可汗极为感动,因为在当时唐朝高门一直鄙视少数民族的结拜习俗,李世民的屈尊降贵,主动愿意和自己结拜,令突利可汗感到意外和荣幸。

在唐代尚且鄙视结拜,更不要说刘备生活的东汉末年,根据“三国志”《刘烨传》中记载,关羽在被杀的时候,曹丕曾问手下的大臣:“你们觉得刘备会怎么处理这件事?会起兵报仇吗?”当时有的大臣回答不会,不过刘烨却说了一句话,道出了关羽和刘备的关系。刘烨说到:

“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从曹丕和刘烨的对话就能看出,关羽和刘备并不是结义兄弟。不然刘烨不会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如果刘备关羽是兄弟,刘烨恩犹父子的说法不就差辈了么?所以刘烨说二人名誉上是君臣,实际上却是如同父子一样。如果两人是结义兄弟的话,刘烨就会直接说两人是兄弟了。刘备和关羽并没有桃园结义,也不是结拜兄弟!

虽然没有结拜,但是“刘关张”关系确实很好,刘备起兵时,有两个商人觉得刘备不凡,就资助他招兵买马,去建立战功。刘备就拿着商人资助的钱在当地招兵买马,正是在这个时候,关羽、张飞才慕名而来。或许是因为两人武力高强又讲义气,所以刘备就格外器重二人,睡亦同床,行亦携手。后来,刘备长期没有闯出什么名堂,连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混到,关羽,张飞也是跟随左右,未曾背叛,所以关羽,张飞也一直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关张”结拜时,刘备还没有闯出什么名堂,三个人出身低微,志向高远,意气相投自然是要结拜的,但是刘备遇到诸葛亮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天下公认的“刘皇叔”,宜城亭侯,左将军,“驴屎蛋子表面光”此时刘备和一个白身书生结拜肯定是不合适的。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关张”结拜在三人最潦倒的时候,此时刘备身无长物,关羽是卖枣的小贩,只有张飞杀猪卖肉还有些财产,靠着张飞变卖家产才能招兵买马,三人结拜,结成生死同盟,共创大业,既是义气,也相当于刘备分给“关羽,张飞”的“原始股”,咱们现在是兄弟,将来天下自然有你一份。

刘备遇到诸葛亮的时候,形势完全不一样了,刘备此时虽然驻扎在新野小县,投在刘表门下混饭吃,但是刘备此时名满天下,品牌已然打响,无需再次发售“原始股”收买人心,在者就算刘备愿意和诸葛亮结拜,关羽,张飞会同意么?从之后,刘备前往东吴结亲,被孙权扣留,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爆发的矛盾来看,关羽,张飞虽然敬佩诸葛亮的智谋,但是对诸葛亮的忠心还是有怀疑的。


醉美木渎


见人就拜,你把刘备当什么了?其实在正史中,根本没有桃园三结义这一出,只不过《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设置了一些关于“义”的元素,要知道《三国演义》适合被说书先生在茶楼里讲故事,茶楼是一个汇集江湖草莽的地方,这种人最好“义”。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作者就杜撰了桃园三结义。

杜撰了一次桃园三结义,再来一次四结义、五结义,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同一个剧情反复出现,会不会让人觉得没有新意?这个问题作者必须考虑。

再者,让刘备和诸葛亮结拜,不得不佩服你的脑洞。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刘备比诸葛亮大了整整20岁,这么大的年龄差来拜兄弟,尴尬不尴尬?

况且刘备三顾茅庐是建安十二年的事,也就是公元207年,这时候刘备已经是47岁的中年老男人了,心理上已经十分成熟,再也不是二十八岁跟关张结拜时的青涩年纪,二十年后再谈结拜,我想他心里是有些别扭的,所以他没和诸葛亮结拜,是很正常的事。


秦曰汉云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歌词写的豪情万丈,这一拜,拜天拜地拜知己,桃花灼灼,知己难得。桃园结义之情感天动地,刘备为了关羽张飞,甚至不惜弃江山于不顾,可见,在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情义之深。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这个准确的记载。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 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三国志》中描述三人睡觉一起睡,就像兄弟一般。却并没有进一步说三者有结拜之谊。所以可能三国并不时兴结拜之说。为什么后来编进小说中就增加了桃园结义的情节呢?可能因为在那时人们的心中只有八拜之交才能体现出兄弟情义之深吧。而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他曾言自己与诸葛亮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鱼水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二者和兄弟情义无关,自然不会结拜。

刘备与关羽,张飞相遇时,年纪相仿,桃园结义,共谋大业。这时诸葛亮可能还是个孩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刘备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大叔,而诸葛亮还是二十多岁的帅小伙。二者相差二十岁左右,刘备都能当诸葛亮的父亲了。所以说刘备怎么可能拉着一个年龄可以当自己儿子的人结拜呢?

除去这些客观因素,还有一个主观因素,那就是关羽张飞等人,与诸葛亮关系并不是很好。所以,刘备就算不顾年龄差距想与诸葛亮结拜,也要考虑一下自家兄弟的想法吧。

再者就是,刘关张结拜时,刘备大业还没有开始,而诸葛亮加入团队时,刘备已然是一方领袖。随着刘备匡复汉室的展开,蜀国的建立,刘备身边的兄弟越来越多。如果贸然的与诸葛亮结拜,那么其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会不会心中不服。比起诸葛亮,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更早,关系更近呢,为什么刘备不与赵云结拜呢。刘备是蜀国的主公,并不再是以前那个卖草鞋的人了。所以,做事要考虑全面,并不能随心所欲。


轻撷棠梨


诸多原因

1、年龄原因,二人年龄差距20岁,现在来看就是大叔和侄子的年龄,不便于结拜;

2、身份问题,刘备为君,诸葛亮为臣,礼待也都是有政治、管理、工作需求在里面的,本质还是君臣关系,如结拜,不利于工作。哪怕关羽、张飞2人,正史也是没有结拜的记录的。

3、尊重,诸葛亮的才能,大家都是了解的,而刘备本人,摸爬滚打几十年,没有寸土,自己带兵,没有一次大胜。得到诸葛亮以后,自称如鱼得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很多,尤其是诸葛亮的治理才能让刘备钦佩,让蜀中人士折服,这种情况下,结拜,总是不庄重的。就比如,学生与德众的老师结拜,内心是不允许的。


臣本布伊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

《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大家一起创业,必须有一个领头,不能大家平起平坐,平起平坐的通常死的很难看,兄弟反目。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一个大哥,大哥说了算,为大哥马首是瞻,如果几个人平起平坐,那谁说了算呢?必然有分歧。

这也是为什么设置股份时,有个绝对控股了,大于67%的股份,如果三个人股份平分,都是33%,那这个公司肯定做不大。

刘备打天下,其他人都是他的小弟,我可以把你当兄弟,重视你,但你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小弟就是小弟,你要想平起平坐,我会教你做人的。


南朝居士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据历史记载诸葛亮出山时候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可刘备几个人都已经四十岁了,年龄相差悬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诸葛亮清楚的看到了郭佳郭奉孝为曹操做谋事最后的下场,奉孝年最幼,却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刘备仁爱,重情重义,投奔刘备虽然同样操劳但也一定会被亲近被信任,蜀国建立后刘关张依然奉行三结义时的诺言,这是不利于国家治理和建设的,国家要求法制,有法可依,不能上下都奉行拜把子文化,团伙跟团队的区别在于法制还是人制,诸葛亮早就看明白这一点,要求蜀国上下厉行法治,但刘关张三人结义是无法撼动的,这也是后来只有三人结义没有再收兄弟的原因,不过很多人不喜欢正规军,就喜欢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忠义,古人都是赢了官场输了情场,这也是为什么项羽的人格魅力远远高于刘邦等一些帝王的原因



梦想自由才痛苦


我是【十二十页】,我的理解:古代拜把子要么是因为志同道合,要么是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在《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就是非常经典的拜把子。只要拜了把子就意味着要同甘苦共患难。至于刘备为何不跟诸葛亮拜把子,我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刘备与诸葛亮年龄差距过大,不适合拜把子。第二,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复杂,不适合拜把子。

刘备与诸葛亮的属于“父子”年龄

1、诸葛亮与刘备年龄

  •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2、刘关张三结义年龄差距不到8岁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拜把子,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刘关张年龄相差,并不大,其实关羽年龄最大,其次是刘备,最小是张飞,但是刘备为尊,封为大哥,关羽比刘备打1岁,关羽比张飞大8岁。

【小结】

拜把子这件事,规矩是非常多的,比如要选择良辰吉日,在比如要选择合适的地点,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四不拜,一是宗亲者不结拜;二是姻亲者不结拜;三是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四是八字不合者不结拜,我认为刘备与诸葛亮属于是第三个,年龄相差悬殊,刘备比诸葛亮大20岁,刘备跟诸葛亮的父亲年龄差不多,这样结拜,不符合规矩。

刘备与诸葛亮亦师亦友亦恩人

1、诸葛亮属于刘备的恩师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最弱的就是刘备,刘备走投无门,又希望大有所为,不得不力挽狂澜,想寻得能人异士。当得知有诸葛亮此号人的时候,不禁亲自三次去请,就是为了让诸葛亮出山。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当时没有诸葛亮,就像朱元璋没有刘伯温,可能最后无法成就蜀国大业,可谓是诸葛亮救了刘备,我认为这是“恩情”的表现。

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得了江山,刘备又让诸葛亮成为神话。他们两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缠绕,交织在一起的,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诸葛亮不止是刘备“普通兄弟”跟结拜兄弟不一样

纵观历史,能把孩子交给别人,那这个人肯定对我意义非凡,绝非兄弟那么简单。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诸葛亮等人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尽我所能去中兴大汉,为了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一刻。”

【结语】

刘备需要人才的时候,诸葛亮来了,刘备走的时候怕儿子当不了皇帝,把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无论是拜了把子的关张二人,还是没拜把子的诸葛亮,都是一心一意的辅佐刘备,当然因为刘备的识人善用,君臣融洽,宽以待人,心胸广阔,大家才能一心追随。所以至于拜不拜把子就不那么重要了。

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我是【十二十页】,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