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推倒太平天国后为什么不推翻满清统治?

13号泡椒


清朝后期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太平天国。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最后被曾国藩建立的湘军给灭了。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曾国藩当时灭了起义军以后,如果带着湘军造反,会有多少人跟着他呢?当时起义军灭亡后,湘军的人数已经有三十万了,甚至比清廷的军队都多。但是真正跟曾国藩一条心的人却只有十二万人。其它湘军的头领与曾国藩并不和,如果造反,剩余的十八万人不一定会支持他。

当初有好几个人和曾国藩谈过造反的事情,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个。李鸿章这个人非常狡猾,曾国藩很清楚他的为人,如果曾国藩真造反了,李鸿章没准会以消灭叛军的名义,与曾国藩为敌。当时李鸿章只是试探一下曾国藩,看他有没有造反的意思,曾国藩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不过曾国藩的亲弟弟与他谈论造反的事情后,曾国藩也有过犹豫,不过他最终还是劝弟弟放下这种想法了。还有一个人拉拢曾国藩,想与他一起造反,此人就是李秀成。他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此他后来被曾国藩杀死了。

现在还是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曾国藩真的造清朝的反,到底有没有人跟着他呢?当然会有。曾国藩的弟弟当时统领八万湘军,如果曾国藩造反了,曾国荃就是第一个跟随他的人。另外湘军的将领鲍超还有杨载福也都会跟着他。不过也有人持观望态度,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曾国藩快输了,他就会主动出兵灭了曾国藩。还有左宗棠等人对朝廷十分忠心,他们一定会与曾国藩为敌。湘军里还有很多的将领,他们虽然都属于湘军,但是也都不完全听从曾国藩的命令。因此,曾国藩造反以后并不会顺利。

不过刘坤一和李续宜这两个人,倒是一直与曾国藩交好,如果曾国藩真的造反了,他们很有可能会跟随曾国藩。小编认为,到了清朝末期时,有很多人都想过造反,但是造反非常危险,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历史上造反的人虽然多,但是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人?造反这种事情,并不是脑子一热,召集点人就能做成的。很多人都会全面考虑这种事情,没有把握的事,谁也不会去做。一旦失败了,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家人。

曾国藩的湘军自从灭了起义军以后,声势越来越大了,朝廷是不可能不管的。因此,朝廷为了能够控制湘军,也做了不少动作。比如朝廷让骆成章去湖南当巡抚,让满族的大臣官文去湖广坐镇。后来又让马新贻出任两江总督,朝廷做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制约湘军。因此湘军如果想要造反,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湘军的内部也并不太平,左宗棠等将领曾经多次写信给曾国藩,让他把曾国荃杀了。曾国藩看到这种矛盾重重的局面,肯定不会冒险去造反的。这种没有把握的战争,曾国藩不会做。

个人认为,曾国藩虽然老谋深算,但是考虑到湘军上下人心不齐,他并不会冒险去做这种事情。曾国藩虽然有很多朋友,表面上看与他关系很好,但是遇到造反这种事情,谁还会考虑是不是朋友了,这是很现实的事情。





周朝文DMU


虽然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太平天国,一时间声势浩大,底下将领尤其是亲弟弟曾国荃力劝曾国藩趁此机会自立为王。

曾国藩之所以是曾国藩,就在于他跟他弟弟曾国荃不一样。他弟弟考虑的是当下刚刚攻克太平天国湘军气盛,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曾国藩考虑的就比较长远。



虽然湘军当时攻克天京,取得了平定太平天国的胜利,但是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湘军周围也是清军环布。在湘军未攻下天京之前,清政府开始对湘军警惕起来,前线由湘军围城作战。西面由满族大臣官文为钦差大臣,督师二十万众据守武昌,掌控长江上游,监视曾国藩湘军动向;东面以富明阿等满族大员分据镇江、扬州等地,堵住长江下游;北面更是有著名悍将僧格林沁于安徽、湖北一带屯集重兵驻防,虎视天京,名为协同湘军作战,防止太平军窜逃,实则提防湘军北进。只要曾国藩有异动,各路防军便一紧形成包围。

四川的骆秉章击败了石达开,当年曾国藩搞团练就和其有矛盾弄的曾国藩在长沙呆不下去,拉起队伍跑到衡州去练兵。李鸿章自己创立的淮军是他在政坛上的资本,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他是舍不得这点老本搭进去的。左宗棠又是个不甘人后的人,假如跟着曾国藩反清成功,他最多排在曾国荃之后,如果代表清朝击败曾国藩自己将是第一人臣。



所以曾国藩要反清,在得不到其他汉臣的支持,又要面对满清嫡系部队,能有多大胜算。再者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好不容易归于平静,胜算不大的情况下再次引发动乱,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这与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不符。如果说平叛太平天国算是平天下,那么他接着反清又算什么?失败了只会落得个反叛国家的罪名。一世功勋一世英名将荡然无存。

多少功高盖主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唯有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自主裁撤军队,让朝廷放心,才能保住荣华富贵。对于清廷而言,一个爱名节又舍得放权的人是最受欢迎不过了,两者心照不宣……


居叶佳宜


湘军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直有重要影响的军队,创始人为曾国藩。晚清以来,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只起义力量,已读占据了半个江山,清廷军力已经无法控制。

清朝末年,官吏腐败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农民食不果腹。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前身;1851年,太平天国在广东发动金田起义,农民起义军迅速喜欢了中国南方。清廷大为震动,迅速派兵镇压,可是许多官兵有去无回,曾经一战导致四镇总兵战死。清廷满族兵力不足无计可施,被迫招募团练,这个时候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诞生了,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中坚力量,也成为了清朝最倚重的军事理力量。

湘军与太平天国打仗,互有胜负。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其门生故吏李鸿章创办了淮军,湘军淮军一道,镇压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可悲可泣的农民起义,曾国藩和李鸿章一跃成为了晚清重臣!




当时以湘军实力还不足以推翻清朝。曾国藩是一个治世能人,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充分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一下子成为清军实力最强的的地方军队;在满清统治者眼里,湘军尾大不掉,汉人将成为清廷的一大威胁。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保住晚节,此时的曾国藩主动向清廷请辞,裁撤湘军。一方面古代文人君臣思想严重,另一方面湘军的实力不足以推翻清朝,故曾国藩左右权衡主动隐退,留得一世功名。


人类历史故事


说的好像曾国藩动动手指就把太平天国灭了似的。

事实上,消灭太平天国不仅艰难,而且漫长,等到曾国藩剿灭了太平天国,自己不说丢了半条命,也基本是元气大伤。在这样的条件下,曾国藩去称帝,势必会导致“樯橹灰飞烟灭”的恶劣后果。

在讲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代,即使不在乎生死,敢于放手一搏,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名节,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美名!

但,这绝对不是曾国藩不去推翻清朝的最重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

即使曾国藩拼尽全力,也是不可能推翻清朝的!

是晚期的清朝太强吗?当然不是,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族军阀内部并不团结

曾国藩虽然是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却不是全部,除了曾国藩的湘军,还有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左宗棠的楚军。

虽然曾国藩是李鸿章和左宗棠名义上的恩师,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三人几乎走向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先说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都是科班出身,虽然曾国藩之比李鸿章大12岁,却和李鸿章的父亲是同科进士,李鸿章进京赶考时也跟着曾国藩学习。这样的关系,按说两人应该惺惺相惜,但是事情却并不简单。

可能因为年轻的缘故,李鸿章喜欢折腾,在曾国藩组建湘军时,自己也在安徽老家组建团练,结果被太平天国打得一败涂地。不得已,李鸿章投到曾国藩麾下做幕僚。


曾国藩虽然在才智上可能比不上李鸿章,但是在胸怀上绝对是合格的,否则也不会有李鸿章以及左宗棠的发迹了。

李鸿章投靠之后,因为祁门移营和弹劾李元度事件,让两人关系出现嫌隙。随后在1861年,曾国藩准许李鸿章组建淮军,前往上海阻挡太平天国,二人至此分道扬镳!

相比于李鸿章,左宗棠几乎没有功名,一个举人能做到封疆大吏,几乎全凭曾国藩的赏识。作为曾国藩同乡,小一岁的左宗棠却机会全部是曾国藩扶起来的。但是左宗棠从心底里看不起曾国藩,毕竟一度被太平天国打得要跳河。

也是在1861年,曾国藩将湘军一部交给左宗棠指挥,剿灭浙江的太平天国势力,左宗棠由此虎入深山,崛起为强大的势力!

到消灭太平天国时,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左宗棠的楚军,还有很多地方团练,已然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但是却不是一股!

一直以来,可以同患难不可共富贵的魔咒紧套在人类的头上,让这些同生共死的战友在消灭了共同的敌人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内讧。在这样的条件下,曾国藩靠着有名无实的师傅身份是不可能号召李鸿章和左宗棠跟着自己闹革命的!所以推翻清朝的事,想想就好!

2、清朝没有那么好消灭

清朝确实在太平天国时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这就意味着清朝像摇摇欲坠的楼房,踹一脚就塌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此时的清朝虽然对抗外敌不行,消灭自己人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一直以来,清朝都对汉人官僚非常提防,要不是太平天国席卷东南,局面不可收拾,汉人官僚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清朝被迫允许汉人官僚就地组建地方团练,取代腐朽透顶的八旗和绿营。

但是有个前提是:清朝用汉人,不代表对汉人完全信任。什么意思呢?能用你,但不代表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推翻清王朝。对于清朝而言,我可以用你,也可以不用你!我可以扶你上来,当然就可以把你踩下去!

“汉人官僚们!你们一定心里要有点数啊!”

事实上,精明的慈禧太后一直在注视着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对他们采取了不一样的天恩,确保他们不会穿同一条裤子,将矛头一致指向清王朝!

对于李鸿章和左宗棠而言,老老实实干事,接受清朝的恩惠,比把脑袋别在裤腰上,跟曾国藩闹革命要实惠太多!

而且,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也在北方虎视眈眈,你想要有所作为,非常难!

再者,清朝和曾国藩的相对位置决定了曾国藩不可能成功。

虽然沙俄在北方步步紧逼,但是东北、蒙古等地还是清朝的天下。假使曾国藩一呼百应,风卷残云占据了北京,只要清朝皇室不投降,逃回蒙古或者东北,曾国藩就必须对清朝赶尽杀绝!

但是这很难办到!且不说山高路远难以征服,单单说因为长期的民族隔阂,蒙古高层是支持清朝的!曾国藩面对的不仅仅是清朝,还有蒙古各部的力量!

最后,曾国藩虽然是汉人,但是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一呼百应,长期的愚民政策已经让民众麻木不仁。而且迷信的民众更相信天命的号召力,在曾国藩不是真命天子的情况下,曾国藩就必须找到一个傀儡号令天下。不过由于清朝长期的追杀,且过了200多年,前明皇室哪还有人?

所以消灭清朝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3、列强并不希望清朝死掉

因为列强侵略的加深,曾国藩和清朝的矛盾不再是简单的一个阶级内部两个派系的斗争,而是必须要考虑到西方列强因素的事件!

因为借助西方势力镇压太平天国,外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其中就包括将使馆设在了清朝眼皮子低下的天津!

如果曾国藩要造反,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西方列强的态度!在太平天国时期,西方列强一度保持中立,但是在得知了太平天国的本质后,西方列强转而支持清朝,一起剿杀了太平天国。

相比之下,清朝又大又肥,没有獠牙吃起来还不腻,列强都喜欢它!而任何一个新的势力的崛起,都难以达到清朝晚期这样没有底线的地步。可以说稍有变动就会让列强不满意,紧接而来的就是列强的疯狂干涉!

列强的入侵破坏了民众的小农经济基础,让更多的民众流离失所走投无路,所以民众对列强是心存怨恨的!对于曾国藩而言,想要成功就要争取民众支持,想要民众支持就必须对列强的入侵有所抗拒,这注定要遭受列强的入侵!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对于清朝而言并不适用!但是民心对于曾国藩而言不可或缺!

所以,没有西方列强的支持,曾国藩造反的结局有且只有一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马放南山,解散湘军,留下一世英名不可谓不明智!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公元1864年夏天,经过几个月的鏖战之后,曾国藩的湘军攻克了南京城。那位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已经死于饥饿之中,很多人认为曾国藩完全有机会推翻清朝的统治,最少也是割据一方。但是认真的说,这实在难为了曾国藩,高看了湘军的实力。即使曾国藩有这个想法,他也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截止围困南京城时,湘军的总兵力为12万余人。当时湘军应该是清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但是光依靠这支力量就想推翻清朝的统治,恐怕就不行了。湘军的内部就有问题,清廷对曾国藩并不是完全信任的,并且派出人来牵制他,因此湘军出了南方的将领之外,还有一些清朝的满族将领。如果曾国藩想要造反的话,那么湘军内部就可能会先乱起来。

还有就是湘军各部愿不愿意继续打。从太平天国初期,湘军便开始与其打仗。打了10多年平定了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湘军官兵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出于当时官兵的传统心思,这些官兵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带着这些财富,回家盖房子买地。如果在这个时候告诉官兵们要继续打仗,而且是和本朝军队作战,湘军就存在哗变的可能。

而且除了曾国藩的湘军之外还有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也在对付太平天国。

这三个人之间矛盾重重。如果曾国藩真的有那个心思,他首先就会遭到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夹击。尤其是左宗棠一直与曾国藩有矛盾。

而且当时清朝出于民族以及政治方面的原因对曾国藩并不完全信任。担心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曾国藩会割据一方。因此,清朝把控了湘军的后勤补给保留了对军队的控制。如果湘军有异动,清朝肯定会切断对湘军的后勤补给。

还有就是外国列强支持清朝的态度。

所以┐(´-`)┌


擅自将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晚清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李鸿章不称帝的原因和曾国藩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李鸿章像

不过,李鸿章作为晚清叱咤风云的人物,为什么没有像古代一些权臣那样夺取皇位自己称帝,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李鸿章像

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的权势非常大。老师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成为清王朝的汉人中威望最高者,其手下还有一支身经百战、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淮军。

淮军

但是,曾国藩无法称帝,李鸿章也是。这两人的实力都不足以称帝。曾国藩名义上是湘军统帅,但真正能掌控的是弟弟曾国荃的五万,虽为精锐,但也不得不裁撤。李鸿章镇压捻军后,威望极高,但手下的将领也都成为封疆大吏了,淮系将领并不像过去那样听令于李鸿章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江总督沈葆桢,李鸿章是北洋大臣,沈葆桢就是南洋大臣,李鸿章有北洋水师,沈葆桢就有南洋水师,在两江总督位置上,沈葆桢多次在盐务问题上为难李鸿章,笔者曾经看到李鸿章在给丁日昌、丁宝桢等人的信上对沈葆桢非常不满。

慈禧

和曾国藩不一样的是,曾国藩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过后大多留在南方,李鸿章的部队离京师更近,特别是北洋水师,就在家门口。

北洋水师

但是,这只不过是一只海军,清廷后来自己在京津等地练有军队用来保卫京师。更要命的是,到了后期,装备精良的淮军已经老朽(湘军也一样),看看甲午战争时期的淮军的作战状态就知道了,湘淮军这种军队相对于绿营八旗是新式军队,但很快又有新的新式军队取代了湘淮军,那就是新军,掌握新军的不是李鸿章,而是荣禄、袁世凯等人。李鸿章有什么资本造反呢?

李鸿章像

更多历史文化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也欢迎私信交流~

历史宝藏


是曾国藩的奴性和腐朽让他不敢拿自己的身家和几十万湘军将士去赌一个华夏民族的未来,如果他以光复华夏之名起兵,联合李鸿章的淮军,北上扫灭建奴,施行君主立宪制,进行工业化,怎么会有后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也许今天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曾也必将成一代伟人流芳百世


电磁重巡055


键盘侠们因为缺少社会经验,总是以为这个世界是按道理运转的。而真相是世界从来只按利益运转。打个比方,太平天国是创业公司,湘军是垄断企业的新增分公司,两者的利益来源根本不同。很多人说洪秀全无能,打下永安小县城就搞封王,后来更是封了成百上千的王,其实是这些人不懂,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跟着洪秀全。很多人说曾国藩愚忠,其实他们不知道曾国藩为了湘军截了江南大营的饷银,而湘军为了军饷曾经哗变。所以,作为一个自杀过的高官,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如果造反,就无法像以往从清朝这个体制内获得资源了,而没有利益给湘军,湘军里会拿他的血染红自己顶戴的人比比皆是。提醒下现实社会里的管理者或有志于做管理者的各位,千万不要被鸡汤迷了魂,不要光想着手下人为什么表现没有诸葛亮这么亮,工作时间没有关云长这么长,而要先想想您能给诸葛亮和关云长什么利益。


弦月聆风


为什么曾国藩不推翻满清的统治我想原因有这么几点

1、湘军推到太平天国以后,腐败了,湘军进城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强夺了许多的金银财宝,众所周知,湘军组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得到了财宝之后,肯定是想回家社活,不会听曾国藩去卖命。

2、清朝的时候,还是君君臣臣的那一套,程朱理学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造反是大逆不道的,曾国藩也不敢去。

3、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清朝有利的在扶持李鸿章的淮军,看当时的地图可以发现湘军是被淮军包围的,还有绿营,虽然战斗力差,但也有几十万众,这也使得曾国藩不敢乱动。


梁哥醉悠扬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两方面同时来分析。

首先,曾国藩绝不会这么做。他是大大的忠臣,曾被梁启超誉为儒家从古到今的两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圣人,怎么可能干这样的事情?这与他的人生追求是背道相驰的。


另外,从清朝政府的角度来说。他们对曾国藩其实是有提防的。曾国藩的湘军由自己私募没有错,但是后期的所有军费开支都是由朝廷提供的。也就是说朝廷对这支部队有一定的掌控力。


太平天国的后期,随着湘军的势大,朝廷又重点扶持了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楚军。这样就对曾国藩的湘军形成了制衡。


因此,从朝廷和曾国藩个人两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湘军推翻清朝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