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為何長安會缺糧,皇室也常到東都就食?

唐代自高宗開始,由於關中糧食的生產不能滿足長安的需要,故而皇室也常到東都就食。高宗多次東幸洛陽,武則天更以洛陽為首都。中宗回到長安後,碰到糧荒,也有人勸他再去洛陽。

長安的糧食供應問題為什麼會愈來愈緊張呢?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唐朝時期為何長安會缺糧,皇室也常到東都就食?

1、政府機構與官僚隊伍的膨脹。

唐初,政府官員不算很多,貞觀時,文武京官642人,武則天時,官僚機構膨脹,人員增多。中宗時,更有亂封官、員外官等隨心所欲而置的官員,所以到開元年間各種文武官就達到1.8萬餘人,其中京官2600餘人,是貞觀年間的4倍。至於為這個龐大的官僚隊伍服役的勞動者,還有宮庭的宮女、宦官等,也必然有相應的增加,使糧食的消費量日益增長。

2、長安及關中人口的增加。

京兆府在貞觀十三年(639年)有戶207650,口923320;到天寶元年(742年)就增加到產362921,口1960188。103年的時間裡,增加戶155000多,口1033000多。關中地區的京兆府、華州(華縣)、同州(大荔)、商州(商州)、岐州(風翔)、那州(彬縣)等地,在貞觀十三年(639年)時,有戶327505,口1438359;到天寶元年(742年)有戶547425,口3151299,增加戶約22萬,口260萬。這時,關中地區每年可向長安提供糧食230多萬石,長安還缺糧100多萬石。這是長安與關中糧食緊張的最主要原因。

3、軍糧的需要日益增加。

開元年間,由於均田制難以維持下去,與此相關的府兵制也不能繼續存在。因而玄宗就改行募兵制。募兵制的軍糧由國家供給。唐初以來的皇帝都重視強幹弱枝,長安與關中的軍隊較多。兵制變革以後,大量的軍糧需求,自然也加重關中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